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環的加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為活塞環倒角的裝置。
背景技術:
活塞環是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在其制造過程中,需要對活塞環的外圓和內圓進行倒角,外倒角和內倒角前后的形狀如圖1、圖2所示,圖1為外倒角前后的對比圖,圖2為內倒角前后的對比圖。
活塞環倒角的大小、均勻性不僅要符合安裝工藝,還要符合發動機氣缸對活塞環密封性能的要求,活塞環安裝在發動機氣缸中,要能夠防止漏氣、竄氣,還要防止活塞環的早期異常磨損。
目前,國內行業中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是采用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驅動,多個活塞環疊在一起置于筒內,每加工一片活塞環,推動疊在一起的活塞環向環模內移動一個活塞環厚度的尺寸,由于活塞環在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誤差,導致倒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累積誤差,疊在一起的一筒活塞環從第一片到最后一片的倒角尺寸不均勻,活塞環的高度尺寸誤差越大,倒角尺寸誤差越大,影響活塞環的加工精度和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該裝置在加工過程中始終以活塞環的倒角側所在的平面作為定位基準進行加工,避免了疊片加工過程中活塞環高度誤差對倒角尺寸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操作簡單,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效率高,能有效保證活塞環的加工精度。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包括由電機驅動的可控的左絲杠、掛環桿、環模、端面限位塊、刀片,所述環模相對端面限位塊定位,所述環模的中心設置有容納活塞環的通孔,所述掛環桿上套裝有多個活塞環,所述掛環桿相對端面限位塊定位,所述左絲杠將掛環桿上的活塞環推入環模的通孔,且位于環模最左端的活塞環被擠壓到其端面與端面限位塊的端面接觸,所述刀片旋轉切削位于環模最左端的活塞環,最左端的活塞環切削完成后,環模退行、 掛環桿退行,切削完成的活塞環脫落。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所述通孔包括圓形孔和與圓形孔連接的錐面孔,所述錐面孔的直徑自右向左減小。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推盤、頂筒,所述推盤的中心設置有推盤通孔,所述推盤通孔的直徑等于或小于活塞環自然開口時的內孔直徑,所述頂筒左端與推盤固定連接,所述頂筒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與左絲杠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蝸桿減速機,所述蝸桿減速機包括芯軸、固定安裝在芯軸上的蝸輪、與蝸輪嚙合的蝸桿,所述蝸桿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芯軸與所述左絲杠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床體、由快速移動電機驅動的滑板,所述滑板滑動連接在床體上,所述頂筒的外壁滑動連接在滑板上,所述蝸桿減速機的外殼與滑板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工件回收機構,所述工件回收機構包括固定在床體上的流道,所述流道的端部位于環模左端面的正下方。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主電機、旋轉刀架組件,所述旋轉刀架組件包括所述刀片,所述旋轉刀架組件還包括刀盤主軸、刀盤,所述刀盤主軸中空、其內部形成圓柱形空腔,所述刀盤的內部設置有中心孔,所述圓柱形空腔與中心孔軸線重合,所述刀片固定在刀盤上,所述刀盤固定在刀盤主軸的右端面,所述主電機帶動刀盤主軸旋轉。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外表面為階梯狀的推桿,所述端面限位塊為圓盤狀、其位于中心孔內,推桿的右端與端面限位塊的左端面固定連接,推桿的左端依次穿過中心孔、圓柱形空腔且推桿的左端套裝有第一彈簧,推桿在圓柱形空腔內左右移動,推桿的左端通過固定架支撐在床體上,推桿的左端、固定架的兩側設置有兩個限位板,第一彈簧的兩端分別頂在固定架、位于右側的限位板上,所述床體上、推桿的左側固定設置有用于限定推桿的位置的端面限位絲杠組件。