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提供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涉及后視鏡背光源。
背景技術:
1、后視鏡是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為了駕駛員操作方便,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國均規(guī)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且所有后視鏡都必須能調整方向。內后視鏡是為不用太大地變換駕駛中向前的視線即可確認后方情景的鏡子。
2、現(xiàn)有的車內電子后視鏡因具有電子元件,當車內未開啟空調時,后視鏡內的電器元件容易發(fā)熱,而現(xiàn)有的后視鏡散熱效果不佳,容易導致內部電子元件燒壞,使后視鏡無法顯示影像。
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通過散熱組件使后視鏡產生的熱量快速散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車內電子后視鏡散熱效果不佳,容易導致內部電子元件燒壞,使后視鏡無法顯示影像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通過散熱組件使后視鏡產生的熱量快速散出。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包括有外框、底殼、鏡面玻璃、液晶面板、導光板和燈帶,底殼內安裝有導光板,導光板上安裝有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上安裝有鏡面玻璃,外框內安裝有燈帶,燈帶與導光板齊平,底殼上安裝有外框,鏡面玻璃、液晶面板和導光板均位于底殼和外框之間,還包括用于為后視鏡進行散熱的散熱組件,散熱組件包括包圍框、散熱板和散熱凸條,底殼內安裝有散熱板,散熱板上安裝有包圍框,包圍框將導光板包裹,底殼上固接有散熱凸條。
3、進一步的,散熱凸條和散熱板均為六角蜂窩結構。
4、進一步的,還包括安裝在底殼上的支撐框,支撐框內轉動式設置有風扇,底殼上開設有若干導氣孔,導氣孔與支撐框之間共同連接且連通有導氣管。
5、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連接在底殼上的支撐柱,底殼上開設有多個滑動槽,滑動槽和支撐柱上共同滑動式設置有限位架,支撐柱上繞設有彈性件,彈性件兩端分別與支撐柱和限位架固定連接。
6、進一步的,外框邊緣套接有密封墊。
7、進一步的,底殼上固接有若干支撐點。
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具有如下優(yōu)點:1、通過包圍框將導光板上的熱量吸收并傳遞到散熱板上,散熱板將熱量傳遞到底殼上,通過六角蜂窩結構的散熱板和散熱凸條,使熱量能夠快速的通過蜂窩邊框傳遞到外側,達到散熱的效果。
9、2、通過啟動風扇對底殼外表面進行吹風散熱,同時在風扇的吹風作用下,支撐框區(qū)域產生負壓,此時通過導氣管將底殼內的熱量吸出,使熱氣向外散出,達到加速散熱的效果。
10、3、通過彈性件拉動限位架沿支撐柱箱遠離底殼的一側滑動,以使限位架將鏡面玻璃、液晶面板和導光板共同夾緊并壓在底殼內,當將外框從底殼上取下時能夠避免內部元件掉出損壞,達到防止背光模塊脫落的效果。
1.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包括有外框(1)、底殼(101)、鏡面玻璃(2)、液晶面板(3)、導光板(4)和燈帶(5),底殼(101)內安裝有導光板(4),導光板(4)上安裝有液晶面板(3),液晶面板(3)上安裝有鏡面玻璃(2),外框(1)內安裝有燈帶(5),燈帶(5)與導光板(4)齊平,底殼(101)上安裝有外框(1),鏡面玻璃(2)、液晶面板(3)和導光板(4)均位于底殼(101)和外框(1)之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為后視鏡進行散熱的散熱組件(6),散熱組件(6)包括包圍框(601)、散熱板(602)和散熱凸條(603),底殼(101)內安裝有散熱板(602),散熱板(602)上安裝有包圍框(601),包圍框(601)將導光板(4)包裹,底殼(101)上固接有散熱凸條(60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散熱凸條(603)和散熱板(602)均為六角蜂窩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底殼(101)上的支撐框(7),支撐框(7)內轉動式設置有風扇(8),底殼(101)上開設有若干導氣孔(901),導氣孔(901)與支撐框(7)之間共同連接且連通有導氣管(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連接在底殼(101)上的支撐柱(11),底殼(101)上開設有多個滑動槽(10),滑動槽(10)和支撐柱(11)上共同滑動式設置有限位架(12),支撐柱(11)上繞設有彈性件(13),彈性件(13)兩端分別與支撐柱(11)和限位架(12)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外框(1)邊緣套接有密封墊(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散熱結構的后視鏡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