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分離模具的組件。
背景技術:
在沖壓車間、注塑車間一個沖壓機或注塑機需要裝配不同的模具,而不用的模具需要另外存放起來。模具本身的設計中,上模、下模通過導柱、導套互相滑動連接,但僅能起到導向和連接的作用,在存放時,上模、下模之間仍然是接觸的。導致在放置過久或搬運的過程中易造成模具的上下模腔相互摩擦或撞擊,使模具磨損,達不到使用所需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分離模具的組件,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分離模具的組件,包括一塊墊板和一個中部具有矩形孔的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的下側壁的斷面呈半圓形,以在所述支撐框架的下側形成軸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半圓柱體,所述支撐框架的左側壁的下部和右側壁的下部均設有與所述第一半圓柱體同軸的鉸接軸頭,所述支撐框架的左側壁上和右側壁上均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條形滑槽,所述條形滑槽均與所述矩形孔相連通;所述墊板的形狀和大小均與所述矩形孔相匹配,所述墊板上側壁的斷面和下側壁的斷面均呈半圓形,以在所述墊板上側和下側均形成軸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半圓柱體,所述墊板上具有沿左右方向貫穿所述墊板的通孔,所述通孔內固定連接有直桿,所述直桿的兩端均伸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直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條形滑槽滑動配合,所述墊板下部的左側設有缺口,所述通孔的左端位于所述缺口的底部的中心,所述缺口在上下方向上的寬度等于所述支撐框架的厚度,當所述墊板旋轉至垂直于所述支撐框架時,向左移動所述墊板能夠使得所述缺口卡在所述支撐框架上;所述直桿的左端部通過螺紋配合的方式裝配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支撐框架的左側壁的左側。
進一步,所述支撐框架上鑲嵌有第一磁鐵塊,所述墊板上鑲嵌有第二磁鐵塊。
進一步,所述支撐框架和所述墊板均由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分離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對模具進行保護,防止上模、下模之間的接觸磨損;能夠貼合并吸附在模具上,具有存放穩定、占用空間小的優點;結構穩定,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松動的現象,能夠一直對模具進行保護;墊板的位置調節方便,利于實際有效的使墊板接觸到上模和下模,而不是虛設,同時具有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墊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框架;2—墊板;3—直桿;4—鉸接軸頭;5—第一磁鐵塊;6—第二磁鐵塊;7—缺口;8—螺母;9—條形滑槽;10—矩形孔;1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用于分離模具的組件,包括一塊墊板2和一個中部具有矩形孔10的支撐框架1,支撐框架1的下側壁的斷面呈半圓形,以在支撐框架1的下側形成軸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半圓柱體,支撐框架1的左側壁的下部和右側壁的下部均設有與第一半圓柱體同軸的鉸接軸頭4,支撐框架1的左側壁上和右側壁上均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條形滑槽9,條形滑槽9均與矩形孔10相連通;墊板2的形狀和大小均與矩形孔10相匹配,墊板2上側壁的斷面和下側壁的斷面均呈半圓形,以在墊板2上側和下側均形成軸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半圓柱體,墊板2上具有沿左右方向貫穿墊板2的通孔11,通孔11內固定連接有直桿3,直桿3的兩端均伸出于通孔11,直桿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條形滑槽9滑動配合,墊板2下部的左側設有缺口7,通孔11的左端位于缺口7的底部的中心,缺口7在上下方向上的寬度等于支撐框架1的厚度,當墊板2旋轉至垂直于支撐框架1時,向左移動墊板2能夠使得缺口7卡在支撐框架1上;直桿3的左端部通過螺紋配合的方式裝配有螺母8,螺母8位于支撐框架1的左側壁的左側。
進一步,支撐框架1上鑲嵌有第一磁鐵塊5,墊板2上鑲嵌有第二磁鐵塊6。
進一步,支撐框架1和墊板2均由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鉸接軸頭4鉸接在下模的側壁上,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不使用時,支撐框架1和墊板2共面,并能夠通過第一磁鐵塊5和第二磁鐵塊6吸附在下模上,可防止因下模震動而導致支撐框架1和墊板2跳動,并且具有占用空間小的優點;如圖2所示,當需要存放或運輸的時候,通過旋轉支撐框架1和轉動墊板2,使得墊板2垂直于支撐框架1,使得支撐框架1與下模的側壁接觸,并且使得墊板2與下模的上表面接觸,然后平移墊板2,使得缺口7卡在支撐框架1上,旋轉螺母8實現支撐框架1和墊板2之間的鎖緊。最后放置上模,使得上模的下表面與墊板2接觸,并且上模的側壁與支撐框架1接觸,此時在缺口7和螺母8的作用下,墊板2無法平移且支撐框架1和墊板2之間無法發生轉動,保證了在運輸過程中支撐框架1和墊板2不會出現松動的現象,能夠一直起到防止上模和下模全面接觸、防止上模和下模出現大面積磨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