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主電機、外表面為階梯狀的推桿、旋轉刀架組件,所述旋轉刀架組件包括所述刀片,所述旋轉刀架組件還包括刀盤主軸、刀盤,刀盤主軸中空、其內部形成圓柱形空腔,端面限位塊固定在刀盤主軸的右端面,端面限位塊的內部設置有中心孔,圓柱形空腔與中心孔軸線重合,刀盤固定在推桿的右端面且位于中心孔內,刀片固定在刀盤上,推桿的左端依次穿過中心孔、圓柱形空腔,所述主電機帶動推桿旋轉,所述推桿在圓柱形空腔內移動。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其中還包括倒角微調電機、端面限位絲杠組件,端面限位絲杠組件固定連接在床體上,倒角微調電機滑動連接在床體的左端,倒角微調電機的輸出軸與端面限位絲杠組件固定連接,端面限位絲杠組件的右端與推桿的左端通過聯軸器連接,聯軸器內設置推力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包括由電機驅動的可控的左絲杠、掛環桿、環模、端面限位塊、刀片,環模相對端面限位塊定位,環模的中心設置有容納活塞環的通孔,掛環桿上套裝有多個活塞環,掛環桿相對端面限位塊定位,左絲杠將掛環桿上的活塞環推入環模的通孔,且位于環模最左端的活塞環被擠壓到其端面與端面限位塊的端面接觸,刀片旋轉切削位于環模最左端的活塞環,最左端的活塞環切削完成后,環模退行、掛環桿退行,切削完成的活塞環脫落,加工下一個待加工的活塞環時,重復上述過程,在加工時始終以活塞環的倒角側所在的平面作為定位基準進行加工,避免了疊片加工過程中活塞環高度誤差對倒角尺寸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操作簡單,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效率高,能有效保證活塞環的加工精度。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活塞環在外倒角前后的對比圖;
圖2為活塞環在內倒角前后的對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中部分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送料結束后絲母一與絲母座一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將活塞環推出后絲母一與絲母座一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左絲杠與右絲杠的連接示意圖;
圖8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推盤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8b為圖8a中沿A-A的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旋轉刀架組件、推桿、端面限位塊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環模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環模的左視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掛環桿的左視剖視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掛環桿與左掛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掛環桿與右掛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左掛架的主視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旋轉刀架組件、推桿、端面限位塊示意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送料結束后絲母一與絲母座一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將活塞環推出后絲母一與絲母座一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左絲杠與右絲杠的連接示意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推盤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22為圖21中沿B-B的剖視圖;
