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筒體卷制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三輥卷板機(輥床)原理的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傳統三輥卷板機是將板材通過下軸輥左右旋轉,通過工件帶動上輥轉動,來制取圓筒形或弧形工件(各類圓形容器、比如油罐、種子分解槽、赤泥沉降槽等外殼加工)的主要設備。卷板機的三軸輥的軸心呈等腰三角形,兩下軸輥為同步主動,位置是固定的,上軸輥為從動轉動,可做垂直方向調整。當主動軸輥(下軸輥)通過齒輪箱動力帶動,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旋轉時,由下軸輥和板料之間的摩擦作用帶動板料向前運動和上軸輥的旋 轉,即可對板材進行不同曲率的滾彎。但是,往往鋼結構行業在野外施工時,沒有專用立式筒體卷制設備,需要卷制數量多的情況下,利用卷板機來完成筒體分片的卷制。此裝置適用于筒體卷制時,板材較薄,直徑較大需要滿足一次成圓卷制而成時設計。當我們在加工某些圓筒形容器時,經常遇到筒體比較薄的情況,此時,在滾床上加工時特別容易變形,很難操作。一般使用吊車用鋼板卡子直接卡住筒體邊緣,即容易脫鉤,也非常難操作,所以此前當遇到直徑超過2米且較薄的筒體,都是分片制作,效率較低。,此裝置利用吊車配合,可以將直徑在5米內的筒體一次卷制成型,大大縮短了組對時間,且不影響筒體的圓度,為后續加工奠定較好的基礎。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利用卷板機的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亦成為當前鋼結構非標設備制造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物理學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利用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筒體卷制時輔助吊裝裝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方便筒體卷制施工時,在沒有立式卷板機的情況下,利用普通三輥卷板機來完成,盡量減少分片加工帶來的消耗,利用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并由吊車(或天車)配合普通卷板機來完成一些板材較薄,直徑較大的筒體卷制,非常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包括內套管、外套管、端板、銷軸、吊點、筒體,其中,所述端板的A端與所述內套管固接;所述端板的B端外側與所述內套管通過一銷軸插接;所述外套管套設于所述內套管上與所述筒體內壁接觸。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端板厚度為20毫米-30毫米。[0010]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內套管直徑為Φ89毫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外套管直徑為Φ108毫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端板間距為I. 5米-I. 8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端板內側與外套管端面余量為10毫米-30毫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內套管一端相對于端板B端軸肩處設有銷孔為Φ8毫米-Φ 12毫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端板的上方設有孔徑為Φ40-Φ80毫米。前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所述的外套管與所述內套管之間設有黃油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內容可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中包括內套管、外套管、端板、銷軸、吊點、筒體,其中,所述端板的A端與所述內套管固接;所述端板的B端外側與所述內套管通過一銷軸插接;所述外套管套設于所述內套管上與所述筒體內壁接觸。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在工作時下軸輥左右轉動原理,當主動軸輥(下軸輥)通過齒輪箱動力帶動,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旋轉時,由下軸輥通過齒輪箱動力帶動鋼板向前運動和上軸輥的旋轉,即可對板料進行不同曲率的滾彎。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成為一進步、實用的裝置。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I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橫向截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縱向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大直徑時使用的橫向截面示意圖。I:內套管2 :外套管3 :端板4 :銷軸5 :吊點6 :筒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請參閱圖I及圖2所示,圖I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橫向截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卷板機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縱向截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包括內套管I、外套管2、端板3、銷軸4、吊點5、筒體6,其中,所述端板3的A端與所述內套管I固接;所述端板3的B端外側與所述內套管I通過一銷軸插接;所述外套管2套設于所述內套管I上與所述筒體6內壁接觸。本實用新型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在工作時,利用卷板機下軸輥左右轉動原理,當主動軸輥(下軸輥)通過齒輪箱動力帶動,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旋轉時,由下軸輥和工作臺之間的摩擦作用帶動鋼板向前運動和上軸輥的旋轉,即可對板料進行不同曲率的滾彎。當筒體6卷制到一定圓度時,將筒體6內壁套入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的外套管2,使外套管2與筒體6內壁貼緊,用吊車吊住接近筒體6直徑,再轉動卷板機,這時此裝置就會將筒體6懸掛在原高度,并且外套管2與筒體6內壁一起轉動,達到不用來回走吊車來調整筒體中心,當筒體6卷到該直徑要求時,可以直接在卷板機(滾床)上組對。·[0031]該裝置分內外二層套管,內套管I與端板3A端點焊固接,所述的內套管一端相對于端板B端軸肩處設有銷孔,用于銷軸插接,避免卷制時脫鉤和方便內套涂抹潤滑油。一般間距(長度)視所卷制構件的板寬來定,端板3厚度,以能夠承受所卷制構件重量為準。該裝置使用時,可在內外套管之間抹少許黃油,使其能夠更好潤滑。當遇到筒體6直徑超過3米,可使用下面專用于直徑較大時使用(如圖3所示)視筒體的薄厚、直徑大小來調整兩管之間的距離,該裝置距離為I. 2米,可適當放大至I. 5米,太大略顯笨重。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結構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內套管(I)、外套管(2)、端板(3)、銷軸(4)、吊點(5)、筒體(6),其中,所述端板(3)的A端與所述內套管(I)固接;所述端板(3)的B端外側與所述內套管(I)通過一銷軸插接;所述外套管(2)套設于所述內套管(I)上與所述筒體(6)內壁接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端板(3)厚度為20毫米-30毫米。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內套管(I)直徑為Φ89毫米。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套管(2)直徑為Φ108毫米。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端板(3)間距為I. 5米-I. 8米。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端板(3)內側與外套管(2)端面余量為10毫米-30毫米。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內套管(I)一端相對于端板(3) B端軸肩處設有銷孔為Φ8毫米-Φ 12毫米。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端板(3)的上方設有孔徑為Φ 40毫米-Φ 80毫米。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套管(2)與所述內套管(I)之間設有黃油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筒體卷制時輔助裝置,包括內套管(1)、外套管(2)、端板(3)、銷軸(4)、吊點(5)、筒體(6),其中,所述端板(3)的A端與所述內套管(1)用電焊焊接牢固;所述端板(3)的B端外側與所述內套管(1)通過一銷軸插接;所述外套管(2)套設于所述內套管(1)上與所述筒體(6)內壁接觸。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筒體卷制時,板材較薄,直徑較大,需要一次卷制而成時設計。適宜各種圓形筒體卷制施工,所用材料簡單,方便就地取材。
文檔編號B21D5/14GK202779310SQ20122021502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1日
發明者顧少冰 申請人:中色十二冶金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