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面差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面差控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面差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各種車型應運而生,在追求整車造型更加美觀和流暢的過程中,車輛兩個零件之間的焊接經常會采用翻邊對接的方式。具體的翻邊對接方式是,零件的翻邊與零件的面成90度,兩種零件搭接時,翻邊和翻邊挨在一起,沒有重合的部分,此時,兩種零件在焊接的過程中就存在面差控制的問題。傳統的面差控制方式為樣架壓緊的方式,該方式有如下缺點1、為了不影響焊接操作性,樣架的壓緊點相對較少,這樣對兩個零件面差的控制就相對較弱,導致兩個零件焊接完成后,面差嚴重超差。2、樣架很笨重,在使用過程中不方便,影響生產節拍。3、對于多車型混流的工位,樣架的數量較多,樣架的存放要占用很大的空間。4、樣架跨度較大,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出現壓不緊零件的問題,從而影響兩個零件之間的搭接面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面差控制裝置,該裝置能有效控制對接零件之間的面差。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安裝底座、分別固定在安裝底座兩側的左邊支撐板和右邊支撐板、設置在安裝底座上的電磁鐵鐵芯、設置在電磁鐵鐵芯兩側的電磁鐵線圈,其中,所述電磁鐵線圈的頂部設有由左絕緣板和右絕緣板構成的第一絕緣板,所述電磁鐵鐵芯的頂部設有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所述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左絕緣板位于左鐵芯定位塊與左邊支撐板之間,所述右絕緣板位于右鐵芯定位塊與右邊支撐板之間。所述電磁鐵鐵芯和電磁鐵線圈的底部與安裝底座之間設有第二絕緣板。所述左絕緣板和右絕緣板上分別設有第一防護板和第二防護板,所述左絕緣板和右絕緣板還分別設有左絕緣凸起和右絕緣凸起,所述左絕緣凸起位于第一防護板與左鐵芯定位塊之間,所述右絕緣凸起位于第二防護板與右鐵芯定位塊之間。所述右邊支撐板上設有與電磁鐵線圈電連接的電磁鐵線圈端頭。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電磁鐵鐵芯和電磁鐵線圈,使得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能吸緊兩個待焊接零件,提高了零件間面差控制的精度。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利于存放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其中,I—電磁鐵鐵芯、2—間隙、3—第一防護板、4一左邊支撐板、5—第一絕緣板、5.I一左絕緣板、5. 2—右絕緣板、5. 3—左絕緣凸起、5. 4—右絕緣凸起、6—第二絕緣板、7—電磁鐵線圈、8—安裝底座、9一電磁鐵線圈端頭、10—右邊支撐板、11一左鐵芯定位塊、12一右鐵芯定位塊、13 一第二防護板、14 一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I和2所示,包括安裝底座8、分別固定在安裝底座8兩側的左邊支撐板4和右邊支撐板10、設置在安裝底座8上的電磁鐵鐵芯I、設置在電磁鐵鐵芯I兩側的電磁鐵線圈7,其中,電磁鐵線圈7的頂部設有由左絕緣板5. I和右絕緣板5. 2構成的第一絕緣板5,電磁鐵鐵芯I的頂部設有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之間具有間隙2,左絕緣板5. I位于左鐵芯定位塊11與左邊支撐板4之間,右絕緣板5. 2位于右鐵芯定位塊12與右邊支撐板10之間,電磁鐵鐵芯I和電磁鐵線圈·7的底部與安裝底座8之間設有第二絕緣板6,即成為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二絕緣板6有效阻止安裝底座8與電磁鐵鐵芯I接觸。左邊支撐板4和右邊支撐板10分別對需要定位的兩個零件起支撐作用。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分別和需要定位的零件的型面一致,分別定位兩個零件,通電后分別吸緊兩個零件,從而保證了需要對接的兩個零件在焊接過程中的定位及夾緊。上述技術方案中,左絕緣板5. I和右絕緣板5. 2上分別設有第一防護板3和第二防護板13,左絕緣板5. I和右絕緣板5. 2還分別設有左絕緣凸起5. 3和右絕緣凸起5. 4,左絕緣凸起5. 3位于第一防護板3與左鐵芯定位塊11之間,右絕緣凸起5. 4位于第二防護板13與右鐵芯定位塊12之間。第一絕緣板5有效阻止防護板3與電磁鐵鐵芯I和電磁鐵線圈7接觸。上述技術方案中,右邊支撐板10上設有與電磁鐵線圈7電連接的電磁鐵線圈端頭9,電磁鐵線圈端頭9為電磁鐵與外部電源的接口。上述技術方案中,上述安裝底座8、左邊支撐板4和右邊支撐板10的兩端設有蓋板14。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待對接的兩個零件分別放在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上,電磁鐵線圈7通電后鐵芯定位塊吸住對應的零件,即可開始焊接處理。對于薄鋼板零件,需要在零件的上方裝上和零件型面一致的鐵條,該鐵條經過電泳處理,能導磁但是不導電。該鐵條能增加電磁鐵的吸緊力,防止零件在焊接過程中的竄動。還能防止焊接過程中焊鉗不小心磕碰零件,起防護零件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面差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底座(8)、分別固定在安裝底座(8)兩側的左邊支撐板(4)和右邊支撐板(10)、設置在安裝底座(8)上的電磁鐵鐵芯(I)、設置在電磁鐵鐵芯(I)兩側的電磁鐵線圈(7),其中,所述電磁鐵線圈(7)的頂部設有由左絕緣板(5. I)和右絕緣板(5. 2)構成的第一絕緣板(5),所述電磁鐵鐵芯(I)的頂部設有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所述左鐵芯定位塊(11)和右鐵芯定位塊(12)之間具有間隙(2 ),所述左絕緣板(5. I)位于左鐵芯定位塊(11)與左邊支撐板(4 )之間,所述右絕緣板(5. 2)位于右鐵芯定位塊(12)與右邊支撐板(10)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面差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鐵鐵芯(I)和電磁鐵線圈(7)的底部與安裝底座(8)之間設有第二絕緣板(6)。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差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絕緣板(5.I)和右絕緣板(5. 2)上分別設有第一防護板(3)和第二防護板(13),所述左絕緣板(5. I)和右絕緣板(5. 2)還分別設有左絕緣凸起(5. 3)和右絕緣凸起(5. 4),所述左絕緣凸起(5. 3)位于第一防護板(3)與左鐵芯定位塊(11)之間,所述右絕緣凸起(5. 4)位于第二防護板(13)與右鐵芯定位塊(12)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差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邊支撐板(10)上設有與電磁鐵線圈(7)電連接的電磁鐵線圈端頭(9)。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差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邊支撐板(10)上設有與電磁鐵線圈(7)電連接的電磁鐵線圈端頭(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面差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底座、分別固定在安裝底座兩側的左邊支撐板和右邊支撐板、設置在安裝底座上的電磁鐵鐵芯、設置在電磁鐵鐵芯兩側的電磁鐵線圈,其中,所述電磁鐵線圈的頂部設有由左絕緣板和右絕緣板構成的第一絕緣板,所述電磁鐵鐵芯的頂部設有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所述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左鐵芯定位塊和左邊支撐板之間設置左絕緣板,所述右鐵芯定位塊和右邊支撐板之間設置右絕緣板。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電磁鐵鐵芯和電磁鐵線圈,使得左鐵芯定位塊和右鐵芯定位塊能吸緊兩個待焊接零件,提高了零件間面差控制的精度。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利于存放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K37/04GK202726374SQ20122040605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熊帆, 陳濤, 徐天波, 何立新, 全璐, 李旭鵬, 李強 申請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