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輪蓋加工,具體為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
背景技術:
1、輪蓋又稱車輪蓋或輪轂蓋,輪轂里面接著傳動軸,是靠一個大螺絲緊固的,有的車子螺絲上還會穿一個卡子以防止螺絲活動,外面再套一個蓋子,這個蓋子就是輪轂蓋,蓋起來對大螺絲有防銹防水的作用,因為這樣就水就不容易腐蝕螺絲,而在輪蓋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翻轉裝置對其進行固定,以便于銑床對輪蓋進行銑削加工,但現有的夾持固定裝置多為由外向內進行夾持固定,占用空間大,因此我們推出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
2、現有專利(公開號:cn213438496u)公開了一種可多角度夾持的汽車輪轂蓋模架多角度翻轉機構,包括機體和復位彈簧,所述機體的底端設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一側上端分布有第一翻轉圈,所述第一翻轉圈和底座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軸,且第一翻轉圈的另一側分布有第二翻轉圈,所述第一翻轉圈的上下兩側內壁設置有夾持機構,所述底座的內側一端設置有傳動機構,且底座的內側另一端設置有第一從動軸,該可多角度夾持的汽車輪轂蓋模架多角度翻轉機構設置有連接軸,連接軸設置有四個,連接軸與旋轉軸構成固定連接,由于第一翻轉圈通過連接軸與機體構成旋轉結構,因此當旋轉軸旋轉時,帶動連接軸與第一翻轉圈同步旋轉,以便對汽車輪轂蓋進行加工。發明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存在如下問題:1、現有的夾持固定裝置多為由外向內進行夾持固定,占用空間大;2、現有設備在對輪蓋進行夾持時需要手動旋轉把手帶動螺栓和夾持塊來對輪蓋進行固定,固定速度慢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頂部右側分別設有翻轉組件和l板,所述翻轉組件的左側底部設有內撐組件,所述內撐組件的外側貼合有輪蓋。
2、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翻轉組件包括固定連接在工作臺的頂部右側的氣缸,所述氣缸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升降塊,所述升降塊的中部轉動連接有第一連接軸,所述第一連接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的一側嚙合有齒條,所述第一連接軸遠離齒輪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翻轉臂,所述升降塊的豎直方向貫穿有兩個導桿。
3、進一步優選的,兩個所述導桿之間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塊通過兩個導桿構成滑動限位結構,所述升降塊底部的氣缸行程與齒條的行程一致,且齒條的行程為齒輪周長的一半。
4、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內撐組件包括固定連接在翻轉臂底部的頂板,所述頂板的底部與三個連接柱的頂端之間固定連接,且三個連接柱的底端之間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開設有三個滑槽,三個所述滑槽的中部均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靠近底板的一側與連接桿的一端之間固定連接,且連接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內撐條,所述滑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豎桿,所述豎桿滑動連接在弧形槽的內部,所述弧形槽開設在蝸輪的中部,所述蝸輪的一側嚙合有蝸桿,所述蝸桿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之間固定連接。
5、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內撐條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內撐條等角分布在底板的外側,三個所述內撐條均為弧形結構。
6、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蝸輪與底板之間通過第二連接軸相連接,且第二連接軸的中軸線與蝸輪和底板的中軸線相重合。
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8、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內撐組件來最終帶動三個內撐條對輪蓋進行內撐固定,相較于傳統的外部夾持機構,內撐式夾持機構更加節省空間。
9、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電機帶動蝸桿旋轉,蝸桿旋轉會帶動蝸輪轉動,此時蝸輪上的弧形槽也會同步旋轉,使弧形槽內的豎桿進行移動,但又由于豎桿底端的滑塊受到滑槽的限位,因此豎桿只能帶動滑塊沿著滑槽進行直線運動,從而帶動外側的三個內撐條對輪蓋進行內撐夾持,并且該內撐組件采用電機、蝸輪和蝸桿配合,能夠同時帶動三個內撐條快速對輪蓋內壁進行支撐,相較于傳統的手動式夾持更加快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1.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包括工作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右側分別設有翻轉組件(3)和l板(2),所述翻轉組件(3)的左側底部設有內撐組件(4),所述內撐組件(4)的外側貼合有輪蓋(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組件(3)包括固定連接在工作臺(1)的頂部右側的氣缸(301),所述氣缸(30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升降塊(302),所述升降塊(302)的中部轉動連接有第一連接軸(303),所述第一連接軸(30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齒輪(304),所述齒輪(304)的一側嚙合有齒條(305),所述第一連接軸(303)遠離齒輪(30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翻轉臂(306),所述升降塊(302)的豎直方向貫穿有兩個導桿(30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導桿(307)之間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塊(302)通過兩個導桿(307)構成滑動限位結構,所述升降塊(302)底部的氣缸(301)行程與齒條(305)的行程一致,且齒條(305)的行程為齒輪(304)周長的一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撐條(407)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內撐條(407)等角分布在底板(403)的外側,三個所述內撐條(407)均為弧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蓋多工位銑削內撐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4010)與底板(403)之間通過第二連接軸(4013)相連接,且第二連接軸(4013)的中軸線與蝸輪(4010)和底板(403)的中軸線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