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組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液晶顯示器特別是彩色液晶顯示器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受液晶顯示器的市場拉動,背光源產業,呈現一派繁榮景象。LCD為非發光性的顯示裝置,須要藉助背光源才能達到顯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壞會直接影響LCD顯像質量,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塊的30-50%,所消耗的電力更占模塊的75%,可說是LCD模塊中相當重要的零組件。高精細、大尺寸的LCD,必須有高性能的背光技術與之配合,因此當LCD產業努力開拓新應用領域的同時,背光技術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電化、輕薄化等)亦扮演著幕后功臣的角色。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在背光模組生產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反射片安裝,但是目前背光模組上反射片的安裝一般都是通過工人手工進行,人工操作發繁瑣,組裝速度慢,并且每個工人的手法大多都不相同,易造成組裝后的反射片歪斜、與其他光學材料發生干涉的問題,生產質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背板,所述底座的頂部與立柱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立柱位于操作箱的左側,所述立柱的正表面設置有主控制器,所述立柱一側的頂部 與頂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板的底部活動安裝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靠近立柱的一側與滑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的另一端貫穿立柱且延伸至立柱的外部與限位板固定連接,所述立柱的正表面對應滑動桿的位置開設有通槽,且通槽位于控制器的上方,所述通槽內壁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通槽內壁的一側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滾軸,所述滾軸的表面固定安裝有滾輪,所述滾輪的表面與滑動桿活動連接,所述滾軸的一端貫穿支架且延伸至支架的外部,所述電機的轉軸通過皮帶與延伸至支架外部的滾軸傳動連接,所述滑動塊的底部與氣缸的固定端固定連接,所述滑動塊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紅外接收器,且紅外接收器位于氣缸的左側,所述氣缸的自由端與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板遠離氣缸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與背板配合組裝的反射片。
所述操作箱的頂部開設有放置槽,所述背板的底部與放置槽內壁的底部接觸,所述操作箱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頂部活動連接有旋轉桿,所述旋轉桿的表面與杠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杠桿一端的頂部與推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的另一端貫穿操作箱且延伸至放置槽的內部與背板的底部接觸,所述杠桿的另一端與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頂部與按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按動桿的另一端貫穿操作箱且延伸至操作箱的頂部與按動塊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底部與上固定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塊遠離連接桿的一側與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下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操作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紅外發射器,所述紅外發射器位于背板的左側。
所述安裝板的底部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直管,所述直管的底部貫穿安裝板且延伸至安裝槽的內部與吸盤體固定連接,所述直管與吸盤體內部連通,所述吸盤體遠離直管的一側與反射片的頂部接觸,所述直管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遠離吸盤體的一側與活塞桿 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的另一端貫穿直管且延伸至安裝板的內部與金屬板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板內壁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與金屬板配合使用的電磁鐵裝置,所述安裝板內壁的頂部從左到右依次設有微控制器和蓄電池,所述微控制器位于電磁鐵裝置的右側。
所述紅外發射器的輸出端與紅外接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紅外接收器輸出端與A/D轉換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A/D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與數據比對模塊、電機、氣缸和微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數據比對模塊的輸出端與反饋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反饋模塊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電磁鐵裝置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三輸入端與市政電源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市政電源的第二輸出端與蓄電池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蓄電池的輸出端與電磁鐵裝置的第二輸入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頂板的底部設置有滑軌,所述滑動塊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與滑軌配合使用滑輪,在滑軌的末端設置有限位塊。
