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限位裝置,尤其是一種折彎機用滑塊行程限位裝置,屬于折彎機限位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折彎機滑塊行程的上下極限位置控制是用行程開關或接近開關直接接觸或感應來完成的,這樣做雖然比較簡單,但也有不足,體現在占用的安裝空間較大,另外因機器運行時振動較大,限位開關位置易走動,導致折彎機發生運行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折彎機用滑塊行程限位裝置,其結構緊湊,降低空間的要求,提高限位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折彎機用滑塊行程限位裝置,包括用于支撐折彎機滑塊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與折彎機滑塊接觸,支撐桿的下端安裝于支撐桿座內,且支撐桿能在所述支撐桿座內進行豎直方向的升降;支撐桿座上設有用于驅動支撐桿升降的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以及用于確定支撐桿升降運動形成的行程位置確定機構,所述行程位置確定機構與支撐桿座上的上限位開關、下限位開關配合,以通過上限位開關、下限位開關分別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下限位位置信號。
所述行程位置確定機構包括用于對支撐桿止轉的頂針座,所述頂針座鄰近支撐桿的端部設有能擺動的撥叉;在頂針座內還設有上頂針以及下頂針,所述上頂針與下頂針呈平行分布,上頂針位于下頂針的正下方;
上頂針的一端鄰近撥叉,上頂針的另一端與上限位開關連接,以在支撐桿帶動撥叉向上擺動時,撥叉與上頂針接觸,并通過上頂針與上限位開關的配合使得上限位開關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下頂針的一端鄰近撥叉,下頂針的另一端與下限位開關連接,以在支撐桿帶動撥叉向下擺動時,撥叉與下頂針接觸,并通過下頂針與下限位開關的配合使得下限位開關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
所述撥叉通過撥叉銷鉸接在頂針座上,支撐桿鄰近頂針座的一側設有與撥叉配合的上限位斜面B以及下限位斜面A,所述下限位斜面A位于上限位斜面B的正上方;支撐桿在支撐桿座內下降且支撐桿的下限位斜面A與撥叉接觸時,撥叉向下擺動后與下頂針接觸,支撐桿在支撐桿座內上升且支撐桿的上限位斜面B與撥叉接觸時,撥叉向上擺動后與上頂針接觸。
所述上限位開關與下限位開關間設有上絕緣板,上限位開關位于下限位開關的正上方,且上限位開關通過上絕緣板與下限位開關絕緣隔離;下限位開關通過下絕緣板安裝于支撐桿座上。
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設有允許半圓塊放置的弧形槽,支撐桿通過弧形槽內的半圓塊與折彎機滑塊連接。
所述支撐桿采用T形螺桿,所述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包括渦輪座以及位于所述渦輪座內的渦輪,渦輪座內還設有與渦輪相嚙合的蝸桿,所述渦輪與支撐桿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渦輪座的頂端還設有渦輪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通過支撐桿支撐并與折彎機滑塊連接,在支撐桿內設有上限位斜面B以及下限位斜面A,通過上限位斜面B、下限位斜面A與撥叉的接觸配合,能實現撥叉與上頂針、下頂針的對應接觸,從而能使得上限位開關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通過下限位開關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結構緊湊,降低空間的要求,提高限位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C-C向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渦輪座、2-渦輪、3-蝸桿、4-安裝底板、5-下絕緣板、6-下限位開關、7-上絕緣板、8-上限位開關、9-上頂針、10-頂針座、11-下頂針、12-半圓塊、13-撥叉銷、14-撥叉、15-支撐桿以及16-渦輪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為了降低空間的要求,提高限位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本實用新型包括用于支撐折彎機滑塊的支撐桿15,所述支撐桿15的頂端與折彎機滑塊接觸,支撐桿15的下端安裝于支撐桿座內,且支撐桿15能在所述支撐桿座內進行豎直方向的升降;支撐桿座上設有用于驅動支撐桿15升降的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以及用于確定支撐桿15升降運動形成的行程位置確定機構,所述行程位置確定機構與支撐桿座上的上限位開關8、下限位開關6配合,以通過上限位開關8、下限位開關6分別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下限位位置信號。
