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領域,具體說是鍛造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制坯模具。
背景技術:
大型船機連桿、盤形及輪轂類鍛件中心均有孔型結構,此類鍛件產品的模鍛生產工藝包括:加熱、壓扁制坯、終鍛、切邊、沖孔、校正等工序,壓扁制坯后到終鍛定位準確性影響著鍛件填充質量,一般在制坯模具上設計與終鍛型腔中孔的結構和尺寸相對應的突起的定位型芯,在坯件上壓上凹槽便于在終鍛時定位,對于重量較輕、尺寸較小的鍛件,一般由操作者用夾鉗把壓扁的坯型進行翻轉把坯料凹槽放在終鍛下模突起的型芯上進行定位,操作相對簡單,但對于鍛件較重,尺寸較大的鍛件,操作者很難進行旋轉操作,常常造成坯料放偏,并且操作時間長坯料溫度降低,鍛件質量不穩定,為此需要設計一種具有定位的功能的制坯模具,在壓扁的坯件下模部位壓出定位槽,從而與終鍛下模型腔的結構和尺寸相對應,保證壓扁坯料在終鍛定位準確,消除翻轉操作,縮短操作時間,保證終鍛成形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機連桿鍛造制坯模具,該模具結構簡單,定位準確,便于操作,節省操作時間,鍛件質量穩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船機連桿鍛造制坯模具,適用于大型船機連桿、盤形件的壓扁制坯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浮動模,芯模,彈簧,下模底座,固定塊,導柱,螺栓,螺母;上模固定在壓力機的上滑塊上,下模底座固定在壓力機下工作臺上,固定塊固定在下模底座上,芯模下端固定在固定塊上;芯模的上端穿過下浮動模的通孔;所述下浮動模通過導柱與下模底座連接,下浮動模與下模底座間的導柱外側套設彈簧;下浮動模上端設置多個立柱;立柱與下浮動模的上面構成的輪廓與工件的外廓相似以便對工件定位;還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一端固定在下模底座上,另外一端穿過下浮動模后由螺母鎖定;限位螺栓外套設彈簧。
為保證受力均勻,所述立柱以芯模為圓心,均勻設置。
為進一步鎖緊工件,所述立柱側部設置多個貫通的螺紋孔,鎖緊螺栓旋緊在螺紋孔中并與工件抵接。
所述浮動鍛造制坯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將上模固定在壓力機上滑塊上;
2)將導柱從下模底上相應孔中穿過,將下模底座固定在下工作臺上;
3)將固定塊固定在下模底座上,彈簧穿入各個導柱和螺栓;
4)將芯模固定在下模底座上,將下浮動模平放,使芯模,導柱均穿過下浮動模相應的孔,將螺母與螺栓聯接,調整彈簧預壓縮量使芯模頂端要低于下浮動模上部定位槽表面約5mm;
5)生產時,將加熱好的坯料放在下浮動模的定位槽中,定位槽的形狀和尺寸與坯料一致;
6)啟動壓力機,上模在滑塊帶動下向下移動,壓住坯料上表面,并在壓力機滑塊持續壓下過程中,料段高度變小,并推動浮動模塊向下移動,彈簧進行壓縮,同時,由于芯模固定,芯模上表面逐漸突出下浮動模上表面向上對料段產生變形力,使工件相應部位壓出與芯模結構和尺寸相應的凹槽,當浮動模具接觸到定位塊時停止運動,上模在壓力作用下接觸到限位塊時,壓扁工作完成;
7)壓力機滑塊回程時,上模向上移動,下浮動塊在彈簧作用下向上移動,使芯模與坯料分離,直到回到初始位置,上模繼續上升,直到滑塊到達上死點,可以將坯料取出轉移到終鍛模具。
本發明的優點是:用于鍛造生產過程中制坯環節,對于大型船機連桿、盤形及輪轂類鍛件,壓扁制后到終鍛定位準確性影響著鍛件填充質量,這種具有定位的功能的制坯模具,在壓扁的坯件下模部位壓出定位槽,從而與終鍛下模型腔的結構和尺寸相對應保證壓扁坯料在終鍛定位準確,消除翻轉操作,縮短操作時間,保證終鍛成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塊;2-下模底座;3-彈簧;4-導柱;5-下浮動模;6-螺母;7-限位螺栓;8-芯模;9-上模;10-立柱,11–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述本發明。
本發明的主要內容包括:1)一種船機連桿鍛造制坯模具;2)一種船機連桿鍛造制坯模具的使用方法。
如圖1所示,一種船機連桿鍛造制坯模具,適用于大型船機連桿、盤形件的壓扁制坯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9,下浮動模5,芯模8,彈簧3,下模底座2,固定塊1,導柱4,螺栓7,螺母6;上模9固定在壓力機的上滑塊上,下模底座2固定在壓力機下工作臺上,固定塊3固定在下模底座2上,芯模8下端固定在固定塊1上;芯模8的上端穿過下浮動模5的通孔;所述下浮動模5通過導柱4與下模底座2連接,下浮動模5與下模底座2間的導柱4外側套設彈簧3;下浮動模5上端設置多個立柱10;立柱10與下浮動模5的上面構成的輪廓與工件的外廓相似以便對工件定位;還包括限位螺栓7,所述限位螺栓7一端固定在下模底座2上,另外一端穿過下浮動模5后由螺母6鎖定;限位螺栓7外套設彈簧3。
為保證受力均勻,所述立柱10以芯模8為圓心,均勻設置。
為進一步鎖緊工件,所述立柱10側部設置多個貫通的螺紋孔11,鎖緊螺栓旋緊在螺紋孔中并與工件抵接。
本發明的固定塊1不僅是作為芯模8的固定部件,還作為一種定位部件,當工件開始向下運動時,芯模首先在工件的下方形成與芯模形狀和位置相對應的凹槽,而且當下浮動模5的下端與固定塊1接觸后,限制了下浮動模5的進一步下移,因此,進入了壓扁步驟,此時,芯模8仍在工件中,這樣不僅保證了凹槽的形狀和位置不會因壓扁工藝而破壞,而且對工件進一步定位,保證了工件壓扁后的形狀的準確。
所述浮動鍛造制坯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將上模固定在壓力機上滑塊上;
2)將導柱從下模底上相應孔中穿過,將下模底座固定在下工作臺上;
3)將固定塊固定在下模底座上,彈簧穿入各個導柱和螺栓;
4)將芯模固定在下模底座上,將下浮動模平放,使芯模,導柱均穿過下浮動模相應的孔,將螺母與螺栓聯接,調整彈簧預壓縮量使芯模頂端要低于下浮動模上部定位槽表面約5mm;
5)生產時,將加熱好的坯料放在下浮動模的定位槽中,定位槽的形狀和尺寸與坯料一致;
6)啟動壓力機,上模在滑塊帶動下向下移動,壓住坯料上表面,并在壓力機滑塊持續壓下過程中,料段高度變小,并推動浮動模塊向下移動,彈簧進行壓縮,同時,由于芯模固定,芯模上表面逐漸突出下浮動模上表面向上對料段產生變形力,使工件相應部位壓出與芯模結構和尺寸相應的凹槽,當浮動模具接觸到定位塊時停止運動,上模在壓力作用下接觸到限位塊時,壓扁工作完成;
7)壓力機滑塊回程時,上模向上移動,下浮動塊在彈簧作用下向上移動,使芯模與坯料分離,直到回到初始位置,上模繼續上升,直到滑塊到達上死點,可以將坯料取出轉移到終鍛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