優選的,所述滑動桿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齒牙,所述滾輪的表面設置有與第一齒牙相適配的第二齒牙。
優選的,所述按動塊遠離按動桿的一側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防滑凸點。
優選的,所述操作箱的頂部開設有與推動桿相適配的第一通孔。
優選的,所述操作箱的頂部開設有與按動桿相適配的第二通孔。
優選的,所述電磁鐵裝置包括鐵芯,所述鐵芯的一端與安裝板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鐵芯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金屬板配合使用的接觸板,所述鐵芯的表面設置線圈,所述線圈通過導線與蓄電池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數據比對模塊的內部設置有預設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操作簡單,組裝迅速,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生產效率高,生產量大,適用性強,可靠性高,方便實用。
(2)、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當反射片組裝完成后,向下按動按動塊,按動塊向下移動過程中推動連接桿,從而帶動杠桿旋轉促使推動桿向上運動,推動桿向上運動過程中將背板彈出放置槽,降低了操作人員拿取背板的操作難度,縮短了組裝成品的收取時間,提高了組裝效率;并且彈簧在拿取背板后利用自身的特性使按動塊復位,不需要人工進行復位,有效節約了人力。
(3)、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通過蓄電池對電磁鐵裝置進行供電,電磁鐵裝置在通電時產生磁性,產生的磁性促使金屬板向上運動,金屬板運動過程中帶動活塞板往遠離吸盤體的方向移動,從而將吸盤體內部的氣體吸入直管的內部,促使反射片與吸盤體緊密接觸,夾緊牢固可靠,有效防止了在組裝時因為外界抖動金屬板脫離安裝板,保證了組裝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且電磁鐵裝置在斷電時磁性消失,調節工作簡單快速,便于人們操作。
(4)、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電機旋轉時通過皮帶帶動滾軸旋轉,滾軸旋轉過程中帶動滾輪旋轉,滾輪旋轉過程中帶動滑動桿運動,從而調節氣缸底部安裝板的位置進行組裝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動進行推動,降低了操作人員的操作量,節省了組裝時間,效率高。
(5)、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通過紅外發射器和紅外接收進行組裝對位工作,對位精度高,有效避免了對位不準確的現象發生,對位質量高,組裝完成后的產品整齊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操作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板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A-A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B-B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操作箱、3背板、4立柱、5主控制器、6頂板、7滑動塊、8滑動桿、9限位板、10通槽、11電機、12支架、13滾軸、14滾輪、15轉軸、16皮帶、17氣缸、18紅外接收器、19安裝板、20反射片、21放置槽、22支座、23旋轉桿、24杠桿、25推動桿、26連接桿、27按動桿、28按動塊、29上固定塊、30彈簧、31下固定塊、32紅外發射器、33安裝槽、34直管、35吸盤體、36活塞板、37活塞桿、38金屬板、39電磁鐵裝置、40微控制器、41蓄電池、42信號放大模塊、43 A/D轉換模塊、44數據比對模塊、45反饋模塊、46市政電源、47滑軌、48滑輪、49限位塊、50第一齒牙、51第二齒牙、52凹槽、53防滑凸點、54第一通孔、55第二通孔、56鐵芯、57接觸板、58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箱2,操作箱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背板3,底座1的頂部與立柱4的底部固定連接,立柱4位于操作箱2的左側,立柱4的正表面設置有主控制器5,立柱4一側的頂部與頂板6固 定連接,頂板6的底部活動安裝有滑動塊7,頂板6的底部設置有滑軌47,滑動塊7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與滑軌47配合使用滑輪48,在滑軌47的末端設置有限位塊49,限位塊49防止滑輪49脫離滑軌47,滑動塊7靠近立柱4的一側與滑動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滑動桿8的另一端貫穿立柱4且延伸至立柱4的外部與限位板9固定連接,限位板9限制滑動桿8脫出立柱4,立柱4的正表面對應滑動桿8的位置開設有通槽10,且通槽10位于控制器5的上方,通槽10內壁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電機11,通槽10內壁的一側設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設置有滾軸13,滾軸13的表面固定安裝有滾輪14,滾輪14的表面與滑動桿8活動連接,滑動桿8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齒牙50,滾輪14的表面設置有與第一齒牙50相適配的第二齒牙51,滾軸13的一端貫穿支架12且延伸至支架12的外部,電機11的轉軸15通過皮帶16與延伸至支架12外部的滾軸13傳動連接,滑動塊7的底部與氣缸17的固定端固定連接,滑動塊7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紅外接收器18,且紅外接收器18位于氣缸17的左側,氣缸17的自由端與安裝板19固定連接,安裝板19遠離氣缸17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與背板3配合組裝的反射片20,電機11旋轉時通過皮帶16帶動滾軸13旋轉,滾軸13旋轉過程中帶動滾輪14旋轉,滾輪14旋轉過程中帶動滑動桿8運動,從而調節氣缸17底部安裝板19的位置進行組裝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動進行推動,降低了操作人員的操作量,節省了組裝時間,效率高。
