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車輪的鑄造成形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結合消失模技術和差壓鑄造技術的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鋁合金車輪的鑄造成形方式以低壓鑄造和重力鑄造作為主流技術。低壓鑄造技術憑借其相對低廉的設備、模具成本在國內及歐洲廠商應用較多,重力鑄造技術主要是日本企業應用,但是重力相對厚大的冒口而言,其材料利用率較低,又拉升了其鋁合金車輪的制造成本。在保障鑄件內在品質的同時,尋找降低制造成本的鑄造成形裝置成為業內的共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升鋁車輪的性能品質和降低制造成本的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包括加壓罩、透氣封板、砂箱、定位鑲塊、設備下臺板、差壓鑄造爐、冷卻鑲塊、過濾網、澆口杯、升液管。差壓鑄造爐與砂箱之間設置設備下臺板,加壓罩設置在透氣封板上,并與砂箱組成封閉空間,定位鑲塊設置在設備下臺板上,用于固定鋁車輪鑄件,過濾網、澆口杯、升液管組成一體,用于鋁液從爐內壓入砂箱。冷卻鑲塊設置在鋁車輪鑄件輪緣邊緣處。將已發泡好的白模置入砂箱內,并以一定比例的干砂和鋼丸混合后填入砂箱內, 在振實后安裝透氣封板后,裝入差壓鑄造設備臺板上。合上加壓罩,爐內氣體開始增壓,氣壓將鋁液壓入砂箱內,并逐步取代白模位置,充填成形。白模受高溫鋁液氣化后由加壓罩負壓吸氣后排出砂箱。待充型完成后,加壓罩內氣壓迅速反轉,由負壓轉為正壓,此時鑄件在加壓罩內向下的氣壓和爐內向上的氣壓共同作用的壓力差下完成結晶凝固過程,得到完好的鑄件。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降低了鑄造模具制作及使用成本,僅用一套發泡模具即可;改善了鑄件性能品質,應用差壓技術的鑄件在增壓結晶下力學性能可提高50%,輪緣部位接近鍛造水平;提高了鋁車輪材料利用率,因輪輞中部和輪輻背腔均無需要加工,且輪輞部位可鑄造最小壁厚4mm,其材料利用最高可達到9096,相比低壓鑄造方法,提高至少20個百分點。從整體上看,鋁合金車輪消失模差壓鑄造成形方法在改善鑄件性能品質的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
圖1鋁合金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示意圖。圖中1-加壓罩;2-透氣封板;3-砂箱;4-定位鑲塊;5-設備下臺板;6_差壓鑄造爐;7-冷卻鑲塊;8-鋁車輪鑄件;9-過濾網;10-澆口杯;11-升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包括加壓罩1、透氣封板2、砂箱3、定位鑲塊4、設備下臺板5、差壓鑄造爐6、冷卻鑲塊7、過濾網9、澆口杯10、升液管11。差壓鑄造爐6與砂箱3之間設置設備下臺板5,加壓罩1設置在透氣封板2上,并與砂箱3組成封閉空間,定位鑲塊4設置在設備下臺板5上,用于固定鋁車輪鑄件8,過濾網 9、澆口杯10、升液管11組成一體,用于鋁液從爐內壓入砂箱。冷卻鑲塊7設置在鋁車輪鑄件輪緣邊緣處。鑄件在砂箱內的整體冷卻是憑借干砂內混有一定比例的鋼丸,鋼丸可以迅速吸收鑄件結晶凝固過程中釋放的熱量,且冷卻均勻。但是在某些熱接處仍需要必要的手段。厚大的內輪緣部位,是鑄件順序凝固最開始的地方,但是由于該法成形的鑄件在內輪緣的厚度相對輪輞要大得多,容易出現冷卻不及時,造成縮松缺陷的可能。針對鋁車輪的消失模差壓鑄造成形的特點,在該位置上添加一個鋁基材料的冷鐵,在鋁液填充至內輪緣處后,該冷鐵可迅速吸收熱量,加快其結晶凝固速度,最終與鑄件熔合在一起,隨之在機加工序去除。
權利要求1.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包括加壓罩(1)、透氣封板(2)、砂箱(3)、定位鑲塊(4)、設備下臺板(5)、差壓鑄造爐(6)、冷卻鑲塊(7)、過濾網(9)、澆口杯(10)、升液管(11),其特征在于差壓鑄造爐(6)與砂箱(3)之間設置設備下臺板(5),加壓罩(1)設置在透氣封板 (2)上,并與砂箱(3)組成封閉空間,定位鑲塊(4)設置在設備下臺板(5)上,過濾網(9)、澆口杯(10)、升液管(11)組成一體,冷卻鑲塊(7)設置在鋁車輪鑄件輪緣邊緣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車輪消失模鑄造裝置,包括加壓罩、透氣封板、砂箱、定位鑲塊、設備下臺板、差壓鑄造爐、冷卻鑲塊、過濾網、澆口杯、升液管。差壓鑄造爐與砂箱之間設置設備下臺板,加壓罩設置在透氣封板上,并與砂箱組成封閉空間,定位鑲塊設置在設備下臺板上,用于固定鋁車輪鑄件,過濾網、澆口杯、升液管組成一體,用于鋁液從爐內壓入砂箱。冷卻鑲塊設置在鋁車輪鑄件輪緣邊緣處。
文檔編號B22D18/04GK202087775SQ201120205930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8日
發明者萬雅春, 朱霖, 李洪彪, 李甲天, 杜德喜 申請人:中信戴卡輪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