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自動下料裝置的加工中心。
背景技術:
加工中心為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零件的加工精度的一種機械設備。在零件的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刀具進行切削,為了降低刀具和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高溫,機床在加工零件時均需要用到切削液。由于加工過程中主軸和/或刀具需要高速旋轉,因此噴灑在刀具、零件上的切削液和鐵屑會被甩出,為此,需要在機床上設置防護殼體,防護殼體上設置用于零件進出的通道以及關閉通道的安全門,這種結構導致每個零件加工完成后要先打開安全門,然后取下零件,再安裝待加工的零件,效率較低,耗時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自動下料裝置的加工中心,加工完成后自動下料,減少耗時,提高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自動下料裝置的加工中心,包括有床身以及安裝在車身上的防護殼體,所述床身上設置有用于裝夾零件的夾具,所述夾具下方設置有下料裝置,所述下料裝置包括固定連接在防護殼體上的儲料斗、輸送管以及下料斗,所述輸送管設置在儲料斗的側面并且連通儲料斗的內腔,所述下料斗鉸接于輸送管的上端,所述下料斗連接有推動其擺動的驅動機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輸送管以及下料斗傾斜設置并延伸至夾具的下方。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機構為氣缸并且固定連接在輸送管下側,氣缸的活塞桿與下料斗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料斗與輸送管的上端通過合頁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輸送管與下料斗設置有多個用于切削液漏走的漏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工過程中,下料斗在驅動機構驅動下向下擺動遠離夾具;加工完成后,下料斗在驅動機構驅動下向上擺動靠近夾具,夾具松開,零件跌入下料斗再經輸送管滑動到儲料斗,工人只需在夾具上安裝未加工的零件,然后從儲料斗中取出加工后的零件即可,減少停機時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下料裝置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4,一種具有自動下料裝置的加工中心,包括有床身以及安裝在車身上的防護殼體1,所述床身上設置有用于裝夾零件的夾具2,所述夾具1下方設置有下料裝置3,所述下料裝置3包括固定連接在防護殼體1上的儲料斗31、輸送管32以及下料斗33,所述輸送管32設置在儲料斗31的側面并且連通儲料斗31的內腔,所述下料斗33鉸接于輸送管32的上端,優選的,所述下料斗33與輸送管32的上端通過合頁35連接,所述下料斗33連接有推動其擺動的驅動機構34。優選的,所述輸送管32以及下料斗33傾斜設置并延伸至夾具2的下方。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34為氣缸并且固定連接在輸送管32下側,氣缸的活塞桿與下料斗33連接。采用上述結構,使用流程如下:加工時,下料斗33向下擺遠離夾具2,避免阻擋、干涉加工;加工完成后,驅動機構34(氣缸)推動下料斗33向上擺靠近夾具2,然后夾具2松開,零件自動掉入下料斗33,經過下料斗33、輸送管32滑入儲料斗31便于工人取走,儲料斗31可以設置在防護殼體1外也可設置在防護殼體1內(抽屜形式),通過下料斗33自動下料減少更換零件的耗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為了即時導流走切削液,避免零件將清洗液帶到儲料斗,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輸送管32與下料斗33的下側面設置有多個用于切削液漏走的漏孔,零件在滑動過程中切削液即從漏孔漏出以便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