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整形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LED二極管支架在電鍍、沖壓成型后被盤繞在儲料盤上存放起來;當需要將LED支架切割成片狀結構進行封裝前,需要利用整形裝置將卷繞在儲料盤上的LED支架整形壓直,然后將LED支架切成等長度的片狀并進行封裝。
現有的整形裝置包括安裝盒以及安裝在安裝盒上下兩側的滾輪,卷曲的LED支架從整形裝置的一端傳送至上下兩排滾輪之間,并通過滾輪抵壓在LED支架的上下兩表面進行整形壓直后從整形裝置的另一端被傳送出。但是,現有的整形裝置的滾輪由于長期與LED支架接觸磨損需要更換,例如如果只是下層的滾輪需要更換時,必須先將上層的滾輪拆卸下來,然后更換下層滾輪,因此現有整形裝置更換滾輪比較麻煩。而且,對應不同厚度的LED支架,現有的整形裝置由于結構限制不能調節上下兩層滾輪之間的間距,因此現有的整形裝置適應性較差。此外,LED支架在整形裝置內進行整形傳送時容易發生偏移,影響LED支架的整形效果,而且LED支架發生偏移后需要拆卸上層滾輪,進行LED支架的矯正,因此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整形裝置,能方便的更換滾輪和矯正LED支架,并能對應不同彎曲度的LED支架調節兩排滾輪之間的間距。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整形裝置,用于對待整形物進行整形,包括呈ㄩ形的安裝座和呈ㄇ形的安裝蓋,所述安裝蓋蓋合在所述安裝座上,所述安裝座包括底板和于底板兩側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安裝壁和第二安裝壁,所述安裝蓋包括頂板和由頂板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安裝壁和第四安裝壁,所述第一安裝壁與所述第二安裝壁之間沿著垂直所述底板的方向可調節地安裝數個第一滾輪,所述第三安裝壁與所述第四安裝壁之間沿著垂直于所述頂板的方向可調節地安裝數個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第一凹槽,各所述第一凹槽呈螺旋形,且所述第一凹槽沿著所述第一滾輪的軸線方向繞在所述第一滾輪上,所述第二滾輪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第二凹槽,各所述第二凹槽呈螺旋形,且所述第二凹槽沿著所述第二滾輪的軸線方向繞在所述第二滾輪上,所述第一滾輪與所述第二滾輪之間形成整形通道。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安裝蓋設置在所述安裝座的上方,所述安裝座的第一安裝壁與所述安裝蓋的第三安裝壁鉸接連接,所述安裝座的第二安裝壁與所述安裝蓋的第四安裝壁卡合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的第一安裝壁和第二安裝壁上設有多個第一調節孔,各所述第一調節孔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滾輪的兩端安裝在所述第一調節孔中,所述安裝蓋的第三安裝壁和第四安裝壁上設有多個第二調節孔,各所述第二調節孔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頂板,所述第二滾輪的兩端安裝在所述第二調節孔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壁或所述第二安裝壁上設有刻度,所述刻度沿著所述第一調節孔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一調節孔的一側,所述第三安裝壁或第四安裝壁上設有刻度,所述刻度沿著所述第二調節孔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二調節孔的一側。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待整形物為LED支架。
本實用新型所欲達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整形裝置的第一滾輪連接在安裝座上,第二滾輪連接在安裝蓋上,且安裝座的第一安裝壁與安裝蓋的第三安裝壁鉸接連接,使得安裝蓋可繞著鉸接處向著靠近或者遠離安裝座的方向轉動,安裝座的第二安裝壁與安裝蓋的第四安裝壁卡合連接,使得安裝蓋固定在安裝座的上方。因此,當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因為磨損需要更換時,解鎖安裝蓋的第四安裝壁與安裝座的第二安裝壁,使安裝蓋繞著鉸接處向著遠離安裝座的方向轉動打開,此時即可方便更換滾輪,而且當LED支架發生偏移時,打開安裝蓋即可方便快捷的矯正LED支架。此外,第一滾輪沿著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于第一安裝壁與第二安裝壁之間,第二滾輪沿著垂直于頂板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于第三安裝壁與第四安裝壁之間,可通過調節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位置,可控制第一滾輪與第二滾輪之間的整形通道的上下高度,用以適應不同厚度的LED支架,而且通過調節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之間的間距可適應不同彎曲度和厚度的LED支架。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形裝置的安裝蓋與安裝座扣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形裝置的安裝座與安裝蓋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形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整形裝置另一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整形裝置另一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整形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如下: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首先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整形裝置用于對待整形物件,如LED支架10a進行整形,即將彎曲的LED支架壓成平直的LED支架。在本實施例中,整形裝置100包括安裝座110和安裝在安裝座110上的安裝蓋130以及安裝在安裝座110上的多排第一滾輪120和安裝在安裝蓋130上的多排第二滾輪140。
