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刀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端面用槽體成型鏜刀。
背景技術:
在端面上銑槽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刀具的要求非常高,特別是當銑槽尺寸較小時,其對刀具的要求更加嚴格,刀具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槽體的質量,并且也影響到刀具的使用壽命,如今的刀具對較大尺寸的槽體能夠很好的勝任,但是利于對鏡頭保護圈等小部件的端面進行銑槽時,難度較大,不利于快速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端面用槽體成型鏜刀,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緊湊,能夠針對小尺寸端面槽進行快速銑切,精度高,質量高。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端面用槽體成型鏜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底部上設置有刀刃,所述刀刃與刀柄之間還設置有連接底座,所述連接底座上設置有若干第一避空部,所述刀刃包括用于銑槽的前端面,所述前端面兩側的刀刃上設置有內側避空面和外側避空面,所述刀刃底部設置有端部避空面,所述端部避空面通過鈍化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前端面上設置有槽前角,所述槽前角與前端面之間形成一廢料斷槽,所述廢料斷槽設置在前端面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槽前角的角度為4-6度。
進一步的,所述內側避空面的避空角度為3度。
進一步的,所述外側避空面由若干依次設置的刃寬面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刃寬面的數量為3,分別為第一后角刃寬、第二后角刃寬和第三后角刃寬,所述第一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為7度,所述第二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為13度,第一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為30度。
進一步的,所述前端面兩側邊上還設置有第二避空部,所述第二避空部的避空角度為1度。
進一步的,所述端部避空面的避空角度為7-9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刀具具有較小的刀刃,能夠精確的對端面銑槽,通過對避空角度的設計,保證了刀具的強度和使用壽命和產品質量。廢料斷槽設計使得銑槽時,金屬廢料端部會頂入廢料斷槽內,通過高速轉動,金屬廢料會被頂斷,變成金屬屑,大大提高了銑槽時的順暢度,避免長條的金屬廢料對銑槽質量造成影響,也避免對刀具造成損壞,利于排屑。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中刀刃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圖3中刀刃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圖5中刀刃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6所示,一種端面用槽體成型鏜刀,包括刀柄1,刀柄底部上設置有刀刃2,刀刃與刀柄之間還設置有連接底座3,連接底座上設置有若干第一避空部4,刀刃包括用于銑槽的前端面5,前端面兩側的刀刃上設置有內側避空面6和外側避空面7,刀刃底部設置有端部避空面8,端部避空面通過鈍化處理,鈍化后能夠保持槽體內的光滑度。通過前端面與產品端面接觸,通過旋轉使得產品端面被前端面銑出槽體,由于是旋轉方式銑槽,因此外側避空面極為重要,需要避讓槽體內側壁,避免在旋轉時與槽體內壁接觸,導致尺寸變形,內側避空面也為了避免與槽體內壁接觸所設置;端部避空面則是為了避免刀刃底部與槽體底部接觸所設置,因此前端面是槽體尺寸形成的重要部分。
其中,前端面上設置有槽前角9,槽前角與前端面之間形成一廢料斷槽10,廢料斷槽設置在前端面底部,這樣在銑槽時,金屬廢料會沿槽前角方向移動,并頂到廢料斷槽內,由于刀刃繼續(xù)銑切金屬廢料繼續(xù)沿槽前角運動,導致金屬廢料在廢料斷槽斷裂,是的銑槽時只會產生顆粒狀金屬廢料,便于清理,為銑槽提供保障,避免長條的金屬廢料影響銑槽效果,提高精度和質量。槽前角的角度A為4-6度,過大的角度容易使金屬廢料藏于廢料斷槽內,無法掉落出來,導致將后續(xù)金屬廢料頂出廢料斷槽,無法實現斷料效果,角度過小則無法實現阻擋,該角度下效果良好。
內側避空面的避空角度B為3度,以保證完全能夠避讓槽體內壁,降低加工精度,便于生產,并且該角度不會導致刀刃變的過于單薄,不影響刀刃強度。
外側避空面由若干依次設置的刃寬面組成,避免采用一個面情況下,使得刀刃厚度變薄,影響刀刃強度。
刃寬面的數量為3,分別為第一后角刃寬11、第二后角刃寬12和第三后角刃寬13,第一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C為7度,第二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D為13度,第一后角刃寬的避空角度E為30度。通過三個面的避讓,能夠在有效避讓和刀刃強度之間得到平衡,該三個角度設計,通過無數次實驗得出,綜合效果優(yōu)良,有效保證加工精度和使用壽命;
前端面兩側邊上還設置有第二避空部,第二避空部的避空角度F為1度,在銑槽時,是從上至下的,因此前端面的最底部寬度距離就是槽體的寬度,而該處上方的邊由于無法完全消除銑槽時的微弱震動和偏移,會對槽體內壁造成一定影響,導致槽體尺寸精度下降,并且前端面兩側邊與槽體內壁接觸會造成一定的磨損量和水平方向的反力,影響刀刃強度。
端部避空面的避空角度G為7-9度,避免與槽體底部接觸,影響光滑度。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