圖2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掛環桿與左掛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2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掛環桿與右掛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2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左掛架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9、圖10、圖16及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包括由電機驅動的可控的左絲杠25、掛環桿11a、環模10、端面限位塊8、刀片7e,環模10相對端面限位塊8定位,環模10的中心設置有容納活塞環60’的通孔,掛環桿11a上套裝有多個活塞環60’,掛環桿11a相對端面限位塊8定位,左絲杠25將掛環桿11a上的活塞環60’推入環模10的通孔,且位于環模10最左端的活塞環60’被擠壓到其端面601’與端面限位塊8的端面81接觸,刀片7e旋轉切削位于環模10最左端的活塞環60’,最左端的活塞環60’切削完成后,環模10退行、掛環桿11a退行,切削完成的活塞環60’脫落。
實施例一
如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包括床體1、快速移動電機23、滑板14、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推桿4、第一彈簧5、主電機6、旋轉刀架組件7、端面限位塊8、環模10、儲料桿組件11、推盤12、頂筒13、絲母一15、絲母座一16、蝸桿減速機17、電機18、退件推塊19、滾動絲杠組件20、第二彈簧21、退件調整絲杠22。
如圖3所示,床體1中部固定設置有直線導軌101,滑板14為矩形框架結構,滑板14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個滑塊1401,多個滑塊1401與直線導軌101配合,快速移動電機23固定在床體1的右端,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驅動滑板14在床體1上滑動,進退絲杠組件44包括第一絲杠44a、第一絲母44b、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座44d,第一軸承座 44d底部固定連接在床體1上,第一軸承座44d內設置有安裝孔,第一軸承固定安裝在安裝孔內,第一軸承套裝在第一絲杠44a右端外表面且第一絲杠44a的右端與快速移動電機23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絲杠44a與第一絲母44b螺紋連接,第一絲母44b的外表面與滑板14的右端固定連接,第一絲杠44a通過第一軸承支撐在第一軸承座44d的安裝孔內,當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時,快速移動電機23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絲杠44a轉動,第一絲杠44a與第一絲母44b螺紋連接,第一絲母44b移動,第一絲母44b的外表面與滑板14的右端固定連接,帶動滑板14在床體1上滑動,此過程中,第一軸承的內圈隨第一絲杠44a轉動,第一軸承的外圈不動。
如圖3所示,滑板14的左端部設置有環模支架28,環模支架28上設置有能容納環模10的圓孔,環模10嵌在圓孔中。
如圖10、圖11所示,環模10的中心設置有容納活塞環的通孔,通孔包括圓形孔10a和與圓形孔10a連接的錐面孔10b,錐面孔10b的直徑自右向左減小。
如圖3所示,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包括第二絲杠3a、第二絲母3b、絲母座3c,絲母座3c安裝在床體1上,第二絲杠3a與第二絲母3b螺紋連接,第二絲杠3a的左端與倒角微調電機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二絲杠3a通過軸承支撐在絲母座3c內,第二絲杠3a的右端可與推桿4的左端接觸,推桿4可在旋轉刀架組件7中左右移動,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可實現對推桿4的限位。
如圖9所示,旋轉刀架組件7包括鎖緊螺母7a、刀盤主軸7b、刀盤7c、刀墊7d、刀片7e,刀盤主軸7b中空、其內部形成圓柱形空腔72,刀盤7c的內部設置有中心孔71,刀盤7c的左端面固定連接在刀盤主軸7b的右端面。
