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矯直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矯直機控制柜。
背景技術:
矯直機是對金屬型材、棒材、管材、線材等進行矯直的設備。矯直機通過矯直輥對棒材等進行擠壓使其改變直線度。一般有兩排矯直輥,數量不等。也有兩輥矯直機,依靠兩輥(中間內凹,雙曲線輥)的角度變化對不同直徑的材料進行矯直。主要類型有壓力矯直機、平衡滾矯直機、鞋滾矯直機、旋轉反彎矯直機等等。
矯直機的控制一般是通過控制柜進行控制,由于控制柜內其安裝了較多的電器部件,導致內部具有大量的熱能,如果不及時散發,很容易導致電器部件的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更合理,能夠及時散熱的矯直機控制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矯直機控制柜包括柜體,在柜體內底部設有底座,在底座上設有與底座轉動連接的轉盤,所述的轉盤與能驅動其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連接,在轉盤的上表面設有筒狀體且筒狀體的上端敞口,筒狀體的下端與轉盤的上表面密封連接,在筒狀體上設有若干圓周分布的通風管,通風管的外端懸空,內端連接在筒狀體上且與筒狀體內部連通,在每根通風管上分別設有若干通風孔,所述的筒狀體內部設有能夠將筒狀體上端封閉的聚風罩,在聚風罩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出風管且所述的出風管頂部連接有吸風電機,在出風管的內壁設有螺旋導流葉片。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轉盤下表面連接有轉軸,所述的轉軸上套設有軸承,所述的軸承與底座轉動連接。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轉動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轉盤周向的第一配合齒,在柜體內設有與所述的第一配合齒嚙合連接的驅動齒輪,所述的驅動齒輪與轉動電機連接。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通風管呈外端大內端小的錐形結構。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聚風罩呈倒置的漏斗狀結構。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柜體為金屬材質的柜體。
在上述的矯直機控制柜中,所述的底座通過若干螺栓固定在柜體內底部。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矯直機控制柜的優點在于:
1、設計更合理,能夠及時將內部的熱量帶走,避免了內部元件的高溫損壞,實用性強。
2、結構簡單且易于制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柜體1、底座2、轉盤3、轉軸31、軸承32、轉動驅動機構4、驅動齒輪41、轉動電機42、筒狀體5、通風管51、通風孔52、聚風罩53、出風管5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矯直機控制柜包括柜體1,柜體1為金屬材質的柜體。在柜體1上鉸接有門。其便于打開和關閉。
在柜體1內底部設有底座2,底座2通過若干螺栓固定在柜體1內底部。在底座2上設有與底座2轉動連接的轉盤3,在轉盤3下表面連接有轉軸31,所述的轉軸31上套設有軸承32,所述的軸承32與底座2轉動連接。
轉盤3與能驅動其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4連接,該轉動驅動機構4包括設置在轉盤3周向的第一配合齒,在柜體1內設有與所述的第一配合齒嚙合連接的驅動齒輪41,所述的驅動齒輪41與轉動電機42連接。
在轉盤3的上表面設有筒狀體5且筒狀體5的上端敞口,筒狀體5的下端與轉盤3的上表面密封連接,在筒狀體5上設有若干圓周分布的通風管51,通風管51呈外端大內端小的錐形結構。通風管51的外端懸空,內端連接在筒狀體5上且與筒狀體5內部連通,在每根通風管51上分別設有若干通風孔52,所述的筒狀體5內部設有能夠將筒狀體5上端封閉的聚風罩53,聚風罩53呈倒置的漏斗狀結構。在聚風罩53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出風管54且所述的出風管54頂部連接有吸風電機55,在出風管54的內壁設有螺旋導流葉片。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驅動電機帶動轉盤3轉動,啟動吸風電機55,通過通風管51和筒狀體5,以及出風管54將內部的熱量帶走。
此外,螺旋導流葉片具有散熱、導流和加強的三個作用。
在出風管54上套設有散熱盤管,所述的散熱盤管兩端封閉且與出風管54固定連接。散熱盤管能夠進一步提高吸熱和散熱性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柜體1、底座2、轉盤3、轉軸31、軸承32、轉動驅動機構4、驅動齒輪41、轉動電機42、筒狀體5、通風管51、通風孔52、聚風罩53、出風管54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