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手上下料機構,特別適用于小型及微小型球軸承內圈溝磨床上使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微小型數控軸承內圈溝磨床的機械手的上下料、旋轉和脫料動作是有液壓驅動的兩個油缸來完成的,其缺點是,這種結構油缸容易漏油,而且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任務是提出一種減少傳動環節,結構簡單,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軸承套圈機械手上下料機構。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完成的,其特征在于:氣缸被固定在支架后面,氣缸上的伸縮導桿與 搖臂上的軸相連,搖臂用螺釘固定在支座的孔內,其一端與氣缸相連,另一端與拉桿通過通過鉸軸連接,所述搖臂、拉桿還有其上的部件構成連桿機構,所述拉桿的另一端套在軸承套里,軸承套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頂部裝有夾塊,在其上連接著抓料斗,過渡板通過螺釘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上料道通過螺釘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部,頂桿用以調節支架的上下料位置,轉軸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中部,上裝有直線軸承及支架,螺母用于調節彈簧。所述搖臂、拉桿還有其上的部件構成連桿機構,并帶動軸承套上的支架夾塊和抓料頭旋轉。
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本技術方案結構簡單、安裝維修方便,減少傳動環節,機械手的下料旋轉動作和伸縮脫料動作是同時完成的,去掉了液壓缸控制,節省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面說明:1、上下料面板,2、軸承套,3、頂桿,4、定位螺釘,5、夾塊,6、過渡板,7、上料道,8、支架,9、拉桿,10、搖臂,11、支座,12、氣缸,13、抓料頭,14、螺母,15、彈簧,16、轉軸,17、直線軸承,18、擺動凸輪。
具體實施方式
本技術方案使用氣缸驅動,端面凸輪爬坡機構,旋轉和脹料同時完成,減少了驅動環節,具體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氣缸12被固定在支架后面,支架8被緊固于上下料面板1的右側面上,氣缸上的伸縮導桿與 搖臂10上的軸相連,搖臂10用螺釘固定在支座11的孔內,其一端與氣缸相連,另一端與拉桿9通過通過鉸軸連接,所述搖臂10、拉桿9還有其上的部件構成連桿機構,所述拉桿9的另一端套在軸承套2里,軸承套2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架8上,支架8頂部裝有夾塊5,在其上連接著抓料斗13,過渡板6通過螺釘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上料道7通過螺釘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部,頂桿3用以調節支架8的上下料位置,轉軸16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中部,上裝有直線軸承17及支架,螺母14用于調節彈簧15。
工作時,如圖1,2所示:氣缸12運動,帶動支座11上的搖臂10做旋轉運動,搖臂、拉桿9及其上的相關件組成連桿機構,帶動軸承套2上的支架8夾塊5和抓料頭13旋轉,工件由上料道7進入,抓料頭13插入工件,帶動工件旋轉到工件軸位置,實現機械手的旋轉運動,即上料運動。
機械手的另一運動是伸縮運動,當工件加工完后,氣缸12運動,通過連桿機構帶動抓料頭13上的工件做下料運動,軸承套2帶動抓料頭13在擺動凸輪18上做爬坡運動,當軸承套2帶動抓料頭13運動到擺動凸輪18最高點時,工件從抓料頭13脫落,實現脫料動作,工件從下料道滾出。軸承套2帶動抓料頭13在轉軸16上的彈簧15的作用下復位抓取下一個工件。
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效率高,機械手的下料旋轉動作和伸縮脫料動作是同時完成的,而且采用彈簧復位結構,沒有液壓油缸控制,因而節省了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時采用氣缸驅動,結構簡單,維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