如圖9所示,推桿4的外表面為階梯狀,推桿4的左端依次穿過中心孔71、圓柱形空腔72,推桿4通過兩個推桿軸承73支撐在刀盤主軸7b內,兩個推桿軸承73分別設置在圓柱形空腔72內的左側和右側,兩個推桿軸承73之間設置有推桿軸承隔套74,兩個推桿軸承73外圈均通過推桿軸承端蓋77進行軸向定位,左側的推桿軸承端蓋77套裝在推桿4的外表面且固定連接在刀盤主軸7b的左端面,刀盤主軸7b通過兩個主軸軸承75支撐在主軸支座76上,主軸支座76固定在床體1上,兩個主軸軸承75之間設置有主軸軸承隔套79,兩個主軸軸承75的外圈通過主軸軸承端蓋78進行軸向定位,兩個主軸軸承端蓋78均套裝在刀盤主軸7b的外表面且兩個主軸軸承端蓋78分別與主軸支座76固定。
結合圖3、圖9所示,主電機6通過皮帶傳動機構43帶動旋轉刀架組件7旋轉,皮帶傳動機構43包括主皮帶輪43a、從皮帶輪43b、皮帶43c,主皮帶輪43a和從皮帶輪43b通過 皮帶43c連接,主電機6的輸出軸與主皮帶輪43a固定連接,從皮帶輪43b固定在刀盤主軸7b的外表面,如圖9所示,從皮帶輪43b與刀盤主軸7b采用平鍵連接固定。
結合圖3、圖9所示,推桿4的右端與端面限位塊8固定連接,端面限位塊8位于中心孔71內,第一彈簧5套裝在推桿4左端外表面,推桿4的左端通過固定架45支撐在床體1上,推桿4的左端間隔設置有兩個限位板46,兩個限位板46均套裝在推桿4上且分別位于固定架45的兩側,第一彈簧5的兩端分別頂在固定架45、位于右側的限位板46上。
如圖3所示,電機18與滾動絲杠組件20傳動連接,電機18與滾動絲杠組件20之間設置蝸桿減速機17,蝸桿減速機17包括外殼31、蝸輪、蝸桿、芯軸26,外殼31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蝸輪、蝸桿設置在外殼31內,電機18的輸出軸與蝸桿固定連接,蝸桿與蝸輪嚙合,蝸輪套裝固定在芯軸26上,蝸輪與芯軸26采用平鍵固定連接,滾動絲杠組件20包括左絲杠25、右絲杠27,芯軸26兩端分別與左絲杠25、右絲杠27固定連接,芯軸26的左端與左絲杠25的左端通過第一圓錐銷47固定連接,芯軸26的右端與右絲杠27的左端通過第二圓錐銷48固定連接。
如圖12至圖15所示,儲料桿組件11包括掛環桿11a、左掛架11b、右掛架11c,掛環桿11a上設置有縱向通孔,左掛架11b下端可嵌入縱向通孔49的左端,左掛架11b上端與環模支架28固定連接,右掛架11c可嵌入縱向通孔49的右端,左掛架11b包括左導向段52、連接在左導向段52下端的下連接段53、連接在左導向段52上端的上連接段54,上連接段54與環模支架28固定連接,左導向段52的截面為矩形,下連接段53為圓弧狀,下連接段53嵌入縱向通孔49內后,左導向段52伸出縱向通孔外,右掛架11c包括右導向段50和與右導向段50連接的右連接段51,右導向段50的截面為矩形,右連接段51為圓弧形,右掛架11c嵌入縱向通孔49后,右導向段50的上端面超出掛環桿11a的外表面。使用時,將活塞環開口整理好,套在掛環桿11a的外表面,活塞環開口張開,活塞環開口的兩個側面剛好貼合在右導向段50的前后側面或左導向段52的前后側面。
本實用新型中儲料桿組件11也可以是一體結構,掛環桿11a、左掛架11b、右掛架11c的形狀不局限于以上形狀,只要構成的儲料桿組件11可以掛活塞環、其上方設置有導向結構可以為活塞環導向(如上述的左導向段或右導向段)、防止活塞環在被推動過程中轉動或竄動的結構,并且儲料桿組件11上方設置有可以與環模支架28連接的結構、可以懸掛支撐儲料桿組件11即可。
為了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左掛架11b上端與環模支架28之間設置有調節裝置29。調節裝置29包括調節螺栓29a、調節螺母29b、滑動連接板29c,滑動連接板29c為L型板, 調節螺母29b的外表面固定連接在L型板的豎直段的右側面,L型板的豎直段的左側面滑動連接在環模支架28上,L型板的水平段與左掛架11b的上連接段54連接,調節螺栓29a穿過環模支架28的頂連接板并與調節螺母29b螺紋連接,當需要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時,擰調節螺栓29a,調節螺母29b與滑動連接板29c固定連接,滑動連接板29c在環模支架28上滑動,帶動左掛架11b上下移動,達到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的目的。
結合圖8a及圖8b所示,推盤12的中心設置有通孔12a,通孔12a的直徑等于或略小于活塞環自然開口時的內孔的最小直徑,推盤12上設置有沿軸線方向貫通的開口12b,掛環桿11a可伸入通孔12a中,右掛架11c的右導向段50的尺寸與開口12b的尺寸相適應,右導向段50的上端可伸入開口12b中。
如圖3所示,頂筒13為圓筒狀,頂筒13的左端與推盤12固定連接,頂筒13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母55,第一螺母55與左絲杠25螺紋連接,左絲杠25的左端部伸入頂筒13并通過軸承支撐在頂筒13內,軸承外圈與與頂筒13的內壁固定連接,軸承內圈與左絲杠25的左端部固定連接,頂筒13外壁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當左絲杠25旋轉時,軸承內圈轉動,外圈不轉動,第一螺母55帶動頂筒13在滑板14上移動。
