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磨削加工中的夾持定位夾具,具體涉及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機械加工領域中產品的加工精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在目前的磨削工藝中,對于圓柱形工件的外圓磨削采用外圓磨或無心磨來加工,對于同軸精度要求高的圓柱形通孔零件,通常用內圓磨來磨削內孔,以得到高精度的尺寸和光潔度。或是用珩磨的方式加工內孔,珩磨內孔時,運用芯軸上的油石,經過增壓膨脹對孔壁進行研磨。而采用珩磨加工方式,內孔的精度及光潔度均能很好得到控制,但由于它屬于不定心加工,只能對已有的內孔孔壁進行均勻地磨削,卻無法糾正內外圓同軸度的中心偏差。另外,內圓磨床在進行內孔磨削時,是通過內磨砂輪對裝夾在機床頭架旋轉主軸上的工件進行加工,加工前可對工件進行校正,然而通過磨床旋轉主軸上的卡爪或其它緊固方式來裝夾工件,盡管調整的精度再高,也會因內圓磨床旋轉主軸與軸承的配合存在著間隙,加工時對工件精度產生影響,且校正浪費很多的時間,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總之,采用珩磨加工精度是高,但無法定心加工,而采用內圓磨雖解決了定心問題,但精度不高且校正時,浪費時間,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利用氣懸浮原理,將工件裝在有合適間隙的夾持裝置內,經過節流器注入壓縮空氣,從夾持裝置軸承的氣孔中均勻噴出,與工件間隙之間形成一個氣環,從而使工件以懸浮狀態處于夾持裝置中心,然后用拉緊件定位固定,經夾持裝置的帶動件驅動工件旋轉進行內孔的高精度磨削,從而使外圓與內孔的同軸度達到精確;同時在裝夾方面通過內孔拉緊件和回轉軸前端彈性漲緊頭緊固,使工件的裝卸極為方便,解決了現有內孔磨削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包括安裝在內圓磨床工作臺上的磨夾具底座,所述的磨夾具底座上裝有夾持裝置底座和帶動夾持裝置底座回轉軸旋轉的驅動電機,于所述夾持裝置底座上的軸套孔中裝有軸套,于軸套兩端分別裝入前后軸承,所述的回轉軸經間隙環和止推板裝于后軸承的外端,裝在回轉軸上的止推板后端裝有后蓋;所述的軸套、后軸承、間隙環、止推板和后蓋上,設有由后蓋進氣嘴連通的壓縮空氣氣道,所述前后軸承的軸承體上設有與軸套壓縮空氣氣道連通的通氣孔;所述后蓋外端的回轉軸上還裝有由驅動電機帶動的皮帶輪,回轉軸端頭安裝的拉緊螺釘貫穿回轉軸,于回轉軸另一端彈性漲緊頭錐孔配合的拉緊件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還在于,所述夾持裝置底座安裝在磨夾具底座設置的轉軸上,轉軸另一側磨夾具底座的延伸部設有固定夾持裝置底座的緊固螺釘,夾持裝置底座延伸部的擺桿上裝有調節夾持裝置底座在磨夾具底座上轉動角度的調節螺栓。去掉一個括號所述前后軸承的軸承體上的通氣孔孔口處裝有注入空氣的節流器。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在工件懸浮狀態下進行內孔磨削,自然使工件得到很高的內外圓同軸精度。此方案能夠有效解決多臺階內孔的工件磨削,特別是工件需分兩端進行加工而無法確保其同軸的情況下使用效果更加明顯。
圖1a和圖1b是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縱向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橫向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回轉基座局部放大圖。圖中,1.磨夾具底座,2.夾持裝置底座,3.回轉軸,4.驅動電機,5.軸套,6.前軸承,7.后軸承,8.間隙環,9.止推板,10.后蓋,11.進氣嘴,12.氣道,13.通氣孔,14.皮帶輪,15.拉緊螺釘,16.彈性漲緊頭,17.拉緊件,18.轉軸,19.延伸部,20.緊固螺釘,21.擺桿,22.調節螺栓,23.節流器,24工件,25.磨頭,26.砂輪,27.磨頭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如圖la、圖1b和圖2所示,包括安裝在內圓磨床工作臺上的磨夾具底座I,所述的磨夾具底座I上裝有夾持裝置底座2和帶動夾持裝置底座2回轉軸3旋轉的驅動電機4,于所述夾持裝置底座2上的軸套孔中裝有軸套5,于軸套5兩端分別裝入前后軸承6、7,所述的回轉軸3經間隙環8和止推板9裝于后軸承7的外端,裝在回轉軸3上的止推板9后端裝有后蓋10 ;所述的軸套5、后軸承7、間隙環8、止推板9和后蓋10上,設有由后蓋10進氣嘴11連通的壓縮空氣氣道12,所述前后軸承6、7的軸承體上設有與軸套5壓縮空氣氣道12連通的通氣孔13 ;所述后蓋10外端的回轉軸3上還裝有由驅動電機4帶動的皮帶輪14,回轉軸3端頭安裝的拉緊螺釘15貫穿回轉軸3,于回轉軸3另一端彈性漲緊頭16錐孔配合的拉緊件17連接,所述夾持裝置底座2安裝在磨夾具底座I設置的轉軸18上,轉軸18另一側磨夾具底座I的延伸部19設有固定夾持裝置底座2的緊固螺釘20,夾持裝置底座2延伸部19的擺桿21上裝有調節夾持裝置底座2在磨夾具底座I上轉動角度的調節螺栓22 ;所述前后軸承6、7的軸承體上的通氣孔13孔口處裝有注入空氣的節流器23。