如圖2所示,操作箱2的頂部開設有放置槽21,背板3的底部與放置槽21內壁的底部接觸,操作箱2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座22,支座22的頂部活動連接有旋轉桿23,旋轉桿23的表面與杠桿24的中部固定連接,杠桿24一端的頂部與推動桿25的一端固定連接,推動桿25的另一端貫穿操作箱2且延伸至放置槽21的內部與背板3的底部接觸,操作箱2的頂部開設有與推動桿25相適配的第一通孔54,杠桿24的另一端與連接桿26固定連接,連接桿26的頂部與按動桿27的一端固定連接,按動桿27的另一端貫穿操作箱 2且延伸至操作箱2的頂部與按動塊28固定連接,操作箱2的頂部開設有與按動桿27相適配的第二通孔55,按動塊28遠離按動桿27的一側開設有凹槽52,凹槽52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防滑凸點53,通過在按動塊28上開設凹槽52,并在凹槽52內部設置防滑凸點53,增加了手部與按動塊28之間的摩擦力,便于人們按動按動塊28,連接桿26的底部與上固定塊29的一端固定連接,上固定塊29遠離連接桿26的一側與彈簧30的一端固定連接,彈簧30的另一端與下固定塊31固定連接,操作箱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紅外發射器32,紅外發射器32位于背板3的左側,當反射片20組裝完成后,向下按動按動塊28,按動塊28向下移動過程中推動連接桿26,從而帶動杠桿24旋轉促使推動桿25向上運動,推動桿25向上運動過程中將背板3彈出放置槽21,降低了操作人員拿取背板3的操作難度,縮短了組裝成品的收取時間,提高了組裝效率;并且彈簧30在拿取背板3后利用自身的特性使按動塊28復位,不需要人工進行復位,有效節約了人力。
如圖3所示,安裝板19的底部開設有安裝槽33,安裝板1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直管34,直管34的底部貫穿安裝板19且延伸至安裝槽33的內部與吸盤體35固定連接,直管34與吸盤體35內部連通,吸盤體35遠離直管34的一側與反射片20的頂部接觸,直管34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板36,活塞板36遠離吸盤體35的一側與活塞桿37的一端固定連接,活塞桿37的另一端貫穿直管34且延伸至安裝板19的內部與金屬板38固定連接,安裝板19內壁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與金屬板38配合使用的電磁鐵裝置39,電磁鐵裝置39包括鐵芯56,鐵芯56的一端與安裝板19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鐵芯56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金屬板38配合使用的接觸板57,鐵芯56的表面設置線圈58,安裝板19內壁的頂部從左到右依次設有微控制器40和蓄電池41,微控制器40位于電磁鐵裝置39的右側,線圈58通過導線與蓄電池41固定連接,通過蓄電池41對電磁鐵裝置39進行供電,電磁鐵裝置39在通電時產生磁性,產 生的磁性促使金屬板38向上運動,金屬板38運動過程中帶動活塞板37往遠離吸盤體35的方向移動,從而將吸盤體35內部的氣體吸入直管34的內部,促使反射片20與吸盤體35緊密接觸,夾緊牢固可靠,有效防止了在組裝時因為外界抖動金屬板38脫離安裝板19,保證了組裝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且電磁鐵裝置39在斷電時磁性消失,調節工作簡單快速,便于人們操作。
如圖6所示,紅外發射器32的輸出端與紅外接收器18的輸入端連接,紅外接收器18輸出端與A/D轉換模塊43的輸入端連接,A/D轉換模塊43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5的第一輸入端連接,主控制器5的輸出端分別與數據比對模塊44、電機11、氣缸17和微控制器40的輸入端連接,數據比對模塊44的內部設置有預設值,數據比對模塊44的輸出端與反饋模塊45的輸入端連接,反饋模塊45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5的第二輸入端連接,微控制器40的輸出端與電磁鐵裝置39的第一輸入端連接,主控制器5的第三輸入端與市政電源46的第一輸出端連接,市政電源46的第二輸出端與蓄電池41的輸入端連接,市政電源46對蓄電池41進行充電,并對電機11進行供電,蓄電池41的輸出端與電磁鐵裝置39的第二輸入端連接,蓄電池41只對電磁鐵裝置39進行供電,紅外發射器32發出信號,紅外接收器18接收紅外發射器32發生的信號,信號經過信號放大模塊42進行放大傳輸給A/D轉換模塊43進行轉換,A/D轉換模塊43即模數轉換模塊,通常是指一個將模擬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的電子元件,通常的模數轉換模塊43是將一個輸入電壓信號轉換為一個輸出的數字信號,主控制器5將轉換完成后的信號傳輸到數據比對模塊44,數據比對模塊44將傳輸進來的信息與預設值進行比對,當比對結果合格時,主控制器5控制電機11停止,并同時控制氣缸17伸長進行組裝時,當比對結果不合格時,電機11繼續工作,直到滑動塊7上的紅外接收器18接收的信號為合格時,主控制器5才控制電機11停止工作,對位精度高,有效避免了對位不準確的現象發生,對位質量高,組裝完成后的產品整齊美觀。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組裝裝置,操作簡單,組裝迅速,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生產效率高,生產量大,適用性強,可靠性高,方便實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