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零件加工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端面孔定位的翻轉機構。
背景技術:
現在工廠中大部分對機械加工零件實現翻轉:端蓋有多孔和端部槽類的產品,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分多工序機床對產品進行加工,一般是由人工從前工序機器中取出工件,放入周轉箱中,再由周轉箱轉移到下工序由人工將工件翻轉放置機器工裝定位上加工完成的,在大批量生產中,人工操作的單一重復動作高,容易放錯工件造成加工不良或者損壞設備,勞動強度大,不利于節省成本,而且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效率低,自動化程度比較低,且人工操作難以精確打到指定位置,不夠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且翻轉穩定性高的加工定位翻轉機構。
一種加工定位翻轉機構,包括底板,底板上方安裝有旋轉氣缸,旋轉氣缸與擺臂連接,擺臂末端包括夾緊氣缸,旋轉氣缸可旋轉并帶動夾緊氣缸上的夾爪抓取放置臺上的待翻轉工件,待翻轉工件包括端面上的通孔,電機驅動齒輪轉動,齒輪轉動帶動齒輪上方的放置臺轉動,激光發射傳感器和激光接收傳感器位于放置臺的上下兩側,激光發射傳感器和激光接收傳感器之間的對射連線穿過放置臺,放置臺一側安裝有可檢測待翻轉工件有無的感應裝置。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激光發射傳感器發射的激光貫穿翻轉件中的通孔后到達激光接收傳感器,電機停止工作,放置平臺停止轉動,完成定位,旋轉氣缸上的夾爪抓取翻轉件轉動到指定位置,該端面孔定位的翻轉機構可用以更換不同規格的產品,完成翻轉,無需手動更換定位夾具,具有結構簡單、可自動定位且翻轉穩定性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表示端面孔定位的翻轉機構的立體圖。
圖2表示端面孔定位的翻轉機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以下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
一種加工定位翻轉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底板1,側板2,底板1上方安裝有旋轉氣缸3,旋轉氣缸3固定連接在側板2上,旋轉氣缸3與擺臂連接,擺臂末端包括夾緊氣缸4,旋轉氣缸3可旋轉并帶動夾緊氣缸4上的夾爪抓取放置臺上的待翻轉工件12,待翻轉工件12包括端面上的通孔,電機7驅動齒輪8轉動,齒輪8轉動帶動齒輪8上方的放置臺轉動,激光發射傳感器9和激光接收傳感器10之間的對射連線穿過放置臺,放置臺一側安裝有可檢測待翻轉工件12有無的感應裝置11。
當放置臺一側安裝的感應裝置11感應到放置臺上的待翻轉工件12后,電機7啟動,驅動齒輪8轉動,齒輪8轉動帶動放置臺上的待翻轉工件12運動,待翻轉工件12中的通孔的方向為垂直方向,激光發射傳感器9發射激光,當激光穿過待翻轉工件12中的通孔,并被激光接收傳感器10接收后,電機7停止工作,放置臺靜止,待翻轉工件12完成定位,隨后旋轉氣缸3啟動,擺臂末端的夾緊氣缸4移動,夾爪抓取待翻轉工件12,擺臂回旋完成翻轉。
上述操作使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放置臺一側安裝的感應裝置11感應到放置臺上的待翻轉工件12后,電機7啟動,激光接收傳感器10接收從待翻轉工件12通孔中穿過的激光,電機7停止工作,待翻轉工件12完成定位后旋轉氣缸3啟動,上述實現方式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不再詳細說明。
所述齒輪8下方與伸縮氣缸5固定連接,更換待翻轉工件12的規格種類,通孔的相對位置定會發生變化,因此激光發射傳感器9和激光接收傳感器10可設置多個,如圖1,立柱6上固定連接的三個激光接收傳感器10,伸縮氣缸5上也有和其位置相對的激光接收傳感器10,可根據實際需求,在激光發射傳感器9和激光接收傳感器10中各自擇一打開。伸縮氣缸5利于將此定位翻轉機構和前一道工序緊密完美銜接,前一道工序完成后,伸縮氣缸5上升,放置臺到達夾緊氣缸4上的夾爪的活動范圍內,完成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夾取,待夾爪夾取到待翻轉工件12后,伸縮氣缸5下降,避免了夾爪在退回的過程中對放置臺的刮蹭,防止了該翻轉機構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