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鋁車輪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鑄造車輪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鋁合金車輪鑄造生產過程中,會在模具縫隙的位置出現進鋁的情況。鋁液凝固后如果連接在毛坯上就形成飛邊,如果粘接在模具上就行成了粘鋁。鑄造毛坯上有較大飛邊,需要現場操作手去除,影響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如果粘接在模具上,會加劇形成飛邊和粘鋁的問題,甚至會造成鑄造廢品,而且由于模具粘鋁難以去除,將模具維護造成較大的困難,同時模具粘鋁的清除過程會造成模具的磨損,增大模具間隙,形成更嚴重的飛邊和粘鋁問題。目前模具飛邊和和粘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邊模在合模后并不是處于垂直水平面的狀態,而是頂端向外傾斜,在邊模與頂模配合的垂直面以及邊模與底模配合的水平面處都形成一個間隙。鋁液充型過程中進入這兩個間隙就形成的飛邊和粘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減少毛坯飛邊和模具粘鋁,減低去除毛坯飛邊和模具維護的人力成本和勞動強度,改善生產過程中的流暢性,為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提供支持。本實用新型專利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包括上模頂板、上模、下模、邊模,上模頂板上安裝4個彈簧壓片,每塊邊模對應I個。所述彈簧壓片厚度為3-5mm,材質為30W4Cr2VA彈簧鋼或者其他耐高溫彈簧鋼。彈簧壓片通過螺栓固定在上模頂板上,分別作用在每塊邊模的兩側。彈簧壓片與邊模之間存在2-5mm的過盈度。這樣通過彈簧壓片的彈力保證邊模與底模的水平配合面緊密配合。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上模頂板上安裝8個彈簧壓片,每塊邊模對應2個彈簧壓片。這樣模具合模后,邊模在彈簧壓片的作用下,邊模合模到位,并與上底模配合面不會因為向外傾斜翹起而形成間隙,減少了毛坯飛邊和模具粘鋁的現象。本方案設計難度不大,模具制作精度要求不高,受模具磨損情況影響小,并且現場調解簡單易行。在實際使用中有效地減少了毛坯飛邊和模具粘鋁情況的發生,提高的生產的順暢性,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邊模和上模配合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圖中:1_上模頂板,2-上模,3-邊模,4-彈簧壓片。
具體實施方案[0012]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包括上模頂板1、上模2、下模、邊模3,上模頂板I上安裝4個彈簧壓片4,每塊邊模3對應I個,所屬彈簧壓片4厚度為3-5mm,材質為30W4Cr2VA彈簧鋼或者其他耐高溫彈簧鋼。彈簧壓片4通過螺栓固定在上模頂板I上。彈簧壓片4與邊模3之間存在2-5_的過盈度。這樣通過彈簧壓片的彈力保證邊模與底模的水平配合面緊密配
八
口 ο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安裝的彈簧壓片為8個,每塊邊模3對應2個彈簧壓片。
權利要求1.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包括上模頂板(I)、上模(2)、下模、邊模(3),其特征在于:上模頂板(I)上安裝4個彈簧壓片(4),每塊邊模(3)對應I個,彈簧壓片(4)與邊模(3)之間存在2-5mm的過盈度。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頂板(I)上安裝8個彈簧壓片(4 ),每塊邊模(3 )對應2個彈簧壓片。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其特征在于:彈簧壓片(4)厚度為3-5mm,材質為30W4Cr2VA彈簧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的鋁車輪模具,包括上模頂板(1)、上模(2)、下模、邊模(3),上模頂板(1)上安裝4個彈簧壓片(4),每塊邊模(3)對應1個,彈簧壓片(4)與邊模(3)之間存在2-5mm的過盈度。彈簧壓片(4)厚度為3-5mm,材質為30W4Cr2VA彈簧鋼。這樣模具合模后,邊模在彈簧壓片的作用下,邊模合模到位,并與上底模配合面不會因為向外傾斜翹起而形成間隙,減少了毛坯飛邊和模具粘鋁的現象。在實際使用中有效地減少了毛坯飛邊和模具粘鋁情況的發生,提高的生產的順暢性,降低了人工成本。
文檔編號B22C9/28GK203030840SQ20132005920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3日
發明者王志學, 劉志平, 李甲天 申請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