如圖5至圖6所示,絲母座一16固定連接在滑板14上,絲母座一16內設置有階梯狀的安裝孔16a,絲母一15穿過安裝孔16a且其右端外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母帽30,絲母帽30的左端面與安裝孔16a的右端面之間的距離為F,絲母一15設置在安裝孔16a內,絲母一15的外壁設置有鍵槽,絲母一15與絲母座一16通過滑鍵連接,絲母一15可在絲母座一16內滑動,向左或向右滑動的距離均為F,絲母一15在絲母座一16內向左滑動時,滑動的距離由絲母帽30的左端面限定,當絲母帽30的左端面與安裝孔16a的右端面貼合時,絲母一15不能繼續向左滑動,絲母一15在絲母座一16內向右滑動時,滑動的距離由絲母一15左端的階梯面15a限定,階梯面15a到階梯狀安裝孔的臺階面16b的距離為F,當絲母一15的階梯面15a與臺階面16b貼合時,絲母一15不能繼續向右滑動。
如圖3所示,絲母一15套裝在左絲杠25的中部外表面且二者螺紋連接。
退件推塊19底部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如圖3所示,退件推塊19包括絲母二19a、絲母座二19b,絲母二19a固定安裝在絲母座二19b內部,絲母座二19b的底部與滑板14滑動連接,絲母二19a螺紋連接在右絲杠27的外表面。
床體1上固定連接有安裝支架32,安裝支架32上設置有退件調整絲杠安裝孔33,退件調整絲杠22的桿部穿過退件調整絲杠安裝孔33并與退件推塊19的右端接觸,退件調整絲杠22的桿部套裝有第二彈簧21,第二彈簧21的兩端分別頂在安裝支架32右端面、退件調整絲 杠22的螺母左端面,左絲杠25、右絲杠27、退件調整絲杠22均水平設置,左絲杠25、右絲杠27、儲料桿11的中心線重合。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還包括通過倒角微調電機安裝支架201滑動連接在床體1左端的倒角微調電機2,倒角微調電機2的輸出軸與第一絲杠3a的左端通過聯軸器34固定連接。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還包括電控箱9,電控箱9固定在床體1上,電控箱9用于控制主電機6、快速移動電機23、電機18、倒角微調電機2的啟動和停止。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還包括工件回收機構24,工件回收機構24包括工作臺2405、固定在床體1上的流道2401、電機驅動的傳送帶機構2402、輥道2403、接環桿2404,流道2401采用管材制成,流道2401的一端位于環模10左端面的正下方,流道2401的另一端位于傳送帶機構2402的上方,傳送帶機構2402水平設置在工作臺2405上,工作臺2405的端部固定連接有輥道支撐架,輥道2403包括多個輥子,多個輥子間隔設置,且多個輥子的兩端均與輥道支撐架可轉動連接,輥道2403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傾斜設置,接環桿2404的一端固定在床體1上,接環桿2404的另一端靠近輥道2403左端。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可用來加工活塞環的外倒角,加工過程如下:將開口整理好的多個活塞環依次套在掛環桿11a上,啟動主電機6,主電機6帶動旋轉刀架組件7旋轉,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推動滑板14快速移動到加工位置,快速移動電機23停止,啟動電機18,電機18帶動蝸桿減速機17旋轉,進而帶動滾動絲杠組件20旋轉,左絲杠25旋轉,與左絲杠25螺紋連接的第一螺母55向左移動,頂筒13、推盤12向左移動,推動左端的活塞環進入環模10,滾動絲杠組件20繼續旋轉,左端的活塞環推動端面限位塊8和推桿4在刀盤主軸7b的圓柱形空腔72內向左移動,直到推桿4接觸到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的第二絲杠3a的右端面,在滾動絲杠組件20旋轉的同時,絲母一15在絲母座一16中向右移動,同時,退件推塊19的絲母座二19b向右移動完成送料動作,電機18停止;在送料過程中,主電機6帶動旋轉刀架組件7旋轉,直到推桿4接觸到第二絲杠3a的右端面,完成倒角動作,即本實用新型是一邊送料,一邊倒角;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帶動滑板14向右移動,推桿4在第一彈簧5的作用下向右退回到待加工位置,退件推塊19撞擊退件調整絲杠22,第二彈簧21被壓縮,在第二彈簧21的作用下,退件推塊19向左移動,滾動絲杠組件20向左移動,頂筒13、推盤12向左移動,將加工好的活塞環從環模10中推出,活塞環沿工件回收機構24流出,經過流道2401、傳送帶機構2402、輥道2403穿在接環桿2404上,一個加工循環結束。
