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立式滾齒機的滾齒回轉臺。
背景技術:
滾齒機床按其結構布置可分為臥式和立式兩大類,一般而言,立式滾齒機由于工件重力方向即為支撐的機座,因此其受力好適合于加工大型和重型齒輪的滾齒加工和精度要求比較高的齒輪的滾齒加工。
立式滾齒機不可缺少回轉臺,回轉臺是滾齒作業時齒形展成運動的重要保障之一,其結構和運動精度直接決定著齒形加工的質量,目前的回轉臺均是通過手動調整其擺頭角度,調整勞動強度較大,且相對繁瑣,加工精度也無法得到保證。
公開號為CN103406601A的中國發明專利雖然公開了一種立式五軸聯動滾齒加工機床,包括機架,滾刀架通過立柱設于機架上,滾刀架上設有滾刀,第一伺服電機連接滾刀,第二伺服電機連接立柱;工作臺通過托架設于機架上,用于驅動待加工工件齒坯繞自軸旋轉的第三伺服電機設于工作臺上,第四伺服電機連接工作臺,第五伺服電機連接托架;待加工工件齒坯軸線與工作臺水平面垂直。也就是說每個運動部件的運動均通過不同的伺服電機驅動,但由于其公開的是一種原理或者構想,具體各個部件之間如何布置和連接關系語焉不詳,仍有繼續研發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立式滾齒機的滾齒回轉臺,所采取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立式滾齒機的滾齒回轉臺,包括安裝在轉臺底座上的滾齒回轉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在轉臺底座1上的角度調整伺服電機,與角度調整伺服電機的電機軸固接的螺桿,與螺桿配合的蝸輪,與蝸輪同軸設置的齒輪,與齒輪配合并設置在滾齒回轉臺上的一段齒圈。
進一步地,螺桿與蝸輪之間的傳動比為1:60,齒輪與齒圈的傳動比為1:6。因此螺桿與齒圈間的傳動比為1:360,如此大的傳動比,加上角度調整伺服電機本身具有比較高的角度控制精度,因而使得整個滾齒回轉臺的角度控制更加精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滾齒回轉臺不僅可實現數控調整,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角度控制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及所在的立式滾齒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蝸輪及所在的立式滾齒機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蝸桿及所在的立式滾齒機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4所示:
一種基于立式滾齒機的滾齒回轉臺,包括安裝在轉臺底座1上的滾齒回轉臺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在轉臺底座1上的角度調整伺服電機13,與角度調整伺服電機13的電機軸固接的螺桿33,與螺桿33配合的蝸輪23,與蝸輪23同軸設置的齒輪43,與齒輪43配合并設置在滾齒回轉臺3上的一段齒圈53。螺桿33與蝸輪23之間的傳動比為1:60,齒輪43與齒圈53的傳動比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