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組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
背景技術:
SC插芯作為光纖通信的重要連接件,使用中需要裝配在一個金屬尾柄中,傳統(tǒng)的壓配以人工作業(yè)為主,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傳統(tǒng)的人工作業(yè)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取,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機械化作業(yè)的設備或裝置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上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能夠有效的將插芯裝配在尾柄中,并通過電氣控制實現(xiàn)替代人工進行組裝操作。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包括自帶萬向輪的電氣箱,所述電氣箱中部橫設有組裝安裝臺,所述電氣箱上對角分布有尾柄振動盤和插芯振動盤,所述尾柄振動盤安裝在電氣箱的臺面上,所述插芯振動盤安裝在振動盤安裝臺,且所述振動盤安裝臺的高度高于所述組裝安裝臺;所述電氣箱上設有用于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組裝安裝臺的中部位置設有一加工臺,所述加工臺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尾柄進料部和插芯進料部,所述加工臺的上方設有壓合部;所述尾柄進料部靠近尾柄振動盤一側,所述插芯進料部靠近插芯振動盤一側;
所述加工臺靠近尾柄進料部一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方所在的加工臺上設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有定位孔,所述凹槽與所述定位孔相連通,所述定位孔的正上方設有所述壓合部;
所述尾柄進料部包括尾柄進料氣缸及與之相連接的尾柄滑塊,所述尾柄滑塊上設有尾柄進料板,所述尾柄進料板的前端結構與所述凹槽相適配,且位于所述尾柄進料板的前端設有一尾柄放料孔;當尾柄進料氣缸伸展時,所述尾柄放料孔位于定位孔的正下方;當尾柄進料氣缸收縮時,所述尾柄放料孔外側設有尾柄輸送槽,所述尾柄放料孔上方設有檢測傳感器;所述尾柄輸送槽與尾柄振動盤的出料口連接;
所述插芯進料部包括插芯進料氣缸及與之相連接的插芯滑塊,所述插芯滑塊上設有插芯進料板,所述插芯進料板的前端設有一插芯放料孔;當插芯進料氣缸伸展時,所述插芯放料孔位于定位孔的正上方;當插芯進料氣缸收縮時,所述插芯放料孔正上方設有插芯接料板,所述插芯接料板與插芯料管連接,所述插芯料管與插芯振動盤的出料口連接。
進一步,所述定位板下方所在的加工臺上設有一方槽,所述方槽與凹槽連通;位于所述方槽內設有頂緊進料板,所述頂緊進料板與頂緊滑塊連接,所述頂緊滑塊與頂緊氣缸連接。
進一步,所述插芯接料板設有與插芯放料孔相對應的接料孔,所述接料孔懸空設在插芯進料板上表面上。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利用氣缸對插芯及尾柄進行卡位限制在固定位置后進行壓合處理,配合電氣控制可實現(xiàn)自動化生產,有效的提高了產能和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電氣箱;2.尾柄振動盤;3.尾柄進料氣缸;4.控制器;5.插芯振動盤;6.振動盤安裝臺;7.組裝安裝臺;8.尾柄進料板;9.尾柄滑塊;10.尾柄輸送槽;11.頂緊氣缸;12.頂緊進料板;13.頂緊滑塊;14.定位板;15.插芯接料板;16.插芯進料氣缸;17.插芯料管;18.壓合氣缸;19.檢測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結合圖1和圖2所示: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包括自帶萬向輪的電氣箱1,所述電氣箱1中部橫設有組裝安裝臺7,所述電氣箱1上對角分布有尾柄振動盤2和插芯振動盤5,所述尾柄振動盤2安裝在電氣箱1的臺面上,所述插芯振動盤5安裝在振動盤安裝臺6,且所述振動盤安裝臺6的高度高于所述組裝安裝臺7。所述電氣箱1上設有用于控制的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與電氣箱內的電氣元件線路連接,可通過電氣元件來控制電氣箱1上的設備進行工作。其中:
所述組裝安裝臺7的中部位置設有一加工臺,所述加工臺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尾柄進料部和插芯進料部,所述加工臺的上方設有壓合部;所述尾柄進料部靠近尾柄振動盤2一側,所述插芯進料部靠近插芯振動盤5一側。
所述加工臺靠近尾柄進料部一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方所在的加工臺上設有定位板14,所述定位板14上設有定位孔,所述凹槽與所述定位孔相連通,所述定位孔的正上方設有所述壓合部,所述壓合部包括壓合氣缸18,所述壓合氣缸18的頂桿上設有頂套,所述頂套位于定位孔的正上方。所述尾柄進料部包括尾柄進料氣缸3及與之相連接的尾柄滑塊9,所述尾柄滑塊9上設有尾柄進料板8,所述尾柄進料板8的前端結構與所述凹槽相適配,且位于所述尾柄進料板8的前端設有一尾柄放料孔;當尾柄進料氣缸3伸展時,所述尾柄放料孔位于定位孔的正下方;當尾柄進料氣缸3收縮時,所述尾柄放料孔外側設有尾柄輸送槽10,所述尾柄放料孔上方設有檢測傳感器19;所述尾柄輸送槽10與尾柄振動盤2的出料口連接。
所述插芯進料部包括插芯進料氣缸16及與之相連接的插芯滑塊,所述插芯滑塊上設有插芯進料板,所述插芯進料板的前端設有一插芯放料孔;當插芯進料氣缸伸展時,所述插芯放料孔位于定位孔的正上方;當插芯進料氣缸收縮時,所述插芯放料孔正上方設有插芯接料板15,所述插芯接料板15與插芯料管17連接,所述插芯料管17與插芯振動盤5的出料口連接。具體而言,所述插芯接料板15設有與插芯放料孔相對應的接料孔,所述接料孔懸空設在插芯進料板上表面上。這樣在插芯進料板移動過程中,插芯接料板內的插芯不會逸散開來,掉落到其他地方去。
進一步來說,為了提高金屬尾柄在壓合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所述定位板14下方所在的加工臺上設有一方槽,所述方槽與凹槽連通;位于所述方槽內設有頂緊進料板12,所述頂緊進料板12與頂緊滑塊13連接,所述頂緊滑塊13與頂緊氣缸11連接。其中為了降低沖擊力,可以在頂緊滑塊13上設置一些緩沖件進行緩沖處理;為了增加頂緊進料板12固定的效果,所述頂緊進料板12的端部為弧形截面,且其弧形大小與尾柄放料孔相適配。
本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SC插芯自動組裝設備,操作人員只需要操作控制器上按鍵就可以對整套設備進行操作,原理是利用氣缸對插芯及尾柄進行卡位限制在固定位置后進行壓合處理,配合電氣控制可實現(xiàn)自動化生產,有效的提高了產能和效率。
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