具體地,通過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能驅動支撐桿15的升降運動,折彎機滑塊支撐于支撐桿15的頂端,因此,折彎機滑塊能跟隨支撐桿15進行同步的升降運動。通過行程位置確定機構確定支撐桿15的上升限位位置以及對應的下降限位位置,當支撐桿15運動至上升限位位置時,上限位開關8能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而當支撐桿15運動至下降限位位置時,下限位開關6能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在具體實施時,根據折彎機滑塊的升降行程,確定支撐桿15的上升限位位置以及下降限位位置,從而能根據上限位位置信號或下限位位置信號,確定折彎機滑塊的行程限位信息,實現對折彎機滑塊行程的有效限位,降低折彎機發生故障的幾率。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15采用T形螺桿,所述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包括渦輪座1以及位于所述渦輪座1內的渦輪2,渦輪座1內還設有與渦輪2相嚙合的蝸桿3,所述渦輪2與支撐桿15采用螺紋連接。所述渦輪座1的頂端還設有渦輪蓋16,此外,渦輪座1上還設有安裝底板4,安裝底板4也位于渦輪座1的頂端。蝸桿3、渦輪2以及渦輪座1間的具體配合關系、以及渦輪2與支撐桿15之間的具體配合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當外部的動力驅動蝸桿3轉動時,利用渦輪2與支撐桿15之間的配合,能實現驅動支撐桿15在渦輪座1的升降。具體實施時,渦輪座1、渦輪蓋16以及安裝底板4可以形成支撐桿座;當然,支撐桿升降驅動機構還可以采用其他的驅動形式,具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所述行程位置確定機構包括用于對支撐桿15止轉的頂針座10,所述頂針座10鄰近支撐桿15的端部設有能擺動的撥叉14;在頂針座10內還設有上頂針9以及下頂針11,所述上頂針9與下頂針11呈平行分布,上頂針9位于下頂針11的正下方;
上頂針9的一端鄰近撥叉14,上頂針9的另一端與上限位開關8連接,以在支撐桿15帶動撥叉14向上擺動時,撥叉14與上頂針9接觸,并通過上頂針9與上限位開關8的配合使得上限位開關8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下頂針11的一端鄰近撥叉14,下頂針11的另一端與下限位開關6連接,以在支撐桿15帶動撥叉14向下擺動時,撥叉14與下頂針11接觸,并通過下頂針11與下限位開關6的配合使得下限位開關6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頂針座10固定于安裝底板4上,支撐桿15與渦輪座1以及渦輪2呈同軸分布,支撐桿15的下端伸入渦輪座1內,并與渦輪2配合。頂針座10位于支撐桿15的外側,支撐桿15與頂針座10對應的外側設有允許頂針座10的頭端嵌置的頂針座槽,通過頂針座槽與頂真做哦10的配合,能夠防止支撐桿15的轉動。上頂針9、下頂針11能在頂針座10內進行移動,且上頂針9、下頂針11的移動由撥叉14擺動接觸后驅動,只有支撐桿15上升至上升限位位置時,支撐桿15才會帶動撥叉14向上擺動并能與上頂針9接觸,而只有支撐桿15下降至下降限位位置時,支撐桿15才會帶動撥叉14向下擺動并能與下頂針11的端部接觸。
上頂針9與上限位開關8配合使得上限位開關8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下頂針11與下限位開關6配合使得下限位開關6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的具體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所述支撐桿15的頂端設有允許半圓塊12放置的弧形槽,支撐桿15通過弧形槽內的半圓塊12與折彎機滑塊連接。所述弧形槽呈半圓型,通過弧形槽、半圓塊12與折彎機滑塊連接,能夠提高支撐桿15與折彎機滑塊間連接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所述撥叉14通過撥叉銷13鉸接在頂針座10上,支撐桿15鄰近頂針座10的一側設有與撥叉14配合的上限位斜面B以及下限位斜面A,所述下限位斜面A位于上限位斜面B的正上方;支撐桿15在支撐桿座內下降且支撐桿15的下限位斜面A與撥叉14接觸時,撥叉14向下擺動后與下頂針11接觸,支撐桿15在支撐桿座內上升且支撐桿15的上限位斜面B與撥叉14接觸時,撥叉14向上擺動后與上頂針9接觸。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上限位斜面B確定支撐桿15的上升限位位置,通過下限位斜面A確定支撐桿15的下降限位位置;在上限位斜面B與下限位斜面A間,支撐桿15在運動時,不會帶動撥叉14擺動。
所述上限位開關8與下限位開關6間設有上絕緣板7,上限位開關8位于下限位開關6的正上方,且上限位開關8通過上絕緣板7與下限位開關6絕緣隔離;下限位開關6通過下絕緣板5安裝于支撐桿座上。所述下絕緣板5位于安裝底板4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桿15支撐并與折彎機滑塊連接,在支撐桿15內設有上限位斜面B以及下限位斜面A,通過上限位斜面B、下限位斜面A與撥叉14的接觸配合,能實現撥叉14與上頂針9、下頂針11的對應接觸,從而能使得上限位開關8輸出上限位位置信號,通過下限位開關6輸出下限位位置信號,結構緊湊,降低空間的要求,提高限位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