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及其調整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床結構的技術領域,涉及機床的刀架的相對滑移部件,更具體地說,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另外,本發明還涉及該調整機構的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大型機床的刀架一般采用一根斜鐵來調整滑枕與滑座之間隙。但隨著滑枕切削時不斷的下移,因是斜鐵小端受力,固剛性較差。因此導致切削加工的精度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其目的是提高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所提供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包括滑枕、滑座,所述的滑枕設置在所述的滑座相應的槽中,并通過沿所述的滑枕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塊壓板,將滑枕限制在所述的槽中,所述壓板與滑枕之間設有間隙,并在所述間隙中設有調整用的墊塊,所述的墊塊為兩個斜鐵,分別為上端斜鐵和下端斜鐵,所述的上端斜鐵和下端斜鐵均為厚度較大的一端朝向滑座的端部。所述的上端斜鐵的調整結構為所述的上端斜鐵與推塊固定連接,設調節螺桿與所述的滑座的端面固定連接,并伸出所述的滑座的端面,所述的調節螺桿穿過所述的推塊的孔,在推塊的兩面,分別設調節螺母和鎖緊螺母與所述的調節螺桿螺旋配合。所述的下端斜鐵的調整結構采用埋入式結構,即在所述的滑座的端面內,設置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由內向外依次設調節螺母和鎖緊螺母,在所述的調節螺母與鎖緊螺母之間,設推塊,所述的推塊通過所述的滑座的通槽與所述的下端斜鐵固定連接,所述的推塊設有通孔,位置與所述的調節螺母的內六角沉孔對準,該通孔孔徑大于所述的內六角沉孔的六邊形的外接圓尺寸。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的一種調整方法,其發明與上述技術方案是相同的。其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上端斜鐵的調整過程是松開鎖緊螺母,用扳手旋動調節螺母,帶動推塊連同上端斜鐵向下或向上移動,再向上旋轉鎖緊螺母,將推塊鎖緊,完成上端斜鐵的調整。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的另一種調整方法,其發明與上述技術方案是相同的。其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下端斜鐵的調整過程是用內六角扳手松開并卸下鎖緊螺母,再用內六角扳手穿過推塊的通孔,插入調節螺母的內六角沉孔中旋轉,推動調節螺母,使其向里端或外端位移,然后再裝上鎖緊螺母,并順著螺紋旋向旋轉,推動推塊連同下端斜鐵向上或向下移動,并最終鎖緊推塊,完成下端斜鐵的調整。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雙斜鐵調整,都是大端受力,在垂直移動切削加工的過程中,整個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都得到明顯的提高;結構合理,調整方便。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兩處A-A剖視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滑枕,2、滑座,3、壓板,5、壓板,6、調節螺桿,7、鎖緊螺母,8、推塊,9、調節螺母,
10、上端斜鐵,11、下端斜鐵,12、調節螺母,13、鎖緊螺母,14、推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1、圖2所表達的本發明的結構,本發明為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包括滑枕 1、滑座2,所述的滑枕1設置在所述的滑座2相應的槽中,并通過沿所述的滑枕1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塊壓板3、壓板5,將滑枕1限制在所述的槽中,所述壓板3、壓板5與滑枕1之間設有間隙,并在所述間隙中設有調整用的墊塊。圖1中滑枕1在滑座2中做垂直運動,滑枕由左側的壓板3、右側的壓板5壓緊,通過調整斜鐵來調整壓板與滑座之間的間隙,使滑枕1在垂直移動切削加工的過程中,有好的剛性和高精度。為了解決在本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術存在的問題并克服其缺陷,實現提高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的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如圖2所示,本發明所提供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所述的墊塊為兩個斜鐵,分別為上端斜鐵10和下端斜鐵11,所述的上端斜鐵10和下端斜鐵11均為厚度較大的一端朝向滑座2的端部。現在采用圖示的雙斜鐵調整,都是大端受力,整個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都得到明顯的提高;在垂直移動切削加工的過程中,整個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都得到明顯的提高;結構合理,調整方便。