加工下一個活塞環時,始終循環上述過程。本實施例中左絲杠25、蝸桿減速機17的芯軸26、右絲杠27連接為一體,左絲杠25與右絲杠27的導程和旋向完全相同,滑板14在設定的距離內每次左右移動時退件推塊19與退件調整絲杠22的位置不改變,并且通過調整退件調整絲杠22使活塞環加工完后脫落的位置以及下一個待加工的活塞環的位置都是不變的,每個循環都是以活塞環的倒角側所在的平面為加工基準,避免了活塞環高度誤差對倒角尺寸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同時能保證活塞環的加工精度。
本實施例每次只能完成活塞環單側的外倒角加工,加工另一側的外倒角時,改變活塞環的懸掛方向即可。
實施例二
如圖16、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包括床體1、快速移動電機23、滑板14、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推桿4’、主電機6’、旋轉刀架組件7’、端面限位塊8、環模10、儲料桿組件11’、推盤12、頂筒13、絲母一15’、絲母座一16’、蝸桿減速機17、電機18、退件推塊19’、滾動絲杠組件、第二彈簧21’、退件調整絲杠22’。
如圖16所示,床體1中部固定設置有直線導軌101’,滑板14為矩形框架結構,滑板14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個滑塊1401’,多個滑塊1401’與直線導軌101’配合,快速移動電機23固定在床體1的右端,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驅動滑板14在床體1上滑動,進退絲杠組件44’包括第一絲杠44a’、第一絲母44b’、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座44d’,第一軸承座44d’底部固定連接在床體1上,第一軸承座44d’內設置有安裝孔,第一軸承固定安裝在安裝孔內,第一軸承套裝在第一絲杠44a’右端外表面且第一絲杠44a’的右端與快速移動電機23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絲杠44a’與第一絲母44b’螺紋連接,第一絲母44b’的外表面與滑板14的右端固定連接,第一絲杠44a’通過第一軸承支撐在第一軸承座44d’的安裝孔內,當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時,快速移動電機23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絲杠44a’轉動,第一絲杠44a’與第一絲母44b’螺紋連接,第一絲母44b’移動,第一絲母44b’的外表面與滑板14的右端固定連接,帶動滑板14在床體1上滑動,此過程中,第一軸承的內圈隨第一絲杠44a’轉動,第一軸承的外圈不動。
如圖16所示,滑板14的左端部設置有環模支架28’,環模支架28’上設置有能容納環模10的圓孔,環模10嵌在圓孔中。
如圖10、圖11所示,環模10的中心設置有容納活塞環的通孔,通孔包括圓形孔10a和與圓形孔10a連接的錐面孔10b,錐面孔10b的直徑自右向左減小。
如圖16所示,端面限位絲杠組件3包括第二絲杠3a’、第二絲母3b’、絲母座3c’,絲母座3c’安裝在床體1上,第二絲杠3a’與第二絲母3b’螺紋連接,第二絲杠3a’的左端與倒角微調電機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二絲杠3a’通過軸承支撐在絲母座3c’內,第二絲杠3a’的右端與推桿4’的左端通過聯軸器56’連接,聯軸器56’內設置推力軸承57’,推桿4’可在旋轉刀架組件7’中左右移動。
如圖16、圖17所示,旋轉刀架組件7’包括刀盤主軸7b’、刀盤7c’、刀片7e,刀盤主軸7b’中空、其內部形成圓柱形空腔72’,端面限位塊8的內部設置有中心孔71’,端面限位塊8的左端面固定連接在刀盤主軸7b’的右端面,刀盤7c’固定在推桿4’的右端面,刀片7e固定在刀盤7c’上,刀盤7c’位于中心孔71’內。
如圖16、圖17所示,推桿4’的外表面為階梯狀,推桿4’的左端依次穿過中心孔71’、圓柱形空腔72’,推桿4’通過兩個推桿軸承73’支撐在刀盤主軸7b’內,兩個推桿軸承73’分別設置在圓柱形空腔72’內的左側和右側,兩個推桿軸承73’之間設置有推桿軸承隔套74’,兩個推桿軸承73’外圈均進行軸向定位,刀盤主軸7b’固定在主軸支座76’上,主軸支座76’固定在床體1上。
如圖16所示,主電機6’通過皮帶傳動機構43’帶動旋轉刀架組件7’旋轉,如圖16所示,皮帶傳動機構43’包括主皮帶輪43a’、從皮帶輪43b’、皮帶43c’,主皮帶輪43a’和從皮帶輪43b’通過皮帶43c’連接,主電機6’的輸出軸與主皮帶輪43a’固定連接,從皮帶輪43b’來年連接在推桿4’的外表面。
