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的輥系布置,采用把若干對鑄機驅動輥集中設置在一個機架之內,并在相鄰二對驅動輥之間設置一對或若干對夾持輥,驅動輥及其之間的夾持輥組成本裝置的輥系,其輥系涵蓋連鑄機輥系的矯直段及水平段,該輥系內部各相鄰輥的輥距,采用密排輥方式,即相鄰輥之間的實際輥距應小于能保證鑄坯的鼓肚控制要求的計算輥距,從而使鑄機有效冶金長度能計算至本裝置的出口輥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的輥系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對驅動輥,其每對驅動輥的驅動方式有以下三種:
①上輥即內弧輥為主動驅動輥,下輥即外弧輥為支撐輥;
②上輥即內弧輥為支撐輥,下輥即外弧輥為主動驅動輥;
③上輥即內弧輥及下輥即外弧輥都為主動驅動輥。
3.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主要由一組機架、若干對鑄機驅動輥、若干對夾持輥組成,驅動輥及夾持輥組成的輥系涵蓋并重合于連鑄機輥系的矯直段及水平段的輥列曲線,所需的驅動輥對數由連鑄所需的驅動能力確定,相鄰二對驅動輥之間設置一對或若干對夾持輥,各相鄰輥之間的輥距,采用密排輥方式,即相鄰輥之間的實際輥距應小于能保證鑄坯的鼓肚控制要求的計算輥距,驅動輥及夾持輥按照連鑄機輥系的矯直段及水平段的輥列曲線設置于機架內,驅動輥的上輥即內弧輥為升降輥,驅動輥的下輥即外弧輥為固定輥,夾持輥的上輥即夾持內弧輥及夾持輥的下輥即夾持外弧輥均為固定輥,驅動輥的上輥即內弧輥及夾持輥的上輥即夾持內弧輥以輥列內弧進行對弧,驅動輥的下輥即外弧輥及夾持輥的下輥即夾持外弧輥以輥列外弧進行對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機架,其為一個或若干個中空的框架組成,這些框架依次布置于連鑄機基礎框架上,涵蓋連鑄機輥系的矯直段及水平段,其每個中空框架的中空下側設置有安裝夾持輥的夾持下輥支撐座及驅動輥的下輥支撐座的安裝底座,每個中空框架的中空上側設置有安裝夾持輥的夾持上輥支撐座的安裝底座,每個中空框架上部設置有若干個導向槽以對應每對驅動輥的安裝上輥的導向架的升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對鑄機驅動輥,每對驅動輥中的主動驅動輥有一個獨立的驅動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獨立的驅動系統,為旁靠于機架的直連于主動驅動輥軸的驅動系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靠于機架的直連于主動驅動輥軸的驅動系統,其由直連于主動驅動輥軸的直連型減速機及與減速機輸入軸相連的電機或液壓馬達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輥的上輥即內弧輥為升降輥,其升降由一個或二個液壓缸同步驅動并控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用的液壓缸,其為中間鉸鏈軸形式,液壓缸的中間鉸鏈軸通過支座安裝于機架,液壓缸的伸出桿的頭部通過鉸鏈與導向架連接,從而帶動導向架升降。
10.根據權利要求4、9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其為一個框架,下部通過上輥支撐座安裝上輥即內弧輥,上部通過鉸鏈與液壓缸的伸出桿的頭部連接,框架設置于機架的導向槽內,在導向槽內上下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輥的下輥即外弧輥為固定輥,其通過下輥支撐座安裝于機架。
12.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輥的上輥即夾持內弧輥及夾持輥的下輥即夾持外弧輥均為固定輥,其通過夾持上輥支撐座及夾持下輥支撐座安裝于機架。
13.一種弧形或直弧形連鑄機,其特征在于:弧形或直弧形連鑄機包含有如上述權利要求3至12的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密排輥集中驅動的拉矯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