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連桿,特別是涉及一種用在鋁壓鑄給湯機上的湯勺連桿。
背景技術:
鋁壓機工件需要鋁壓鑄機、電爐坩堝和給湯機等加工設備,給湯機是用湯勺從電爐坩堝中提取鋁熔液并送到鋁壓鑄機模具的注射口,再由鋁壓鑄機壓鑄成型。在鋁壓鑄給湯機中有一根傳遞動力的連桿,該連桿為豎直工作,下一頭連接電機帶動的傳動軸,上一頭連接湯勺軸,上、下連桿孔大小相同,所以已有技術的連桿采用鋼管焊接制成,加工比較省力,但由于鋁壓鑄的工件大小不同,每次加工一只工件需要一勺提取足量鋁熔液,所以鋁熔液很重,連桿的受力很大,又加上是豎直運行,已有兩頭大小相同的連桿機械強度差,上、下重量不平衡,運行不平穩,工作時產生搖晃、抖動,導致鋁熔液波動外溢,一是鋁熔液一旦外溢后重量(份量)達不到要求,影響產品質量;二是高溫鋁熔液外溢危險性大,一旦飛濺到人體,產生燙傷事故,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具有配重結構,使連桿在工作時受力平衡,運動平穩,避免搖晃,保證送料質量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連桿體,連桿體的一頭制有甲連桿孔,另一頭制有乙連桿孔,甲、乙兩連桿孔的孔徑相等,甲連桿孔經中心相割外端為連桿蓋,連桿蓋與連桿體經螺釘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連桿孔一頭桿體的寬度B大于乙連桿孔一頭的桿體寬度C,B C為1.5以上,在連桿蓋與桿體的連接配合處制有丙凸臺和丁凸臺,丙凸臺的厚度E大于丁凸臺的厚度F,丙凸臺和丁凸臺的頂部與甲連桿孔的中心線相重疊,在丙凸臺和丁凸臺的各自外側為凹分割面,丙凸臺和丁凸臺與桿體的連接邊相接觸,凹分割面與桿體的連接邊的間隙G為0. 2毫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以高性能的鋼材制成連桿體,連桿體的一頭為甲連桿孔,甲連桿孔與電機帶動的傳動軸相配合,另一頭為乙連桿孔與湯勺軸相配合,甲、乙兩個連桿孔的孔徑大小相等,在甲連桿孔的一頭由桿體和連桿蓋所組成,甲、 乙連桿孔雖然是等徑,但甲連桿孔一頭的桿體寬度B部分很大,而乙連桿孔一頭的桿體寬度C小很多,B與C相比相差1. 5倍以上,因為工作時甲連桿孔的一頭在下方,乙連桿孔的一頭在上方,上小下大,甲頭起配重作用,保持重力平衡,運行平穩,機械強度高,與整個鋁壓鑄給湯機配合協調,不抖動,避免了勺中鋁熔液波動外溢,保證鑄鋁量,保證工件質量,同時避免發生鋁熔液燙傷事故。由于湯勺連桿在工作時狀態變化多,甲連桿孔一頭的連桿蓋與桿體之間往往連接配合不好而影響送料不到位,因此,在連桿蓋上制有丙凸臺和丁凸臺, 以及凹分割面,有了丙、丁凸臺和凹分割面,在連桿蓋與桿體的裝配時起到雙定位作用,保證裝配的精度,減少磨損,延長連桿使用壽命,而且丙凸臺厚度E大于丁凸臺厚度F,這樣使裝配或維修時不會安裝錯位,丙凸臺和丁凸臺的頂部與甲連桿孔的中心線相重疊一致,丙凸臺和丁凸臺與桿體連接邊相接觸,而凹分割面與桿體的連接邊之間有0. 2毫米左右的間隙,這樣由螺釘裝配時拉得緊,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所述連桿體制有一體成型的碰塊,碰塊與給湯機上的行程開關相配合。給湯機上安裝行程開關為已有技術。所述碰塊高出連桿體上端面的距離L為25毫米。所述甲連桿孔的寬度B為120毫米,相對應乙連桿孔寬度C小于80 毫米。這樣兩頭的實際重量差得很大。所述丙凸臺的厚度E為31毫米,丁凸臺的厚度F為四毫米。所述甲連桿孔中心到乙連桿孔中心的距離H為235士0. 057毫米。所述甲、乙兩連桿孔孔徑Φ為42毫米。
圖1是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的主視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的后視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涉及一種鋁壓鑄給湯機的湯勺連桿,如圖1-圖4所示,包括連桿體1,連桿體的一頭制有甲連桿孔2,另一頭制有乙連桿孔3,甲、乙兩連桿孔2、3的孔徑相等,甲連桿孔2經中心相割外端為連桿蓋21,連桿蓋21與連桿體1經螺釘4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連桿孔2 —頭桿體的寬度B大于乙連桿孔3 —頭的桿體寬度C,B C為1.5以上,在連桿蓋21與桿體的連接配合處制有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丙凸臺22的厚度E大于丁凸臺 23的厚度F,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的頂部與甲連桿孔2的中心線25相重疊,在丙凸臺22 和丁凸臺23的各自外側為凹分割面24,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與桿體的連接邊相接觸,凹分割面M與桿體的連接邊11的間隙G為0. 2毫米。