本實用新型安裝座110呈ㄩ形,包括底板112和由底板112兩側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安裝壁113和第二安裝壁114;第一安裝壁113和第二安裝壁114上設有多個第一調節孔101,各第一調節孔101為長條形孔,第一調節孔101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底板112,沿第一調節孔101的長形方向于第一安裝壁113和/或第二安裝壁114上設有刻度115。
本實用安裝蓋130呈ㄇ形,包括頂板132和由頂板132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安裝壁133和第四安裝壁134,第三安裝壁133和第四安裝壁134上設有多個第二調節孔102。各第二調節孔102為長條形孔,第二調節孔102的長度方向垂直于頂板132,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安裝壁133和/或第四安裝壁134上設有刻度135,刻度135沿著第二調節孔102的長度方向設置于第二調節孔102的一側.也就是說。
本實用新型第一滾輪120、第二滾輪140皆包括一安裝軸及安裝在安裝軸上的滾輪,安裝軸與滾輪可一體成形,也可為滾輪套裝在安裝軸上的裝配結構。第一滾輪120的安裝軸兩端安裝在第一安裝壁113與第二安裝壁114的第一調節孔101內,并能沿著第一調節孔的長度方向調節第一滾輪120的位置,即第一滾輪120沿著垂直于底板112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在第一調節孔101內,且第一滾輪120可對應設于第一安裝壁113或第二安裝壁114上第一調節孔101旁邊的刻度115的刻度值在第一調節孔101內進行精確的調節。第二滾輪140的安裝軸兩端安裝在第三安裝壁133與第四安裝壁134的第二調節孔102內,并能沿著第二調節孔102的長度方向調節第二滾輪140的位置,即第二滾輪140沿著垂直于頂板132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在第二調節孔102內,且第二滾輪140可對應設在第三安裝壁133與第四安裝壁134上第二調節孔102旁邊的刻度135上的刻度值在第二調節孔102內進行精確的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如圖1所示,安裝蓋130蓋設于安裝座10上,安裝座110的第一安裝壁113與安裝蓋130的第三安裝壁133鉸接連接,使得安裝蓋130可繞著鉸接處向著靠近或者遠離安裝座110的方向轉動;安裝座110的第二安裝壁114與安裝蓋130的第四安裝壁134卡合連接,使得安裝蓋130固定在安裝座110的上方。值得一提的是,安裝座110上的各第一滾輪120與安裝蓋130上的各第二滾輪140之間形成整形通道103,通過調節第一滾輪120和第二滾輪140的位置,可控制第一滾輪120與第二滾輪140之間的整形通道103的上下高度,用以適應不同厚度的LED支架10a,LED支架10a被傳送至整形通道103內,第一滾輪120和第二滾輪140滾動對LED支架10a進行整形。
進一步地,如圖3的剖面圖所示,第一調節孔101和第二調節孔102的排列位置在縱向可以錯開排列。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整形裝置另一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的整形裝置100的第一滾輪120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第一凹槽122,各第一凹槽122呈圓環形,且各第一凹槽122沿著第一滾輪120的軸線方向相互間隔的排布在第一滾輪120上;第二滾輪140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第二凹槽142,各第二凹槽142呈圓環形,且各第二凹槽142沿著第二滾輪140的軸線方向相互間隔的排布在第二滾輪140上。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整形裝置另一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整形裝置100’的第一滾輪120’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呈螺旋形的第一凹槽122’,且第一凹槽122’沿著第一滾輪120’的軸線方向繞在第一滾輪120’上;本實施例的第二滾輪140’的表面內陷形成多個呈螺旋形的第二凹槽142’,且第二凹槽142’沿著第二滾輪140’的軸線方向繞在第二滾輪140’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滾輪120’的第一凹槽122’的螺旋方向與第二滾輪140’的第二凹槽142’的螺旋方向相反,但并不以此為限。
本實用新型的整形裝置100、100’的第一滾輪120、120’連接在安裝座110上,第二滾輪140、140’連接在安裝蓋130上,且安裝座110的第一安裝壁113與安裝蓋130的第三安裝壁133鉸接連接,使得安裝蓋130可繞著鉸接處向著靠近或者遠離安裝座110的方向轉動,安裝座110的第二安裝壁114與安裝蓋130的第四安裝壁134卡合連接,使得安裝蓋130固定在安裝座110的上方。因此,當第一滾輪120、120’和第二滾輪140、140’因為磨損需要更換時,解鎖安裝蓋130的第四安裝壁134與安裝座110的第二安裝壁114,使安裝蓋130繞著鉸接處向著遠離安裝座110的方向轉動打開,此時即可方便更換滾輪。而且,第一滾輪120、120’沿著垂直于底板112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于第一安裝壁113與第二安裝壁114之間,第二滾輪140、140’沿著垂直于頂板132的方向可調節地連接于第三安裝壁133與第四安裝壁134之間,可通過調節第一滾輪120、120’和第二滾輪140、140’的位置,可控制第一滾輪120、120’與第二滾輪140、140’之間的整形通道103的上下高度,用以適應不同厚度的LED支架10a,而且通過調節第一滾輪120、120’和第二滾輪140、140’之間的間距可適應不同彎曲程度和厚度的LED支架10a。此外,第一滾輪120、120’的表面內陷形成第一凹槽122、122’,第二滾輪140、140’的表面內陷形成第二凹槽142、142’,當第一滾輪120、120’和第二滾輪140、140’滾動對LED支架10a進行整形時,即可保證滾輪與LED支架10a之間的摩擦力,又可確保LED支架10a沿著預定的傳送方向進行傳送,減小滾輪與LED支架10a摩擦整形時造成的LED支架10a偏移的問題,而且當LED支架10a發生偏移時,打開安裝蓋130即可方便快捷的矯正LED支架10a。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