所述的上端斜鐵10的調整結構為如圖2所示,所述的上端斜鐵10與推塊8固定連接,設調節螺桿6與所述的滑座2 的端面固定連接,并伸出所述的滑座2的端面,所述的調節螺桿6穿過所述的推塊8的孔, 在推塊8的兩面,分別設調節螺母9和鎖緊螺母7與所述的調節螺桿6螺旋配合。所述的下端斜鐵11的調整結構為如圖2所示,所述的下端斜鐵11的調整結構采用埋入式結構,即在所述的滑座2 的端面內,設置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由內向外依次設調節螺母12和鎖緊螺母13,在所述的調節螺母12與鎖緊螺母13之間,設推塊14,所述的推塊14通過所述的滑座2的通槽與所述的下端斜鐵11固定連接,所述的推塊14設有通孔,位置與所述的調節螺母12的內六角沉孔對準,該通孔孔徑大于所述的內六角沉孔的六邊形的外接圓尺寸。
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的兩個調整方法。其一,所述的上端斜鐵10的調整過程是參見圖2,松開鎖緊螺母7,用扳手旋動調節螺母9,帶動推塊8連同上端斜鐵10向下或向上移動,再向上旋轉鎖緊螺母7,將推塊8鎖緊,完成上端斜鐵10的調整。其二,所述的下端斜鐵11的調整過程是參見圖2,用內六角扳手松開并卸下鎖緊螺母13,再用內六角扳手穿過推塊14的通孔,插入調節螺母12的內六角沉孔中旋轉,推動調節螺母12,使其向里端或外端位移,然后再裝上鎖緊螺母13,并順著螺紋旋向旋轉,推動推塊14連同下端斜鐵11向上或向下移動,并最終鎖緊推塊14,完成下端斜鐵11的調整。因滑枕1的下端是靠近工件加工區域,所以下端斜鐵11的調整是采用埋入式的, 和上端斜鐵10有所差別。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包括滑枕(1)、滑座O),所述的滑枕(1)設置在所述的滑座 (2)相應的槽中,并通過沿所述的滑枕(1)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塊壓板(3、5),將滑枕(1) 限制在所述的槽中,所述壓板(3、幻與滑枕(1)之間設有間隙,并在所述間隙中設有調整用的墊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塊為兩個斜鐵,分別為上端斜鐵(10)和下端斜鐵(11),所述的上端斜鐵(10)和下端斜鐵(11)均為厚度較大的一端朝向滑座O)的端部。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斜鐵(10)的調整結構為所述的上端斜鐵(10)與推塊(8)固定連接,設調節螺桿(6)與所述的滑座(2) 的端面固定連接,并伸出所述的滑座O)的端面,所述的調節螺桿(6)穿過所述的推塊(8) 的孔,在推塊(8)的兩面,分別設調節螺母(9)和鎖緊螺母(7)與所述的調節螺桿(6)螺旋配合。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斜鐵(11)的調整結構采用埋入式結構,即在所述的滑座O)的端面內,設置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由內向外依次設調節螺母(1 和鎖緊螺母(13),在所述的調節螺母(1 與鎖緊螺母(13)之間,設推塊(14),所述的推塊(14)通過所述的滑座(2)的通槽與所述的下端斜鐵(11)固定連接,所述的推塊(14)設有通孔,位置與所述的調節螺母(1 的內六角沉孔對準,該通孔孔徑大于所述的內六角沉孔的六邊形的外接圓尺寸。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的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斜鐵10的調整過程是松開鎖緊螺母(7),用扳手旋動調節螺母(9),帶動推塊(8)連同上端斜鐵(10)向下或向上移動,再向上旋轉鎖緊螺母(7),將推塊(8)鎖緊,完成上端斜鐵(10) 的調整。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床間隙調整機構的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斜鐵(11)的調整過程是用內六角扳手松開并卸下鎖緊螺母(13),再用內六角扳手穿過推塊 (14)的通孔,插入調節螺母(1 的內六角沉孔中旋轉,推動調節螺母(12),使其向里端或外端位移,然后再裝上鎖緊螺母(13),并順著螺紋旋向旋轉,推動推塊(14)連同下端斜鐵 11向上或向下移動,并最終鎖緊推塊(14),完成下端斜鐵(11)的調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床間隙調整機構,包括滑枕、滑座,所述的滑枕設置在所述的滑座相應的槽中,并通過沿所述的滑枕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塊壓板,將滑枕限制在所述的槽中,所述壓板與滑枕之間設有間隙,并在所述間隙中設有調整用的墊塊,所述的墊塊為兩個斜鐵,分別為上端斜鐵和下端斜鐵,所述的上端斜鐵和下端斜鐵均為厚度較大的一端朝向滑座的端部。本發明還涉及該調整機構采用的調整方法。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雙斜鐵調整,都是大端受力,在垂直移動切削加工的過程中,整個刀架切削的剛性和精度都得到明顯的提高;結構合理,調整方便。
文檔編號B23Q11/00GK102398160SQ20111036234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胡子俊, 馬龍 申請人:蕪湖恒升重型機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