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如圖3和圖4所示,利用氣懸浮原理,首先將工件24裝在前軸承6和后軸承7具有合適間隙的夾持腔內,讓工件24端面緊靠回轉軸3的大端面、工件24里端內孔套在回轉軸前端彈性漲緊頭16上,此時,由進氣嘴11向后蓋10的壓縮空氣氣道12注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經過軸套5、后軸承7、間隙環8、止推板9上與后蓋10連通的壓縮空氣氣道12,由前后軸承6、7的軸承體上與壓縮空氣氣道12連通的通氣孔13進入前軸承6和后軸承7形成的腔內,由于前軸承6和后軸承7通氣孔13孔口處裝有注入空氣的節流器23,使得注入在前軸承6及后軸承7與夾持腔內工件24外圓之間形成的間隙非常均勻,讓工件24以懸浮狀態處于夾持裝置中心,然后旋動回轉軸3端頭安裝的拉緊螺釘15,讓與回轉軸3前端彈性漲緊頭16錐孔配合套著的拉緊件17向后移動,撐大彈性漲緊頭16的直徑,將工件24精準的支撐固定在夾持裝置中心,如圖3所示,工件24精準的固定后,開動磨頭電機27,讓磨頭26帶動砂輪25旋轉;開動驅動電機4,通過皮帶連接的皮帶輪14帶動回轉軸3旋轉,再由回轉軸3帶動工件24旋轉,通過內孔磨床的縱向、橫向進給機構進行工件24內孔的高精度磨削,保證了工件24外圓與內孔的同軸度達到精確。同樣,通過內孔磨床的縱向、橫向進給機構,本實用新型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還可實現臺階內孔的工件磨削,特別是工件需分兩端進行磨削加工,而無法確保其同軸精度要求高的情況。本實用新型夾持裝置底座2安裝在磨夾具底座I設置的轉軸18上,如果需要磨削具有一定錐度的內孔,只要松開固定夾持裝置底座2的緊固螺釘20,調節夾持裝置底座2在磨夾具底座I上轉動角度的調節螺栓22,讓夾持裝置底座2延伸部19的擺桿21尖部定位在磨夾具底座I側面顯示的刻度的具體位置,如圖5所示,就可以讓夾持裝置底座2帶著上部的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和驅動電機4 一起轉過一個角度,與磨頭26中心形成一個斜度,再擰緊緊固螺釘20固定夾持裝置底座2,開動開磨頭電機27和夾持裝置底座2上的驅動電機4,通過內孔磨床的縱向、橫向進給機構,進行工件24錐孔的高精度磨削。上述實施方式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例,不是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與權利范圍,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保護范圍所述的內容做出的等效變化和修飾,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包括安裝在內圓磨床工作臺上的磨夾具底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夾具底座(I)上裝有夾持裝置底座(2)和帶動夾持裝置底座(2)回轉軸(3)旋轉的驅動電機(4),于所述夾持裝置底座(2)上的軸套孔中裝有軸套(5),于軸套(5)兩端分別裝入前后軸承出、7),所述的回轉軸(3)經間隙環(8)和止推板(9)裝于后軸承(7)的外端,裝在回轉軸(3)上的止推板(9)后端裝有后蓋(10);所述的軸套(5)、后軸承(7)、間隙環(8)、止推板(9)和后蓋(10)上,設有由后蓋(10)進氣嘴(11)連通的壓縮空氣氣道(12),所述前后軸承(6、7)的軸承體上設有與軸套(5)壓縮空氣氣道(12)連通的通氣孔(13);所述后蓋(10)外端的回轉軸(3)上還裝有由驅動電機(4)帶動的皮帶輪(14),回轉軸(3)端頭安裝的拉緊螺釘(15)貫穿回轉軸(3),于回轉軸(3)另一端彈性漲緊頭(16)錐孔配合的拉緊件(17)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底座(2)安裝在磨夾具底座(I)設置的轉軸(18)上,轉軸(18)另一側磨夾具底座(I)的延伸部(19)設有固定夾持裝置底座(2)的緊固螺釘(20),夾持裝置底座(2)延伸部(19)的擺桿(21)上裝有調節夾持裝置底座(2)在磨夾具底座(I)上轉動角度的調節螺栓(2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軸承出、7)的軸承體上的通氣孔(13)孔口處裝有注入空氣的節流器(2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工件內孔磨削氣懸浮定位夾持裝置,包括安裝在內圓磨床工作臺上的磨夾具底座,磨夾具底座上裝有夾持裝置底座和帶動夾持裝置底座回轉軸旋轉的驅動電機,于夾持裝置底座上的軸套孔中裝有軸套,于軸套兩端分別裝入前后軸承,回轉軸經間隙環和止推板裝于后軸承的外端,裝在回轉軸上的止推板后端裝有后蓋;所述的軸套、后軸承、間隙環、止推板和后蓋上,設有由后蓋進氣嘴連通的壓縮空氣氣道,前后軸承的軸承體上設有與軸套壓縮空氣氣道連通的通氣孔;后蓋外端的回轉軸上還裝有由驅動電機帶動的皮帶輪,回轉軸端頭安裝的拉緊螺釘貫穿回轉軸,于回轉軸另一端彈性漲緊頭錐孔配合的拉緊件連接。通過它可以實現內孔氣懸浮定位磨削工件。
文檔編號B24B5/307GK202878034SQ20122046231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陳文泉 申請人:東莞市科隆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