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切割工具,特別是一種雙金屬帶鋸條。
背景技術:
1、雙金屬帶鋸條,指齒尖和齒背為不同材料,且齒尖焊接在齒背背上加工而成的帶鋸條,通常齒尖材料為高速鋼,齒背材料為彈簧鋼。其齒部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紅硬性,使得雙金屬帶鋸條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金屬鋸切,常用于切割結構鋼、合金鋼、軸承鋼、不銹鋼、模具鋼、合金鋼和鋁合金等材料。應對不同鋸切材料和材料結構時,可通過改變齒尖結構和齒尖排布來提高鋸切效率,以及避免鋸切過程中出現的崩齒、拉齒和鋸斜等問題。
2、中國專利號cn201620971260.8提供了及一種斷續鋸切加強抗拉型的帶鋸條,包括鋸片體、固定于鋸片體上的若干鋸齒;所述鋸齒是沿該鋸片體的長度方向成組排列,各組中的對應鋸齒具有相同的形狀和排布順序;各組中的鋸齒均為三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鋸片體與鋸齒固定連接,增加了帶鋸條整體牢固強度;提供一種斷續鋸切加強抗拉型的帶鋸條;適合鋸切型鋼,薄壁圓管的理想鋸條;提高鋸削精度和使用壽命。該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特殊齒形的斷續鋸切加強抗拉型的帶鋸條,以降低帶鋸條在鋸切型鋼、薄壁圓管時引起的打齒和鋸帶消耗。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鋸切成捆材料的高負載環境下,單金屬帶鋸條的鋸齒容易斷裂,對鋸條的損耗很大,并且鋸切過程中鋸切屑不容易排除,導致帶鋸條積熱嚴重,降低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使用單金屬帶鋸條鋸切成捆材料時容易發生的拉齒、崩齒和鋸斜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不易拉齒、崩齒和鋸斜,鋸切成捆材料時鋸切效率更高,避免過度切深或振動造成的齒尖損壞,且使用壽命更長的雙金屬帶鋸條。
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3、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包括鋸條主體和鋸齒結構,所述鋸齒結構通過焊縫固定連接在所述鋸條主體一邊沿上,所述鋸齒結構包括若干齒組,若干所述齒組連續排列為一個鋸齒周期,所述鋸齒主體和所述鋸齒結構上設有齒溝,所述齒組設有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并且所述第二鋸齒在鋸切方向上位于第一鋸齒后方。所述鋸齒結構由具有周期且連續排列的所述齒組組成,所述鋸齒機構通過所述焊縫固連在所述鋸條主體上。所述齒組由前后兩個鋸齒組成,分別是所述第一鋸齒和所述第二鋸齒,所述第一鋸齒在鋸切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鋸齒前側。
4、進一步地,所述齒組包括周期齒組和間隔齒組,所述間隔齒組設于所述鋸齒周期的首端和/或尾端,同一周期內至少設有三個所述周期齒組,所述齒溝包括設于所述周期齒組沿鋸切方向前側的周期齒溝,設于所述間隔齒組沿鋸切方向前側的間隔齒溝,設于所述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間的小齒溝,所述齒溝為弧形或弧形與直線拼接形成。所述間隔齒溝設于所述鋸齒周期的首端或尾端,也可在首端和尾端同時設置。
5、進一步地,所述周期齒溝包括位于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一位的第一齒溝,位于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二位的第二齒溝,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三位的第三齒溝,所述第一齒溝由圓弧構成,所述第二齒溝和第三齒溝由位于溝谷的直線和兩段圓弧構成,所述間隔齒溝由圓弧構成,并且所述第一齒溝,第二齒溝和第三齒溝寬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齒溝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齒溝、所述第三齒溝和所述間隔齒溝。
6、進一步地,所述周期齒溝和所述間隔齒溝的溝谷位于所述焊縫遠離所述鋸齒結構一側,所述小齒溝的溝谷位于所述焊縫遠離所述鋸條主體一側。所述周期齒溝和所述間隔齒溝的深度超過所述焊縫,即銑削時銑透;所述小齒溝的深度不超過所述焊縫,即銑削時不銑透。
7、可選地,所述第一齒溝的深度范圍是0.6mm~1.0mm,所述間隔齒溝,所述第二齒溝和所述第三齒溝的深度范圍是1.0~1.5mm,所述小齒溝的深度范圍是0.4mm~0.6mm。
