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管材的鉆孔夾具。
背景技術:
在工業方面,經常會用到機床或鉆床加工產品;而鉆床夾具在現在的夾具工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夾具在使用時將產品夾持好固定在機床上而后進行加工。
如專利號為CN201520337398.8的 一種高精密組合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工作臺、鉗口、推進螺桿、支撐架、刻度尺; 所述鉗口為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推進螺桿為第一推進螺桿和第二推進螺桿,支撐架為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 所述工作臺設于底座上; 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滑槽; 所述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分別設于工作臺滑槽兩端; 所述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分別置于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之間,位于工作臺上; 所述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上分別設有一螺紋通孔; 所述第一推進螺桿穿過第一支撐架上的螺紋通孔與第一鉗口連接,第二推進螺桿穿過第二支撐架上的螺紋通孔與第二鉗口連接。需夾具工件時,將工件放在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之間,旋轉手柄,使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滑動夾緊工件,完成固定。
該專利的缺點在于:通過轉動把手來使推進螺桿旋轉,來使得兩鉗口相對運動,從而夾緊兩鉗口之間的工件。需旋轉將把手旋轉多圈才能將鉗口移動到合適的位置,費時較長,夾緊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管材的鉆孔夾具,通過在第二鉗口一側設置轉動連接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通過壓下第二連桿使第二鉗口與第一鉗口合模,完成對工件的固定,對工件實現快速夾緊,效率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管材的鉆孔夾具,包括開設有滑槽的底座,所述滑槽內嵌設有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所述第一鉗口抵接于滑槽一端且與底座呈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鉗口遠離第一鉗口一端設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平行于底座,所述第一連桿遠離第二鉗口一端設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間呈角度設置且呈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工件放在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之間,向下按壓第二連桿,控制第二連桿遠離第一鉗口的位置不變,第二連桿繞第一連桿轉動,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的夾角變大,第二連桿投影在底面的長度變大,第二連桿在第一連桿的帶動下向第一鉗口靠近,完成對工件的夾緊。整個夾緊過程只需按壓第二連桿即可,對工件實現快速夾緊,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連接遠離第二鉗口一端設有把手,所述把手與第二連桿呈轉動連接,所述把手平行于底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需夾緊工件時向上推動把手即可,把手帶動第二連桿向下運動,從而帶動第二鉗口向第一鉗口移動,從而使工件被夾緊。方便了操作者對第二連桿施力,提高了使用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板上表面沿第一連桿軸向設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側壁沿第一連桿徑向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穿設有轉動銷,所述把手通過轉動銷轉動連接于固定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把手進行固定,使把手在轉動過程中把手給第二連桿的力用于使第二連桿相對第一連桿轉動。即向上推動把手的距離相同時,第二鉗口移動的距離更大,提高了工件夾緊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上固定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第一連桿軸向開有安裝孔,所述第一連桿穿設在安裝孔內,所述第一連桿和安裝孔呈同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孔對第一連桿有一個徑向的限位力,使第一連桿一直沿軸向運動,不會發生偏移。