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改進的旋轉壓緊機構。
背景技術:
工裝設計時,經常會使用到旋轉壓緊的機構,該機構具有動作快,空間位置小等優點。目前,常見的旋轉壓緊機構有旋轉氣缸、旋轉油缸等標準壓緊機構。這些機構通常采用在活塞桿上開S槽,來實現邊旋轉邊直動。機構雖然簡單,但也帶來了S槽磨損、轉銷容易斷裂、密封泄露等缺陷,造成故障率高、使用壽命短等缺點。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能夠降低故障率并延長使用壽命的改進的旋轉壓緊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降低故障率并延長使用壽命的改進的旋轉壓緊機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改進的旋轉壓緊機構,包括氣缸、壓鉤、連接塊、旋轉塊和拔桿,其特征在于:氣缸一的軸與壓鉤的端部連接,氣缸二的軸與連接塊的一端連接,連接塊的另一端與旋轉塊的側面連接,旋轉塊的內部與拔桿的一端連接,拔桿的另一端固定在壓鉤上。
所述的拔桿穿過壓鉤后,與螺栓連接。
所述的旋轉塊的內部設有轉軸,轉軸與拔桿的一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將旋轉壓緊分成兩部分來實現,分別由氣缸一和氣缸二來執行,解決了旋轉油缸、旋轉氣缸故障率高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壓緊可靠,能夠降低故障率并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1為氣缸一;2為壓鉤;3為氣缸二;4為連接塊;5為旋轉塊;6為拔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改進的旋轉壓緊機構,包括氣缸、壓鉤、連接塊、旋轉塊和拔桿。氣缸一1的軸與壓鉤2的端部連接,氣缸二3的軸與連接塊4的一端連接,連接塊4的另一端與旋轉塊5的側面連接,旋轉塊5的內部與拔桿6的一端連接,拔桿6的另一端固定在壓鉤2上。
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使拔桿6與壓鉤2之間更好地連接固定,拔桿6穿過壓鉤2后,與螺栓連接。
為了使旋轉塊5更好地帶動拔桿6運動,旋轉塊5的內部設有轉軸,轉軸與拔桿6的一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壓緊時,氣缸二3的軸伸出,連接塊4帶動旋轉塊5前行,旋轉塊5內的轉軸轉動,帶動撥桿6轉動,并使壓鉤2跟隨撥桿6轉動到合適位置。當壓鉤2旋轉到位后,氣缸一1的軸縮回,壓鉤2壓緊工件。操作結束后,氣缸一1的軸伸出,壓鉤2離開工件。氣缸一1到位后,氣缸二3的軸縮回,通過撥桿6帶動壓鉤2旋轉到位,由操作人員取出工件。
本實用新型將旋轉壓緊分成兩部分來實現,分別由氣缸一1和氣缸二3來執行,解決了旋轉油缸、旋轉氣缸故障率高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壓緊可靠,能夠降低故障率并延長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