如圖16所示,電機18’與滾動絲杠組件傳動連接,電機18’與滾動絲杠組件之間設置蝸桿減速機17,蝸桿減速機17包括外殼31’、蝸輪、蝸桿、芯軸26’,外殼31’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蝸輪、蝸桿設置在外殼31’內,電機18’的輸出軸與蝸桿固定連接,蝸桿與蝸輪嚙合,蝸輪套裝固定在芯軸26’上,蝸輪與芯軸26’采用平鍵固定連接,滾動絲杠組件包括左絲杠25、右絲杠27’,芯軸26’兩端分別與左絲杠25、右絲杠27’固定連接,如圖20所示,芯軸26’的左端與左絲杠25的左端通過第一圓錐銷47’固定連接,芯軸26’的右端與右絲杠27’的左端通過第二圓錐銷48’固定連接。
結合圖16、圖12、圖23至圖25,儲料桿組件11’包括掛環桿11a、左掛架11b’、右掛架11c’,掛環桿11a上設置有縱向通孔,左掛架11b’下端可嵌入縱向通孔49’的左端,左掛架11b’上端與環模支架28’固定連接,右掛架11c’可嵌入縱向通孔49’的右端。
如圖12、圖23-圖25所示,左掛架11b’包括左導向段52’、連接在左導向段52’下端的下連接段53’、連接在左導向段52’上端的上連接段54’,上連接段54’與環模支架28’ 固定連接,左導向段52’的截面為矩形,下連接段53’為圓弧狀,下連接段53’嵌入縱向通孔49’內后,左導向段52’伸出縱向通孔外,右掛架11c’包括右導向段50’和與右導向段50’連接的右連接段51’,右導向段50’的截面為矩形,右連接段51’為圓弧形,右掛架11c’嵌入縱向通孔49’后,右導向段50’的上端面超出掛環桿11a的外表面。使用時,將活塞環開口整理好,套在掛環桿11a的外表面,活塞環開口張開,活塞環開口的兩個側面剛好貼合在右導向段50’的前后側面或左導向段52’的前后側面。
本實用新型中儲料桿組件11’也可以是一體結構,掛環桿11a、左掛架11b’、右掛架11c’的形狀不局限于以上形狀,只要構成的儲料桿組件11’可以掛活塞環、其上方設置有導向結構可以為活塞環導向(如上述的左導向段或右導向段)、防止活塞環在被推動過程中轉動或竄動的結構,并且儲料桿組件11’上方設置有可以與環模支架28’連接的結構、可以懸掛支撐儲料桿組件11’即可。
結合圖16、圖12、圖23、圖24所示,為了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左掛架11b’上端與環模支架28’之間設置有調節裝置29’。調節裝置29’包括調節螺栓29a’、調節螺母29b’、滑動連接板29c’,滑動連接板29c’為L型板,調節螺母29b’的外表面固定連接在L型板的豎直段的右側面,L型板的豎直段的左側面滑動連接在環模支架28’上,L型板的水平段與左掛架11b’的上連接段54’連接,調節螺栓29a’穿過環模支架28’的頂連接板并與調節螺母29b’螺紋連接,當需要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時,擰調節螺栓29a’,調節螺母29b’與滑動連接板29c’固定連接,滑動連接板29c’在環模支架28’上滑動,帶動左掛架11b’上下移動,達到調整儲料桿組件11’的高度的目的。
如圖21至圖22所示,推盤12的中心設置有通孔12a’,通孔12a’的直徑等于或略小于活塞環自然開口時的內孔的最小直徑,推盤12上設置有沿軸線方向貫通的開口12b’,掛環桿11a可伸入通孔12a’中,右掛架11c’的右導向段50’的尺寸與開口12b’的尺寸相適應,右導向段50’的上端可伸入開口12b’中。
如圖16所示,頂筒13為圓筒狀,頂筒13的左端與推盤12固定連接,頂筒13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母55,第一螺母55與左絲杠25螺紋連接,左絲杠25的左端部伸入頂筒13并通過軸承支撐在頂筒13內,軸承外圈與與頂筒13的內壁固定連接,軸承內圈與左絲杠25的左端部固定連接,頂筒13外壁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當左絲杠25旋轉時,軸承內圈轉動,外圈不轉動,第一螺母55帶動頂筒13在滑板14上移動。
結合圖16、圖18、圖19所示,絲母座一16’固定連接在滑板14上,絲母座一16’內設置有階梯狀的安裝孔16a’,絲母一15’穿過安裝孔16a’且其右端外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母 帽30’,絲母帽30’的左端面與安裝孔16a’的右端面之間的距離為F,絲母一15’設置在安裝孔16a’內,絲母一15’的外壁設置有鍵槽,絲母一15’與絲母座一16’通過滑鍵連接,絲母一15’可在絲母座一16’內滑動,向左或向右滑動的距離均為F,絲母一15’在絲母座一16’內向左滑動時,滑動的距離由絲母帽30’的左端面限定,當絲母帽30’的左端面與安裝孔16a’的右端面貼合時,絲母一15’不能繼續向左滑動,絲母一15’在絲母座一16’內向右滑動時,滑動的距離由絲母一15’左端的階梯面15a’限定,階梯面15a’到階梯狀安裝孔的臺階面16b’的距離為F,當絲母一15’的階梯面15a’與臺階面16b’貼合時,絲母一15’不能繼續向右滑動。
