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擠壓板帶卷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屬于鎂合金板帶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鎂合金塑性和高溫熔融狀態下抗氧化性能差,很難像鋁合金一樣采用連續鑄軋方式生產板帶;如果采用板錠開坯軋制的工藝生產鎂合金薄板,其成品率和效率都很低;相比之下,采用擠壓機將鎂合金鑄錠直接擠壓成鎂合金薄板是一種更為可行的工藝方法。采用擠壓工藝生產鎂合金薄板的關鍵工裝設備除模具之外,再就是恒張力收卷裝置。在鋁合金連續鑄軋生產中,傳統的卷取裝置一般采用力矩或直流電機驅動,通過板帶卷的直徑變化調節電機輸出力矩,實現恒張力收卷,在板帶產出速度相對穩定的工況下,這種裝置是可行的。但在擠壓過程中,擠壓錠需周期性更換,在每個擠壓周期內,金屬板帶擠出的速度會經歷由慢到快、再到恒速、最后錠坯擠完停止這樣一個過程,傳統的卷取裝置無法滿足這種要求張力恒定,速度變化復雜條件下的收卷作業。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速度變化復雜的條件下給出恒定張力的擠壓板帶卷取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包括液壓系統和收卷系統,所述的液壓系統,包括液壓站、截止閥、逆止閥、溢流閥、油壓表和液壓油缸,液壓站的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無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一油路連通,液壓站的另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有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二油路連通,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液壓站到液壓油缸有桿腔,安裝有截止閥的第三油路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上,第三油路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上,安裝有溢流閥和油壓表的第四油路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上,第四油路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上,第四油路中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第二油路到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油路上安裝有逆止閥,所述的逆止閥位于第三油路、第四油路與第二油路的連接點之間;所述的收卷系統,包括電機、收卷卷筒、導向筒、車體、第一行程開關、第二行程開關和軌道,車體上并排安裝有電機、收卷卷筒和導向筒,電機通過皮帶與收卷卷筒連接,車體下方安裝有車輪,車輪位于軌道上,所述軌道的下方安裝有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所述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端頭與所述收卷卷筒的支架連接,液壓油缸的活塞桿、收卷卷筒的中心線和導向筒頂部的切線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截止閥為電磁截止閥。所述的電機為變頻減速電機。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中液壓油缸與擠壓板帶在同一平面上,液壓油缸拉力即為板帶張力,而液壓油缸的拉力受溢流閥的控制保持恒定,所以可實現板帶張力恒定,從而完成速度變化復雜條件下的收卷作業。2、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行程開關控制連鎖,收卷過程循環往復、自動進行,不需要人工操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液壓系統,2為收卷系統,3為液壓站,4為截止閥,5為逆止閥,6為溢流閥,7為油壓表,8為液壓油缸,9為第一油路,10為第二油路,11為第三油路,12為第四油路,13為電機,14為收卷卷筒,15為導向筒,16為車體,17為第一行程開關,18為第二行程開關,19為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包括液壓系統1和收卷系統2,所述的液壓系統1,包括液壓站3、截止閥4、逆止閥5、溢流閥6、油壓表7和液壓油缸8,液壓站3 的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8無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一油路9連通,液壓站3的另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8有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二油路10連通,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液壓站3到液壓油缸8 有桿腔,安裝有截止閥4的第三油路11 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9上,第三油路11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10上,安裝有溢流閥6和油壓表7的第四油路12 —端連接在第一油路9上,第四油路12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10上,第四油路12中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第二油路10 到第一油路9,所述第二油路10上安裝有逆止閥5,所述的逆止閥5位于第三油路11、第四油路12與第二油路10的連接點之間;所述的收卷系統2,包括電機13、收卷卷筒14、導向筒15、車體16、第一行程開關 17、第二行程開關18和軌道19,車體16上并排安裝有電機13、收卷卷筒14和導向筒15,電機13通過皮帶與收卷卷筒14連接,車體16下方安裝有車輪,車輪位于軌道19上,所述軌道19的下方安裝有第一行程開關17和第二行程開關18 ;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端頭與所述收卷卷筒14的支架連接,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收卷卷筒14的中心線和導向筒15頂部的切線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截止閥4為電磁截止閥。