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齒輪生產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檢測齒輪情況的自動脹緊芯軸組件。
背景技術:
齒輪是一種運用廣泛的傳動部件,生產后需要檢測齒輪的齒形、齒向和累計跳動精度。以前先將齒輪套在一根芯軸上,然后再對齒輪的齒形、齒向和累計跳動精度情況進行檢測。現有一款齒輪的中心孔為沉頭孔,無法直接使用芯軸對齒輪進行定位,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齒輪情況的自動脹緊芯軸組件,欲對中心孔為沉頭孔的齒輪進行定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檢測齒輪情況的自動脹緊芯軸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軸(1)和鎖緊螺母(4),其中芯軸(1)為五段式結構,從下往上依次為第一軸段、第二軸段、圓錐段、第三軸段和外螺紋段,其中第二軸段的直徑最大、第一軸段的直徑次之;所述圓錐段上小、下大,其錐度為35°,且第三軸段和外螺紋段的直徑相等,并小于圓錐段小徑端的直徑;所述芯軸(1)的圓錐段上套裝有一個脹緊套(2),該脹緊套的內孔為組合面,并由上部圓錐面、中間柱形面和下部圓錐面構成,其中下部圓錐面與所述芯軸(1)的圓錐段相匹配;所述脹緊套(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分別沿周向均布有一組軸向槽,該軸向槽貫穿脹緊套(2)的內壁和外壁,且上端部和下端部的軸向槽交替設置;
所述芯軸(1)的第三軸段上套裝有一個脹緊軸套(3),該脹緊軸套下部為圓錐部,并與所述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相配合,且芯軸(1)的外螺紋段套裝有一個所述鎖緊螺母(4);當擰緊所述鎖緊螺母(4)時,可使脹緊套(2)脹緊,從而定位齒輪中心孔的小徑段,齒輪中心孔的大徑段則與脹緊軸套(3)的圓柱部分接觸。
在以上技術方案中,擰緊所述鎖緊螺母(4)時,可使脹緊套(2)脹緊,從而定位齒輪中心孔的小徑段,齒輪中心孔的大徑段則與脹緊軸套(3)的圓柱部分接觸,這樣就能定位整個齒輪的中心孔。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定位齒輪中心處的沉頭孔,從而定位整個齒輪,以便檢測齒輪的齒形、齒向和累計跳動精度情況,且本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和下部圓錐面錐度均為35°,且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和下部圓錐面軸向長度相等。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定位齒輪中心處的沉頭孔,從而定位整個齒輪,以便檢測齒輪的齒形、齒向和累計跳動精度情況,且本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檢測齒輪情況的自動脹緊芯軸組件,主要由芯軸1、脹緊套2、脹緊軸套3和鎖緊螺母4構成。其中,芯軸1為五段式結構,從下往上依次為第一軸段、第二軸段、圓錐段、第三軸段和外螺紋段,其中第二軸段的直徑最大、第一軸段的直徑次之。圓錐段上小、下大,其錐度為35°,且第三軸段和外螺紋段的直徑相等,并小于圓錐段小徑端的直徑。
芯軸1的圓錐段上套裝有一個脹緊套2,該脹緊套2的內孔為組合面,并由上部圓錐面、中間柱形面和下部圓錐面構成,其中下部圓錐面與芯軸1的圓錐段相匹配。脹緊套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分別沿周向均布有一組軸向槽,該軸向槽貫穿脹緊套2的內壁和外壁,且上端部和下端部的軸向槽交替設置。
芯軸1的第三軸段上套裝有一個脹緊軸套3,該脹緊軸套3的下部為圓錐部,并與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相配合,且芯軸1的外螺紋段套裝有一個鎖緊螺母4。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和下部圓錐面錐度均為35°,且脹緊套2的上部圓錐面和下部圓錐面軸向長度相等。當擰緊鎖緊螺母4時,可使脹緊套2脹緊,從而定位齒輪中心孔的小徑段,齒輪中心孔的大徑段則與脹緊軸套3的圓柱部分接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