如圖16所示,絲母一15’套裝在左絲杠25的中部外表面且二者螺紋連接。
如圖16所示,退件推塊19’底部滑動連接在滑板14上,退件推塊19’包括絲母二19a’、絲母座二19b’,絲母二19a’固定安裝在絲母座二19b’內部,絲母座二19b’的底部與滑板14滑動連接,絲母二19a’螺紋連接在右絲杠27’的外表面。
如圖16所示,床體1上固定連接有安裝支架32’,安裝支架32’上設置有退件調整絲杠安裝孔33’,退件調整絲杠22’的桿部穿過退件調整絲杠安裝孔33’并與退件推塊19’的右端接觸,退件調整絲杠22’的桿部套裝有第二彈簧21’,第二彈簧21’的兩端分別頂在安裝支架32’右端面、退件調整絲杠22’的螺母左端面,左絲杠25、右絲杠27’、退件調整絲杠22’均水平設置,左絲杠25、右絲杠27’、掛環桿11a的中心線重合。
如圖16所示,倒角微調電機2通過倒角微調電機安裝支架201’滑動連接在床體1的左端,倒角微調電機2的輸出軸與第一絲杠3a’的左端通過聯軸器34’固定連接。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還包括電控箱9’,電控箱9’固定在床體1上,電控箱9’用于控制主電機6’、快速移動電機23、電機18’、倒角微調電機2的啟動和停止。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還包括工件回收機構24,工件回收機構24包括工作臺2405’、固定在床體1上的流道2401’、電機驅動的傳送帶機構2402’、輥道2403’、接環桿2404’,流道2401’采用管材制成,流道2401’的一端位于環模10左端面的正下方,流道2401’的另一端位于傳送帶機構2402’的上方,傳送帶機構2402’水平設置在工作臺2405’上,工作臺2405’的端部固定連接有輥道支撐架,輥道2403’包括多個輥子,多個輥子間隔設置,且多個輥子的兩端均與輥道支撐架可轉動連接,輥道2403’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傾斜設置,接環桿2404’的一端固定在床體1上,接環桿2404’的另一端靠近輥道2403’左端。
本實用新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可用來加工活塞環的內倒角,加工過程如下:將開口整理好的多個活塞環依次套在掛環桿11a上,啟動主電機6’,主電機6’帶動推桿4’旋轉,刀片7e旋轉,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推動滑板14快速移動到設定的倒角加工位置,快速移動電機23停止,啟動電機18’,電機18’帶動蝸桿減速機17的芯軸26’旋轉,進而帶動滾動絲杠組件旋轉,左絲杠25旋轉,與左絲杠25螺紋連接的第一螺母55向左移動,頂筒13、推盤12向左移動,推動左端的活塞環進入環模10,滾動絲杠組件繼續旋轉,左端的活塞環被推到與端面限位塊8的右端面貼合,啟動倒角微調電機2,倒角微調電機2帶動第二絲杠3a’、聯軸器56’推動推桿4’在刀盤主軸7b’的圓柱形空腔72’內向右移動,推桿4’帶動刀片7e旋轉,完成倒角過程,完成倒角后,倒角微調電機2拖動推桿4’及刀盤7c’、刀片7e會退到原始位置,主電機6’停止;啟動快速移動電機23,快速移動電機23通過進退絲杠組件44’帶動滑板14向右移動,當移動到設定位置時,退件推塊19’與退件調整絲杠22’碰撞,第二彈簧21’被壓縮,在第二彈簧21’的作用下,推動退件推塊19’向左移動、滾動絲杠組件向左移動、頂筒13和推盤12向左移動,將加工好的活塞環60’從環模10中推出,活塞環60’沿工件回收機構24流出,經過流道2401’、傳送帶機構2402’、輥道2403’穿在接環桿2404’上,一個加工循環結束。
加工下一個活塞環時,始終循環上述過程。本實用新型中左絲杠25、蝸桿減速機17的芯軸26’、右絲杠27’連接為一體,左絲杠25與右絲杠27’的導程和旋向完全相同,滑板14在設定的距離內每次左右移動時退件推塊19’與退件調整絲杠22’的位置不改變,并且通過調整退件調整絲杠22’使活塞環60’加工完后脫落的位置以及下一個待加工的活塞環60’的位置都是不變的,每個循環都是以活塞環的倒角側所在的平面為加工基準,避免了活塞環高度誤差對倒角尺寸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同時能保證活塞環的加工精度。
本實施例活塞環自動倒角裝置每次只能完成活塞環單側的內倒角加工,加工另一側的內倒角時,改變活塞環的懸掛方向即可。
本實用新型在加工過程中,始終以活塞環倒角側所在的平面為加工基準,避免了活塞環高度誤差對倒角尺寸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效率高,同時能保證活塞環的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