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定位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歸中定位的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自動化生產線,組裝如洗衣機、冰箱等產品時,需要對相應的工件進行準確定位,以便自動裝配。現有技術中,通常在輸送線體輸送方向上設置有定位機構,如阻擋氣缸,然而在輸送線體的側邊沒有相應的定位機構。因此,采用上述定位機構對工件進行定位時,特別是體積較大的工件,其在輸送線體上進行輸送過程中容易偏位,特別是采用頂推方式進行推送進料,所以需要在輸送線體的組裝工位上設置準確的定位機構,以保證工件定位準確,確保裝配順利進行。
本實用新型即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歸中定位的裝置,在升降支撐板上固定設有相互獨立的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再通過控制升降驅動氣缸,使得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伸出機架上部,然后對工件的前后及左右進行自動歸中定位至預定位置,采用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進行輔助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及穩定的特點,有效保證裝配的順利進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歸中定位的裝置,包括機架和與機架固定連接的升降固定座,所述升降固定座底部固定有沿豎向設置的升降驅動氣缸,所述升降驅動氣缸輸出端貫穿于升降固定座且固定連接有升降支撐板,所述升降支撐板上固定設有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
所述前后歸中組件包括與升降支撐板固定連接的前后歸中底架,所述前后歸中底架上沿前后方向滑動連接有同步相向或者背向運動的前后歸中爪,兩所述前后歸中爪沿前后方向固定設有前后傳動齒條,兩所述前后傳動齒條之間嚙合有與前后歸中底架轉動連接的前后傳動齒輪,所述前后歸中底架上固定設有前后歸中氣缸,所述前后歸中氣缸輸出端與其中一前后歸中爪固定連接。
所述左右歸中組件包括左右歸中底架,所述左右歸中底架通過支架與升降支撐板固定連接,且架設于前后歸中底架上方,所述左右歸中底架上沿左右方向滑動連接有同步相向或者背向運動的左右歸中爪,兩所述左右歸中爪沿左右方向固定設有左右傳動齒條,兩所述左右傳動齒條之間嚙合有與左右歸中底架轉動連接的左右傳動齒輪,所述左右歸中底架上固定設有左右歸中氣缸,所述左右歸中氣缸輸出端與其中一左右歸中爪固定連接。
所述左右歸中爪上部內側面轉動設有導輪,所述升降支撐板底部固定連接有升降導桿,所述升降固定座上設有與升降導桿滑動連接的升降導孔。
所述機架上部轉動設有用于支撐工件的輥軸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歸中定位的裝置,具有如下優點:
1、在升降支撐板上固定設有相互獨立的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再通過控制升降驅動氣缸,使得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伸出機架上部,然后對工件的前后及左右進行自動歸中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及穩定的特點,保證裝配的順利進行。
2、前后歸中組件和左右歸中組件采用相互獨立地控制,且均采用氣缸、齒條和齒輪進行聯動控制,分別保證前后歸中組件前后夾持及左右歸中組件左右夾持同步進行,具有定位準確的特點。
3、為了保證對工件進行歸中定位時,能自適應地調整,在所述左右歸中爪上部內側面轉動設有導輪,使得前后歸中組件夾持工件時,工件可以沿左右方向適應地調整,有效避免卡滯現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前后歸中組件、左右歸中組件及升降驅動氣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前后歸中組件、左右歸中組件及升降驅動氣缸的爆炸視圖之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前后歸中組件、左右歸中組件及升降驅動氣缸的爆炸視圖之二;
圖5為本實用新型對工件進行歸中定位的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歸中定位的裝置,包括機架6和與機架6固定連接的升降固定座1,所述升降固定座1底部固定有沿豎向設置的升降驅動氣缸2,所述升降驅動氣缸2輸出端貫穿于升降固定座1且固定連接有升降支撐板3,所述升降支撐板3上固定設有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所述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對工件8進行歸中定位時,升降驅動氣缸2輸出端被則伸出,使得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均伸出機架6上部。通過控制升降驅動氣缸2,使得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伸出機架1上部,然后對工件8的前后及左右進行自動歸中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及穩定的特點,保證裝配的順利進行。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前后歸中組件4包括與升降支撐板3固定連接的前后歸中底架41,所述前后歸中底架41上沿前后方向滑動連接有同步相向或者背向運動的前后歸中爪42,兩所述前后歸中爪42沿前后方向固定設有前后傳動齒條43,兩所述前后傳動齒條43之間嚙合有與前后歸中底架41轉動連接的前后傳動齒輪44,所述前后歸中底架41上固定設有前后歸中氣缸45,所述前后歸中氣缸45輸出端與其中一前后歸中爪42固定連接。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左右歸中組件5包括左右歸中底架51,所述左右歸中底架51通過支架56與升降支撐板3固定連接,且架設于前后歸中底架41上方,所述左右歸中底架51上沿左右方向滑動連接有同步相向或者背向運動的左右歸中爪52,兩所述左右歸中爪52沿左右方向固定設有左右傳動齒條53,兩所述左右傳動齒條53之間嚙合有與左右歸中底架51轉動連接的左右傳動齒輪54,所述左右歸中底架51上固定設有左右歸中氣缸55,所述左右歸中氣缸55輸出端與其中一左右歸中爪52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相互獨立,分別采用前后歸中氣缸45和左右歸中氣缸55進行控制,分別保證前后歸中組件4前后夾持及左右歸中組件5左右夾持同步進行,具有定位準確的特點。
為了保證對工件進行歸中定位時,能自適應地調整,在所述左右歸中爪52上部內側面轉動設有導輪57,所述機架6上部轉動設有用于支撐工件8的輥軸組7。如圖5所示,當對工件8進行歸中定位時,所述前后歸中組件4和左右歸中組件5則貫穿于輥軸組7。
為了使得升降驅動氣缸2運行平穩,所述升降支撐板3底部固定連接有升降導桿31,所述升降固定座1上設有與升降導桿31滑動連接的升降導孔11。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工件8由相應的輸送線體輸送至機架1的輥軸組7上,升降驅動氣缸2的輸出端則伸出,前后歸中底架41和左右歸中底架51則隨升降支撐板3升起而升起,使得兩前后歸中爪42和兩左右歸中爪52均伸出機架1上的輥軸組7,并分別將工件8沿前后及左右方向圍住;接著,前后歸中氣缸45和左右歸中氣缸55相應伸出,其中一前后傳動齒條43驅動前后傳動齒輪44轉動,進而帶動另一前后傳動齒條43運動,進而使得兩前后歸中爪42相向同步運動,同理,當左右歸中氣缸55伸出時,其中一左右傳動齒條53驅動左右傳動齒輪54轉動,進而帶動另一左右傳動齒條53運動,進而使得兩左右歸中爪52相向同步運動,最終使得工件8準確地定位在預定的位置上,然后進行相應的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