8、優選地,所述第一鋸齒的高度范圍是1.0mm~1.5mm,所述第一鋸齒高于所述第二鋸齒,且所述第一鋸齒與第二鋸齒的高度差值范圍是0.08mm~0.12mm。
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鋸齒的前刀面包括成傾斜直線的第一前刀面,呈圓弧狀的第一圓弧,所述第一前刀面與所述第一圓弧銜接,所述第一圓弧通過位于所述焊縫上的過渡圓弧與前一所述齒溝的弧線銜接,所述第一鋸齒的后刀面為傾斜直線的第一后刀面,所述第二鋸齒的前刀面為直線的第二前刀面,所述第二鋸齒的后刀面包括為傾斜直線并相銜接的第二后刀面和第三后刀面,所述第三后刀面經一過渡直線與后一所述齒溝的弧線銜接。
10、優選地,所述第一前刀面的角度范圍是5°~7°,所述第一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27°~32°,所述第二前刀面豎直,所述第二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27°~32°,所述第三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56°~64°。
1.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包括鋸條主體和鋸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結構通過焊縫固定連接在所述鋸條主體一邊沿上,所述鋸齒結構包括若干齒組,若干所述齒組連續排列為一個鋸齒周期,所述鋸齒主體和所述鋸齒結構上設有齒溝,所述齒組設有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并且所述第二鋸齒在鋸切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鋸齒后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齒組包括周期齒組和間隔齒組,所述間隔齒組設于所述鋸齒周期的首端和/或尾端,同一周期內至少設有三個所述周期齒組,所述齒溝包括設于所述周期齒組沿鋸切方向前側的周期齒溝,設于所述間隔齒組沿鋸切方向前側的間隔齒溝,設于所述第一鋸齒和所述第二鋸齒間的小齒溝,所述齒溝為弧形或弧形與直線拼接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齒溝包括位于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一位的第一齒溝,位于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二位的第二齒溝,位于同一周期鋸切方向上第三位的第三齒溝,所述第一齒溝的溝谷為圓弧,所述第二齒溝和第三齒溝的溝谷由直線和圓弧拼接形成,所述間隔齒溝的溝谷為圓弧,并且所述第一齒溝,第二齒溝和第三齒溝寬度依次增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齒溝和所述間隔齒溝的溝谷位于所述焊縫遠離所述鋸齒結構一側,所述小齒溝的溝谷位于所述焊縫遠離所述鋸條主體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溝的深度范圍是0.6mm~1.0mm,所述間隔齒溝,所述第二齒溝和所述第三齒溝的深度范圍是1.0~1.5mm,所述小齒溝的深度范圍是0.4mm~0.6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鋸齒的高度范圍是1.0mm~1.5mm,所述第一鋸齒高于所述第二鋸齒,且所述第一鋸齒與第二鋸齒的高度差值范圍是0.08mm~0.12mm。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鋸齒的前刀面包括成傾斜直線的第一前刀面,呈圓弧狀的第一圓弧,所述第一前刀面與所述第一圓弧銜接,所述第一圓弧通過位于所述焊縫上的過渡圓弧與前一所述齒溝的弧線銜接,所述第一鋸齒的后刀面為傾斜直線的第一后刀面,所述第二鋸齒的前刀面為直線的第二前刀面,所述第二鋸齒的后刀面包括為傾斜直線并相銜接的第二后刀面和第三后刀面,所述第三后刀面經一過渡直線與后一所述齒溝的弧線銜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刀面的角度范圍是5°~7°,所述第一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27°~32°,所述第二前刀面豎直,所述第二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27°~32°,所述第三后刀面的角度范圍是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