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化端面加工機。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零件的端面凹槽,常規的加工方法是用銑床銑削加工,而對于端面需要加工不同方向凹槽的零件,在對內和對外凹槽加工時,需要人手工控制,來使加工件和被加工件作用位置對應,因此生產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生產,還降低機加后產品尺寸的精度,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需要大量人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端面加工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因此生產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生產,還降低機加后產品尺寸的精度,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需要大量人工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化端面加工機,包括刀頭、進給輪、第一端面刀軸、進給軸、調節臂、鎖定輪、可調刀架、第二端面刀軸、工件供給機構、跟隨裝置、支撐塊、定位塊、液壓缸、旋轉輪和轉向傳動機構,所述刀頭的后方連接有進給輪,所述第一端面刀軸的下方固定有可調刀架,所述進給軸通過調節臂連接有鎖定輪,且鎖定輪的下方設置有液壓缸,所述第二端面刀軸的后方連接有進給軸,所述工件供給機構的下方安裝有跟隨裝置,所述支撐塊的下方設置有定位塊,所述液壓缸的右方固定有轉向傳動機構,且轉向傳動機構的下方設置有旋轉輪。
優選的,所述刀頭、進給輪、進給軸、調節臂和可調刀架均設置有兩個。
優選的,所述調節臂的可調節角度范圍為0-90°,且其關于鎖定輪中心軸對稱。
優選的,所述鎖定輪的運行方式為圓心軸向運行方式。
優選的,所述跟隨裝置關于液壓缸中心軸對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化端面加工機設有旋轉輪、調節臂和鎖定輪,可對工件行成一個X、Y、Z軸作用面,從上下和四周對工件進行作用,由跟隨裝置控制轉向傳動機構來實時跟隨工件情況,從而能準確調整作用方位,沒有傳動間隙,運動平穩,把控精準度高,工件供給機構可全自動化的完成工件供給、加工和輸出的流程,自動化程度高,可安裝于產線上,進行大批量生產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刀頭,2、進給輪,3、第一端面刀軸,4、進給軸,5、調節臂,6、鎖定輪,7、可調刀架,8、第二端面刀軸,9、工件供給機構,10、跟隨裝置,11、支撐塊,12、定位塊,13、液壓缸,14、旋轉輪,15、轉向傳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化端面加工機,包括刀頭1、進給輪2、第一端面刀軸3、進給軸4、調節臂5、鎖定輪6、可調刀架7、第二端面刀軸8、工件供給機構9、跟隨裝置10、支撐塊11、定位塊12、液壓缸13、旋轉輪14和轉向傳動機構15,刀頭1的后方連接有進給輪2,刀頭1、進給輪2、進給軸4、調節臂5和可調刀架7均設置有兩個,工作效率高,第一端面刀軸3的下方固定有可調刀架7,進給軸4通過調節臂5連接有鎖定輪6,調節臂5的可調節角度范圍為0-90°,且其關于鎖定輪6中心軸對稱,可帶動刀頭作用方向進行上下調整,且鎖定輪6的下方設置有液壓缸13,鎖定輪6的運行方式為圓心軸向運行方式,可帶動刀頭作用方向于圓徑范圍內調整,第二端面刀軸8的后方連接有進給軸4,工件供給機構9的下方安裝有跟隨裝置10,跟隨裝置10關于液壓缸13中心軸對稱,從輸入端和輸出端同時監控跟隨,保證無偏差,支撐塊11的下方設置有定位塊12,液壓缸13的右方固定有轉向傳動機構15,且轉向傳動機構15的下方設置有旋轉輪14。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自動化端面加工機時,液壓缸13將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帶動轉向傳動機構15工作,工件供給機構9將需要被加工的工件輸送至指定位置,跟隨裝置10控制轉向傳動機構15帶動鎖定輪6轉動到工件位置后鎖定第一端面刀軸3和第二端面刀軸8,進給軸4受力產生徑向進給力,通過第一端面刀軸3或第二端面刀軸8帶動進給輪2使刀頭1對工件進行端面加工,調節臂5可根據不同高度和方向的工件調節作用角度,這就是該自動化端面加工機的工作原理。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