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具體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針彎針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醫用彎針包括胰島素泵彎針,清洗彎針,輸液彎針,配藥彎針,而現有的醫用針彎針制作多采用人工手工進行加工或采用半手工的步驟,將直針折彎,制成彎針,但是這種全手工或半手工的加工往往具有認為的不可控制性,生產的醫用彎針也也容易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彎折的角度容易出現偏差,次品率大大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提供了一種醫用針彎針裝置,包括醫用針固定座和彎針機構,所述的彎針機構位于醫用針固定座的一側,所述的醫用針固定座上設有固定槽,醫用針的針管末端加緊固定在固定槽內,所述的彎針機構包括安裝座,所述的安裝座上設有將醫用針的針管折彎的折彎部,所述的折彎部與安裝座間活動配合,所述的折彎部的前端設有與針管接觸的折彎面,所述的折彎部與安裝座之間通過驅動缸連接,所述的折彎部包括折彎面與針管接觸使針管彎折的第一位置以及折彎面與針管分離的第二位置。
所述的折彎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間具有夾角。。
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間形成折彎面,所述的折彎面的夾角為鈍角。
所述的安裝座上設有傾斜設置的支座,所述的折彎部與傾斜設置的支座間平行設置。
所述的折彎部的背面設有與支座適配的缺口,所述的缺口與支座前端限位配合。
所述的支座的背部還設有背板,所述的驅動缸安裝在背板上,所述的驅動缸的驅動桿穿過背板與支座前端的折彎部連接。
所述的醫用針固定座包括兩塊夾片,所述的兩塊夾片之間形成固定槽,所述的醫用針的針管末端加緊固定在固定槽內。
所述的固定槽底部還設有滑移槽,所述的滑移槽內設有傳送機構,所述的醫用針插接在傳送機構上且與固定槽限位配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醫用針彎針裝置,包括醫用針固定座和彎針機構,彎針機構位于醫用針固定座的一側,醫用針固定座上設有固定槽,醫用針的針管末端加緊固定在固定槽內,彎針機構包括安裝座和將醫用針的針管折彎的折彎部折彎部與安裝座間活動配合,所述的折彎部的前端設有與針管接觸的折彎面,所述的折彎部與安裝座之間通過驅動缸連接,折彎部包括折彎面與針管接觸使針管彎折的第一位置以及折彎面與針管分離的第二位置,使醫用針的針管通過折彎部折彎形成所需的角度,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一次性可對多枚醫用針進行彎針操作,且彎針的角度精準,降低了產品的次品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醫用針固定座,2-彎針機構,11-固定槽,12-滑移槽,13-傳送機構,21-安裝座,22-折彎部,23-背板,24-折彎面,25-驅動缸,26-第一平面,27-第二平面,28-支座,29-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圖1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一種醫用針彎針裝置,包括醫用針固定座1和彎針機構2,所述的彎針機構2位于醫用針固定座1的一側,所述的醫用針固定座1上設有固定槽11,醫用針的針管末端加緊固定在固定槽11內,所述的彎針機構2包括安裝座21,所述的安裝座21上設有將醫用針的針管折彎的折彎部22,所述的折彎部22與安裝座21間活動配合,所述的折彎部22的前端設有與針管接觸的折彎面24,所述的折彎面24包括第一平面26和第二平面27,所述的第一平面26和第二平面27之間具有夾角。所述的第一平面26和第二平面27之間形成折彎面24,所述的折彎面24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的折彎部22與安裝座21之間通過驅動缸25連接,所述的折彎部22包括折彎面24與針管接觸使針管彎折的第一位置以及折彎面24與針管分離的第二位置。本發明通過折彎部使醫用針的針管折彎形成所需的角度,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一次性可對多枚醫用針進行彎針操作,且彎針的角度精準,降低了產品的次品率。
所述的安裝座21上設有傾斜設置的支座28,所述的折彎部22與傾斜設置的支座28間平行設置。所述的折彎部22的背面設有與支座28適配的缺口29,所述的缺口29與支座28前端限位配合。所述的支座28的背部還設有背板23,所述的驅動缸25安裝在背板23上,所述的驅動缸25的驅動桿穿過背板23與支座28前端的折彎部22連接。所述的醫用針固定座1包括兩塊夾片,所述的兩塊夾片之間形成固定槽11,所述的醫用針的針管末端加緊固定在固定槽11內。所述的固定槽11底部還設有滑移槽12,所述的滑移槽12內設有傳送機構13,所述的醫用針插接在傳送機構13上且與固定槽11限位配合。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