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零部件裝配檢測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鑄件噴粉標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零件鑄件的檢測中,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是要在其上噴涂一種方便檢測的粉體,用來區別合格件與不合格件,現今的檢測過程中都是由人工將不合格產品提出噴粉然后再放入流水線中,這樣的操作方法十分的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因為人工疲憊的原因造成噴粉錯誤,發生漏噴、誤噴事件,給后續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
為此需要設計一種全機械的可以防止漏噴、誤噴發生的噴粉標示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突破了現有技術的難題設計了一種全機械的可以防止漏噴、誤噴發生的噴粉標示檢測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鑄件噴粉標示裝置,包括:送粉氣缸、氣缸導向管、送分機構氣缸、負壓發生器、裝配橫梁、粉體儲存器、連接板、灰度探測儀、噴管調整機構、噴嘴管路,其特征在于:裝配橫梁的一側設有兩個送粉氣缸,送粉氣缸的兩側固定有氣缸導向桿,送粉氣缸的下端固定有噴管調整機構,噴管調整機構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噴嘴管路,送粉氣缸的旁邊裝配橫梁的上方固定有負壓發生器,負壓發生器的上方固定有兩個送粉機構氣缸,負壓發生器的后方固定有兩個粉體儲存罐,裝配橫梁的下方固定有四個連接板,連接板的一側固定有灰度檢測儀。
所述四個連接板之間距離相等。
所述噴嘴管路的形狀呈J字形。
所述灰度探測儀的安裝位置兩兩相對。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使用設備自動化集成的方式,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工藝執行不到位,提升活塞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執行的可靠性,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產品廢品率,有效防止廢品流入下道工序而造成的浪費及相關質量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1為送粉氣缸,2為氣缸導向桿,3為送粉機構氣缸,4為負壓發生器,5為裝配橫梁,6為噴嘴管路,7為噴管調整機構,8為灰度探測儀,9為連接板,10為粉體儲存罐。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鑄件噴粉標示裝置,包括:送粉氣缸、氣缸導向管、送分機構氣缸、負壓發生器、裝配橫梁、粉體儲存器、連接板、灰度探測儀、噴管調整機構、噴嘴管路,其特征在于:裝配橫梁5的一側設有兩個送粉氣缸1,送粉氣缸1的兩側固定有氣缸導向桿2,送粉氣缸1的下端固定有噴管調整機構7,噴管調整機構7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噴嘴管路6,送粉氣缸1的旁邊裝配橫梁5的上方固定有負壓發生器4,負壓發生器4的上方固定有兩個送粉機構氣缸3,負壓發生器4的后方固定有兩個粉體儲存罐10,裝配橫梁5的下方固定有四個連接板9,連接板9的一側固定有灰度檢測儀8。
本實用新型中四個連接板9之間距離相等。
本實用新型中噴嘴管路6的形狀呈J字形。
本實用新型中灰度探測儀8的安裝位置兩兩相對。
在具體實施中,由噴嘴管路對生產線上檢測到廢棄品進行噴粉,然后由灰度探測儀進行探測,本實用新型使用設備自動化集成的方式,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工藝執行不到位,提升活塞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執行的可靠性,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產品廢品率,有效防止廢品流入下道工序而造成的浪費及相關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