以高性能的鋼材制成連桿體1,連桿體的一頭為甲連桿孔2,甲連桿孔與電機帶動的傳動軸相配合,另一頭為乙連桿孔3與湯勺軸相配合,甲、乙兩個連桿孔的孔徑大小相等,在甲連桿孔的一頭由桿體和連桿蓋21所組成, 甲、乙連桿孔雖然是等徑,但甲連桿孔2 —頭的桿體寬度B部分很大,而乙連桿孔3 —頭的桿體寬度C小很多,B與C相比相差1. 5倍以上,因為工作時甲連桿孔的一頭在下方,乙連桿孔的一頭在上方,上小下大,甲頭起配重作用,保持重力平衡,運行平穩,機械強度高,與整個鋁壓鑄給湯機配合協調,不抖動,避免了勺中鋁熔液波動外溢,保證鑄鋁量,保證工件質量,同時避免發生鋁熔液燙傷事故。由于湯勺連桿在工作時狀態變化多,甲連桿孔一頭的連桿蓋21與桿體之間往往連接配合不好而影響送料不到位,因此,在連桿蓋上制有丙凸臺 22和丁凸臺23,以及凹分割面Μ,有了丙、丁凸臺和凹分割面,在連桿蓋21與桿體的裝配時起到雙定位作用,保證裝配的精度,減少磨損,延長連桿使用壽命,而且丙凸臺厚度E大于丁凸臺厚度F,這樣使裝配或維修時不會安裝錯位,丙凸臺和丁凸臺的頂部與甲連桿孔的中心線25相重疊一致,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與桿體連接邊11相接觸,而凹分割面M與桿體的連接邊之間有0. 2毫米左右的間隙,這樣由螺釘裝配時拉得緊,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所述連桿體1制有一體成型的碰塊12,碰塊與給湯機上的行程開關相配合。給湯機上安裝行程開關為已有技術。所述碰塊12高出連桿體1上端面的距離L為25毫米。所述甲連桿孔2的寬度B為120毫米,相對應乙連桿孔3寬度C小于80毫米。這樣兩頭的實際重量差得很大。所述丙凸臺22的厚度E為31毫米,丁凸臺23的厚度FS^毫米。所述甲連桿孔2中心到乙連桿孔3中心的距離H為235士0. 057毫米。所述甲、乙兩連桿孔2、3孔徑Φ為42毫米。
權利要求
1.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包括連桿體(1),連桿體的一頭制有甲連桿孔(2),另一頭制有乙連桿孔(3),甲、乙兩連桿孔(2、3)的孔徑相等,甲連桿孔(2)經中心相割外端為連桿蓋(21),連桿蓋(21)與連桿體(1)經螺釘(4)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連桿孔(2)—頭桿體的寬度B大于乙連桿孔(3) —頭的桿體寬度C,B:C為1.5以上,在連桿蓋(21)與桿體的連接配合處制有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丙凸臺(22)的厚度E大于丁凸臺(23)的厚度 F,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的頂部與甲連桿孔(2)的中心線(25)相重疊,在丙凸臺(22) 和丁凸臺(23)的各自外側為凹分割面(24),丙凸臺(22)和丁凸臺(23)與桿體的連接邊相接觸,凹分割面(24)與桿體的連接邊(11)的間隙G為0. 2毫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體(1)制有一體成型的碰塊(12),碰塊與給湯機上的行程開關相配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碰塊(12)高出連桿體 (1)上端面的距離L為25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連桿孔(2)的寬度 B為120毫米,相對應乙連桿孔(3)寬度C小于80毫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丙凸臺(22)的厚度E 為31毫米,丁凸臺(23)的厚度FS^毫米。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連桿孔(2)中心到乙連桿孔(3)中心的距離H為2;35士0. 057毫米。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乙兩連桿孔(2、3) 孔徑Φ為42毫米。
全文摘要
鋁壓鑄給湯機湯勺連桿,包括連桿體,連桿體的一頭制有甲連桿孔,另一頭制有乙連桿孔,甲、乙兩連桿孔的孔徑相等,甲連桿孔經中心相割外端為連桿蓋,連桿蓋與連桿體經螺釘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連桿孔一頭桿體的寬度B大于乙連桿孔一頭的桿體寬度C,B∶C為1.5以上,在連桿蓋與桿體的連接配合處制有丙凸臺和丁凸臺,丙凸臺的厚度E大于丁凸臺的厚度F,丙凸臺和丁凸臺的頂部與甲連桿孔的中心線相重疊,在丙凸臺和丁凸臺的各自外側為凹分割面,丙凸臺和丁凸臺與桿體的連接邊相接觸,凹分割面與桿體的連接邊的間隙G為0.2毫米。
文檔編號B22D17/30GK102430741SQ20121000542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賀咸紅 申請人:臺州市宗拓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