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鈑金轉臺式沖孔工裝。
背景技術:
鈑金件就是鈑金工藝加工出來的產品,我們生活到處都離不開鈑金件。鈑金件是通過燈絲電源繞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屬粘結、金屬拉拔、等離子切割、精密焊接、輥軋成型、金屬板材彎曲成型、模鍛、水噴射切割、精密焊接來制作的。隨著鈑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鈑金件的設計變成了產品開發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機械工程師必須熟練掌握鈑金件的設計技巧,使得設計的鈑金既滿足產品的功能和外觀等要求,又能使得沖壓模具制造簡單、成本低。
在汽車制造過程中使用到大量的鈑金件,汽車鈑金件上通常開設用于裝配的安裝孔,為了安裝的準確性,鈑金件上的安裝孔必須開設準確,在鈑金件鉆孔前,通常要在鈑金件上標示開孔的位置,然后用鉆頭對鈑金件進行鉆孔,表示開孔過程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另外,現有的沖孔工裝的結構比較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鈑金轉臺式沖孔工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鈑金轉臺式沖孔工裝,包括鈑金件安裝槽、電動推桿、支撐座、轉盤、驅動電機和和定位蓋,鈑金件安裝槽的上端與定位蓋鉸接,定位蓋上設有定位孔;鈑金件安裝槽的下端的上面設有一凹槽,一升降圓盤安裝在凹槽內并與凹槽的側壁滑動配合,在凹槽的底端設有通孔,通孔處安裝有軸承,電動推桿的伸縮桿穿過該通孔并與升降圓盤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支撐座安裝在鈑金件安裝槽的下端,電動推桿固定在轉盤的中部,轉盤安裝在支撐座底端,支撐座的外端固定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通過齒輪傳動機構與轉盤驅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兩個齒輪盤和一個驅動軸,驅動軸固定在轉盤的底端中部,一個齒輪盤套裝在驅動軸上,另一個齒輪盤套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兩個齒輪盤相互嚙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升降圓盤的尺寸和凹槽的尺寸相適配。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升降圓盤的上端固裝有橡膠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鈑金件放置在鈑金件安裝槽內,鈑金件的底部與鈑金件安裝槽的下面相接觸,蓋上定位蓋,通過驅動電機控制轉盤來來調整工件到達合適的位置后通過定位蓋上的定位孔進行沖孔,沖孔后打開定位蓋,電動推桿的輸出軸推動推板向上運動,鈑金件從鈑金件安裝槽內滑出,操作非常方便,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鈑金轉臺式沖孔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定位蓋,2-定位孔,3-鈑金件安裝槽,4-升降圓盤,5-軸承,6-伸縮桿,7-通孔,8-支撐座,9-電動推桿,10-轉盤,11-齒輪傳動機構,12-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汽車鈑金轉臺式沖孔工裝,包括鈑金件安裝槽3、電動推桿9、支撐座8、轉盤10、驅動電機12和和定位蓋1,鈑金件安裝槽3的上端與定位蓋1鉸接,定位蓋1上設有定位孔2;鈑金件安裝槽3的下端的上面設有一凹槽,一升降圓盤4安裝在凹槽內并與凹槽的側壁滑動配合,在凹槽的底端設有通孔7,通孔7處安裝有軸承5,電動推桿9的伸縮桿6穿過該通孔并與升降圓盤4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支撐座8安裝在鈑金件安裝槽3的下端,電動推桿9固定在轉盤10的中部,轉盤10安裝在支撐座8底端,支撐座8的外端固定有驅動電機12,驅動電機12的輸出端通過齒輪傳動機構11與轉盤10驅動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兩個齒輪盤和一個驅動軸,驅動軸固定在轉盤10的底端中部,一個齒輪盤套裝在驅動軸上,另一個齒輪盤套裝在驅動電機12的輸出軸上,兩個齒輪盤相互嚙合。
所述升降圓盤4的尺寸和凹槽的尺寸相適配;升降圓盤4的上端固裝有橡膠墊。
在使用時,鈑金件放置在鈑金件安裝槽3內,鈑金件的底部與鈑金件安裝槽3的下面相接觸,蓋上定位蓋1,通過驅動電機控制轉盤來來調整工件到達合適的位置后通過定位蓋1上的定位孔進行沖孔,沖孔后打開定位蓋1,電動推桿9的輸出軸推動推板向上運動,鈑金件從鈑金件安裝槽3內滑出。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