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加工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金屬絲截斷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金屬絲的傳統加工方法是用鉗子夾斷,給金屬絲的兩個端面留出余量,夾斷后,每段金屬絲長度不一且端面毛刺較大,然后再用砂輪磨,達到想要的尺寸和端面要求。經常需要磨一下后,又要測量一下尺寸,反復進行操作,直至金屬絲達到要求,加工工藝繁瑣,耗費人工人力,耗時較長,容易造成加工失誤,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金屬絲截斷加工裝置。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金屬絲截斷加工裝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裝有相互貼合的固定刀塊和活動刀塊,所述的活動刀塊頂部設置有壓桿,所述的底座的一端設置有支柱,所述的壓桿還連接在支柱上,所述的活動刀塊內部形成有移動槽,所述的的移動槽內設置有移動裝置,所述的固定刀塊內形成有固定刀孔,所述的活動刀塊內形成有活動刀槽,所述的固定刀孔與活動刀槽緊密貼合。
所述的固定刀塊上部的垂直部與活動刀塊上部的延伸部緊密貼合,所述的固定刀塊下部的傾斜部與活動刀塊下部的基礎部分離,且傾斜部與基礎部間形成通孔,所述的傾斜部上與基礎部相對的一側面呈斜面狀,所述的活動刀塊的高度小于固定刀塊的高度。
所述的固定刀塊底部的固定孔與底座上的定位銷配合并經過螺釘鎖緊,使固定刀塊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活動刀塊通過底部的活動孔與導柱配合裝在底座上,所述的導柱底部套有彈簧,所述的彈簧設置在活動刀塊之下。
所述的壓桿呈弧形,所述的壓桿整體通過連接桿固定在活動刀塊上,所述的壓桿一端還與支柱的軸連接。
所述的移動槽水平設置在活動刀塊的基礎部內,所述的移動槽與活動孔垂直交叉。
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定位塊和定位插銷,所述的定位塊設置在移動槽內,所述的定位塊上形成有多個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插銷一端固定在活動刀塊的插銷孔內,定位插銷另一端垂直插入到定位孔內。
所述的固定刀孔呈圓柱形,并設置在垂直部與傾斜部的連接處,所述的活動刀槽呈半圓柱形,并設置在延伸部底面及延伸部與基礎部的連接處。
所述的所述的活動刀槽還設置在移動槽上方,并與移動槽頂面相接觸。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的在截斷金屬絲時,保持端面呈截斷前的圓形狀態,不破壞金屬絲的圓柱形狀,使其表面光滑無毛刺,保證截斷后端面質量要求。還能通過定位塊控制裁剪長度,一次穿絲后能連續截斷,截斷后自動掉落。在生產過程中省去了繁瑣工藝,無需較多的工序,節省時間、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裝配爆炸圖;
圖3是本發明的固定刀塊和活動刀塊的裝配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移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底座 2:固定刀塊
3:活動刀塊 4:壓桿
5:支柱 6:移動槽
7:移動裝置 8:固定刀孔
9:活動刀槽 10:垂直部
11:延伸部 12:傾斜部
13:基礎部 14:通孔
15:固定孔 16:定位銷
17:活動孔 18:導柱
19:彈簧 20:連接桿
21:軸 22:定位塊
23:定位插銷 24:定位孔。
25:插銷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本發明的金屬絲截斷加工裝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裝有相互貼合的固定刀塊2和活動刀塊3,所述的活動刀塊3頂部設置有壓桿4,所述的底座1的一端設置有支柱5,所述的壓桿4還連接在支柱5上,所述的活動刀塊3內部形成有移動槽6,所述的的移動槽6內設置有移動裝置7,所述的固定刀塊2內形成有固定刀孔8,所述的活動刀塊3內形成有活動刀槽,所述的固定刀孔8與活動刀槽9緊密貼合。
所述的固定刀塊2上部的垂直部10與活動刀塊3上部的延伸部11緊密貼合,所述的固定刀塊2下部的傾斜部12與活動刀塊3下部的基礎部13分離,且傾斜部12與基礎部13間形成通孔14,所述的傾斜部12上與基礎部14相對的一側面呈斜面狀,所述的活動刀塊3的高度小于固定刀塊2的高度。
所述的固定刀塊2底部的固定孔15與底座1上的定位銷16配合并經過螺釘鎖緊,使固定刀塊2固定在底座1上。
所述的活動刀塊3通過底部的活動孔17與導柱18配合裝在底座1上,所述的導柱18底部套有彈簧19,所述的彈簧19設置在活動刀塊3之下。
所述的壓桿4呈弧形,所述的壓桿4整體通過連接桿20固定在活動刀塊2上,所述的壓桿4一端還與支柱5的軸21連接。
所述的移動槽6水平設置在活動刀塊3的基礎部內,所述的移動槽6與活動孔17垂直交叉。
所述的移動裝置7包括相互連接的定位塊22和定位插銷23,所述的定位塊22設置在移動槽6內,所述的定位塊22上形成有多個定位孔24,所述的定位插銷23一端固定在活動刀塊3的插銷孔25內,定位插銷23另一端垂直插入到定位孔22內。
所述的固定刀孔8呈圓柱形,并設置在垂直部10與傾斜部12的連接處,所述的活動刀槽9呈半圓柱形,并設置在延伸部11底面及延伸部11與基礎部13的連接處。
所述的所述的活動刀槽9還設置在移動槽6上方,并與移動槽6頂面相接觸。
本發明在使用前,將底座1放置在工作臺上,底座1上左側的固定刀塊2,經過固定孔15與定位銷16配合并經過螺釘鎖緊與底座1連接,底座1上右側的活動刀塊3通過活動孔17與導柱18的配合,在導柱18上下滑動,導柱18底部套有彈簧19,在活動刀塊3上的壓桿4通過軸21安裝在支柱5上,與彈簧19對活動刀塊3起到按壓和限位的作用,活動刀塊3下端由彈簧19彈起,上端經壓桿4壓下,定位塊22鑲在活動刀塊3的移動槽6中,能左右滑動,定位塊22上有一排定位孔24,定位插銷23插入定位孔24內,使其在移動裝置7準確定位,達到定位作用,能有效的控制截斷金屬絲的長度。
本發明在使用時,先抬起定位插銷23,調整定位塊22在移動槽6內的位置,插入定位插銷23;再將金屬絲插入到固定刀塊2的固定刀孔8中,再穿過活動刀塊3上的活動刀槽9,直至頂到定位塊24上;然后壓下壓桿4,由于活動刀槽9與固定刀孔8的錯位,對金屬絲進行剪裁,松開壓桿4,活動刀槽9的半圓柱開口向下,方便金屬絲截斷后自動掉落,固定刀孔8與活動刀槽9緊密配合,才能達到截斷后端面的使用要求,繼續往固定刀孔8送料,頂到定位塊24上,繼續壓下壓桿4,重復以上步驟直至金屬絲裁剪完成。
本發明的在截斷金屬絲時,保持端面呈截斷前的圓形狀態,不破壞金屬絲的圓柱形狀,使其表面光滑無毛刺,保證截斷后端面質量要求。還能通過定位塊控制裁剪長度,一次穿絲后能連續截斷,截斷后自動掉落。在生產過程中省去了繁瑣工藝,無需較多的工序,節省時間、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