所述的電機13為變頻減速電機。本實用新型中收卷卷筒14安裝在可來回行走的車體16上,液壓油缸8與需要卷曲的金屬板帶在一個平面上,忽略車體16行走的滾動摩擦阻力,金屬板帶張力與液壓油缸 8的拉力相等,只要液壓油缸8的拉力恒定,則金屬板帶張力也是恒定的。本實用新型通過溢流閥6調定液壓油的工作壓力,即調定液壓油缸8的拉力。調節電機13的轉速,使收卷速度略大于板帶擠出速度。截止閥4只在電機13停止工作和擠壓機正在擠壓的狀態下,才處于截止狀態,在此狀態下,液壓油可進入液壓油缸8推動其工作;其他任何條件下,電磁截止閥4都處于導通狀態,液壓油可通過截止閥4無阻力地返回,避免油泵、閥門機械磨損和電能空耗。電機13的啟停由第一行程開關17和第二行程開關18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開動電機13,金屬板帶擠壓成型、經過導向筒15導向后
4卷在收卷卷筒14上,由于收卷速度大于擠壓速度,車體16在收卷的同時會緩慢向右行走, 液壓油缸8中的液壓油從液壓油缸8有桿腔流出進入第二油路10,由于第二油路10上的逆止閥5的阻擋,油液流入連接有溢流閥6和油壓表7的第四油路12,又從第一油路9流入液壓油缸8無桿腔中,此過程中,溢流閥6將油路中的油壓控制為恒定的壓力;此時由于電機13啟動,截止閥4處于導通狀態,因此液壓站3中的液壓油流經第一油路9,再通過連有截止閥4的第三油路11后,進入第二油路10無阻力的返回液壓站3中,不對液壓油缸8作用。當車體16向右行走到達第二行程開關18處時,電機13停止工作、截止閥4關閉,液壓站3中的液壓油流入第二油路10,經過逆止閥5進入液壓油缸8有桿腔和第三油路11中, 溢流閥6將油路中的油壓控制為恒定的壓力,液壓油缸8的桿體拉動車體16及安裝在其上的收卷系統2隨板帶擠出速度向左退回,同時維持板帶張力;當車體16退回到第一行程開關17處時,電機13啟動、截止閥4導通;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按照上述過程循環往復、自動進行,運行過程中不需要人工操控。
權利要求1.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系統(1)和收卷系統(2),所述的液壓系統(1),包括液壓站(3)、截止閥(4)、逆止閥(5)、溢流閥(6)、油壓表(7)和液壓油缸(8),液壓站(3)的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8)無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一油路(9)連通,液壓站(3)的另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8)有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二油路(10)連通,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液壓站(3)到液壓油缸(8)有桿腔,安裝有截止閥(4)的第三油路(11) 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9) 上,第三油路(11)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10)上,安裝有溢流閥(6)和油壓表(7)的第四油路(12)—端連接在第一油路(9)上,第四油路(12)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10)上,第四油路(12)中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第二油路(10)到第一油路(9),所述第二油路(10)上安裝有逆止閥(5),所述的逆止閥(5)位于第三油路(11)、第四油路(12)與第二油路(10)的連接點之間;所述的收卷系統(2),包括電機(13)、收卷卷筒(14)、導向筒(15)、車體(16)、第一行程開關(17)、第二行程開關(18)和軌道(19),車體(16)上并排安裝有電機(13)、收卷卷筒 (14)和導向筒(15),電機(13)通過皮帶與收卷卷筒(14)連接,車體(16)下方安裝有車輪, 車輪位于軌道(19)上,所述軌道(19)的下方安裝有第一行程開關(17)和第二行程開關 (18);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端頭與所述收卷卷筒(14)的支架連接,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收卷卷筒(14)的中心線和導向筒(15)頂部的切線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止閥(4)為電磁截止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13)為變頻減速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擠壓板帶卷取裝置,屬于鎂合金板帶加工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速度變化復雜的條件下給出恒定張力的擠壓板帶卷取裝置;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液壓站的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無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一油路連通,另一個油口與液壓油缸有桿腔的油口通過第二油路連通,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液壓站到液壓油缸有桿腔,安裝有截止閥的第三油路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上,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上,安裝有溢流閥和油壓表的第四油路一端連接在第一油路上,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油路上,油液流通的方向為從第二油路到第一油路;本實用新型用于鎂合金的板帶收卷。
文檔編號B21C47/14GK202270772SQ20112036298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周遠富 申請人:山西聯合鎂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