同時安裝孔對第一連桿有一個支撐力,防止第一連桿彎曲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螺桿,所述螺桿穿設過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且與第二鉗口呈固定連接,所述螺桿與第一連桿呈平行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二鉗口沿滑槽滑動時,保證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的徑向相對位置不變,即防止第二鉗口偏移,保證工件可被夾緊。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連桿相對第二鉗口一端設有螺紋段,所述螺紋段外壁設有螺紋,所述第一連桿與第二鉗口呈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第二鉗口緊固連接在第一連桿一端,防止由于第二鉗口松動導致夾不緊工具。第二鉗口和第一連桿的結構簡單,加工便捷,減少了加工成本。由于第二鉗口有使用壽命,需定期維護更換,第一連桿與第二鉗口呈螺紋連接,方便了對第二鉗口進行安裝和更換。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螺紋段背對第二鉗口一端設有螺母,所述螺母套接于螺紋段外,所述螺母抵接于固定座相對第二鉗口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座側壁對螺母有一個限位力,即限制了第二鉗口的運動范圍,防止由于誤操作而使第二鉗口移動到底座外導致第二鉗口脫落。同時通過調節螺母在螺紋段上的位置,控制第二鉗口的可移動范圍,擴大了可夾持的工件的尺寸。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側壁上沿第一連桿徑向開有半圓槽,兩個所述半圓槽分別位于第一鉗口相對第一連桿一側和第二鉗口背對第一連桿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夾緊管型工件時,由于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與工件之間呈面面接觸,工件受到的夾緊力均勻,不會受到集中應力,防止工件變形,使鉆孔后的管型工件良品率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鉗口和第二鉗口上表面均開有半圓孔,兩個所述半圓孔分別位于第一鉗口相對第一連桿一側和第二鉗口背對第一連桿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鉆頭可通過兩個半圓孔形成的圓孔對工件進行鉆孔,利用圓孔引導鉆頭,防止鉆頭偏斜,使打孔的效果良好。打孔時將圓孔對準管材上需打孔的位置即可,方便了管材的定位。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夾緊工件便捷快速,效率高,操作舒適,定位方便,加工的管材良品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底座;2、滑槽;3、第一鉗口;4、第二鉗口;5、螺桿;6、半圓槽;7、半圓孔;8、第一連桿;9、固定座;10、安裝孔;11、螺紋段;12、螺母;13、第二連桿;14、把手;15、固定桿;16、固定孔;17、轉動銷。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管材的鉆孔夾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底面沿底座1長度方向開有滑槽2。滑槽2沿長度方向一端嵌設有第一鉗口3,第一鉗口3與滑槽2底面固定。滑槽2內嵌設有第二鉗口4,第二鉗口4平行于第一鉗口3且與滑槽2呈滑動連接。為了防止第一鉗口3在移動時與第一鉗口3偏離。第二鉗口4上設有螺桿5,螺桿5穿設過第一鉗口3和第二鉗口4且與第二鉗口4呈固定連接,螺桿5與第二鉗口4呈平行設置。為了防止將管材夾緊變形,第一鉗口3和第二鉗口4側壁上沿第一連桿8徑向開有半圓槽6,兩個半圓槽6分別位于第一鉗口3相對第二鉗口4一側和第二鉗口4相對第一鉗口3一側,當第一鉗口3和第二鉗口4抵接時,兩個半圓槽6組成了圓槽。第一鉗口3和第二鉗口4上表面均開有半圓孔7,兩個半圓孔7分別位于第一鉗口3相對第第二鉗口4一側和第二鉗口4相對第一鉗口3一側。可引導鉆頭,防止鉆頭偏斜,使打孔的效果良好。
如圖1所示,第二鉗口4遠離第一鉗口3一端設有第一連桿8,第一連桿8平行于底座1。為了固定第一連桿8,底座1上固定設有固定座9,固定座9沿第一連桿8軸向開有安裝孔10,第一連桿8穿設在安裝孔10內,第一連桿8和安裝孔10呈同軸設置。第一連桿8相對第二鉗口4一端設有螺紋段11,螺紋段11外壁設有螺紋,第一連桿8與第二鉗口4呈螺紋連接。螺紋段11背對第二鉗口4一端設有螺母12,螺母12套接于螺紋段11外,螺母12抵接于固定座9相對第二鉗口4一側。第一連桿8遠離第二鉗口4一端設有第二連桿13,第二連桿13由兩個連桿片組成。兩個連桿片分別位于第一連桿8兩側且與第一連桿8呈轉動連接。第一連桿8和第二連桿13間呈角度設置。第二連桿13遠離第二鉗口4一端設有把手14,把手14與第二連桿13呈轉動連接,把手14平行于底座1。底板上表面沿第一連桿8軸向設有固定桿15,固定桿15側壁沿第一連桿8徑向開有固定孔16,固定孔16內穿設有轉動銷17,把手14通過轉動銷17轉動連接于固定桿15。
需夾緊管材時,將管材放在第一鉗口3的半圓槽6內,向上推動把手14,把手14繞轉動銷17轉動,從而使第二連桿13轉動,第二連桿13帶動第一連桿8沿滑槽2長度方向移動,即帶動第二鉗口4沿滑槽2長度方向移動,將管材夾緊。管材位于兩個半圓槽6形成的圓槽內,受到的夾緊力均勻,防止管材變形。若需調節把手14平行底座1時第二鉗口4的位置,調節螺母12在螺紋段11上的位置即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