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上下料機械手數控機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人力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供應需求,在機床的加工過程中,傳統方式為通過人工將工件通過主軸卡盤卡緊,再對工件進行切削,切削完成后,再通過人工將工件取下,再將待加工的工件安裝進卡盤內,在這個過程中機床停歇的時間太長,工作不連續,導致生產效率嚴重降低,并且人工安裝工件精度低,會降低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人工操作會導致機械受損和人工受傷等問題,因此必須做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料機械手數控機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上下料機械手數控機床,包括上料裝置、機械手和機床本體,所述機床本體包括拖板和主軸卡盤,所述拖板滑動安裝于機床本體內,拖板通過伺服電機驅動,且拖板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刀具;
所述機床本體前端設有控制面板,機床本體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橫向絲桿,所述橫向絲桿上安裝有沿著橫向絲桿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的橫向驅動電機,且橫向驅動電機的前端固定安裝有縱向驅動電機,所述縱向驅動電機固定安裝有縱向絲桿;
所述縱向絲桿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包括兩個成直角布置的夾頭和轉動電機,且轉動電機的轉軸與兩個夾頭的交匯點成固定連接;
所述機械手的下方設有上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的上端設有轉盤,且轉盤的下端中部固定連接有旋轉驅動裝置,所述轉盤的上端面沿著其周向均勻布置有豎桿,所述豎桿的堆垛有工件,且豎桿的下端外圍設有推桿孔位,所述推桿孔位內貫穿連接有推桿,且推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步進電機。
優選的,所述豎桿的上端為錐形設置。
優選的,所述推桿孔位沿著豎桿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
優選的,所述機床本體的四周為封閉設置。
優選的,所述機床本體的上端設有孔位。
優選的,所述機床本體的外圍設有箱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上下料機械手數控機床,設有上料裝置,可將工件堆在豎桿上,并將豎桿圓周陣列布置,可提高此上料裝置對工件的承載量,增大人工對上料裝置上料的周期,無需長時間的人工看管,并且通過轉盤的方式存放工件,可大大降低空間占有面積,提高空間利用率,設有兩個相互垂直布置的夾頭,夾頭可同時夾取兩個工件,然后通過橫向絲桿和縱向絲桿將工件移動到機床本體內,先將已經加工好了的工件取下,在將待加工的工件裝入主軸卡盤內,可實現工件的快速拆卸和安裝,可使機床連續不間斷的工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時間,并且工件的安裝更加精準,工件的切削精度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并減少了人為損耗,同時切削速度可調,加工時間可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0、上料裝置;11、轉盤;12、推桿孔位;13、豎桿;14、工件;20、機械手;21、夾頭;22、轉動電機;30、縱向絲桿;40、縱向驅動電機;50、橫向驅動電機;60、橫向絲桿;70、控制面板;80、機床本體;81、拖板;82、主軸卡盤;83、孔位;84、箱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上下料機械手數控機床,包括上料裝置10、機械手20和機床本體80,所述機床本體80包括拖板81和主軸卡盤82,所述拖板81滑動安裝于機床本體80內,拖板81通過伺服電機驅動,且拖板81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刀具;
所述機床本體80前端設有控制面板70,機床本體80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橫向絲桿60,所述橫向絲桿60上安裝有沿著橫向絲桿60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的橫向驅動電機50,且橫向驅動電機50的前端固定安裝有縱向驅動電機40,所述縱向驅動電機40固定安裝有縱向絲桿30;
所述縱向絲桿30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機械手20,所述機械手20包括兩個成直角布置的夾頭21和轉動電機22,且轉動電機22的轉軸與兩個夾頭21的交匯點成固定連接;
所述機械手20的下方設有上料裝置10,所述上料裝置10的上端設有轉盤11,且轉盤11的下端中部固定連接有旋轉驅動裝置,所述轉盤11的上端面沿著其周向均勻布置有豎桿13,所述豎桿13的堆垛有工件14,且豎桿13的下端外圍設有推桿孔位12,所述推桿孔位12內貫穿連接有推桿,且推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步進電機。
其中,所述豎桿13的上端為錐形設置,可方便工件14的安放。
其中,所述推桿孔位12沿著豎桿13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可避免工件14產生傾覆力矩而與豎桿13產生劇烈摩擦。
其中,所述機床本體80的四周為封閉設置,可保護周圍環境不受工件14的加工的干擾。
其中,所述機床本體80的上端設有孔位83,可方便機械手20將工件14運輸到機床本體80內。
其中,所述機床本體80的外圍設有箱門84。
工作原理:先通過人工將工件14堆放在豎桿13上,然后啟動機器,推桿穿過推桿孔位12將工件14從下向上托起,同時縱向驅動電機40驅動縱向絲桿30下移,然后機械手20的一個夾頭21直接抓取一個工件14,另一個夾頭21通過轉動電機22旋轉一百八十度后再夾取一個工件14,然后通過縱向驅動電機40和橫向驅動電機50的聯合驅動,將機械手20運輸到機床本體80內,將工件14安裝入主軸卡盤82內,然后等待工件14完成加工,再將加工好的工件14用閑置的夾頭21取下,再將另一個夾頭21上的待加工工件14裝入主軸卡盤82內,在這個工件14被加工的過程中,機械手20將已經加工好的工件12運回并安放在另一個豎桿13上,再通過夾頭21夾取一個未加工的工件14并運送至機床本體80內。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