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鑄造機側吸煙裝置。
背景技術:
鑄造是現代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并且是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鑄造工藝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入鑄型里,經過冷卻凝固、清洗處理等步驟后得到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鑄造生產因其工序多,起重運輸量大,生產過程中伴隨高溫,并產生各種有害氣體和粉塵、煙霧和噪聲等特點,使得鑄造業易發生燙傷、火災、爆炸和機械傷害等事故;另外,還易造成熱輻射、中毒、矽肺病等職業病,因此,鑄造業的安全重點是防煙塵、防熱和預防機械傷害。
現有技術中,通過在鑄造臺旁設置吸煙罩來收集煙氣。但是,吸煙罩的收放通過操作工手動實施,吸煙效果也不夠佳。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種種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鑄造機側吸煙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鑄造機側吸煙裝置,鑄造機本體上設有橫移機構,所述橫移機構包括橫移滑軌、設于橫移滑軌上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相鄰鑄造臺的一側鉸接有一吸煙罩,所述吸煙罩上端通過吸煙管道與凈化塔相通,所述吸煙罩背面與鑄造機本體之間連接有一水平設置的推動氣缸,所述吸煙罩兩側與安裝座之間連接有至少一個斜向設置的側翻氣缸,所述推動氣缸和側翻氣缸均與PLC控制器連接。
優選地,兩個側翻氣缸分別設置于推動氣缸兩側。
優選地,所述吸煙管道末端設有吸煙風機。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現,減少了危險器具接觸和污染氣體的接觸,減輕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吸煙效果的增強,改善了員工及設備的工作環境, 降低了員工自我保護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鑄造機側吸煙裝置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鑄造機側吸煙裝置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為圖1的側視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橫移滑軌
2 安裝座
3 側翻氣缸
4 推動氣缸
5 吸煙罩
6 吸煙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顯示為本實用新型鑄造機側吸煙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 意圖,鑄造機本體上設有橫移機構,所述橫移機構包括橫移滑軌1、設于橫移滑軌上的安裝座2。安裝座2相鄰鑄造臺的一側鉸接有一吸煙罩5,吸煙罩5可采用帆布罩,吸煙罩5上端通過吸煙管道6與凈化塔相通。吸煙罩5背面與鑄造機本體之間連接有一水平設置的推動氣缸4,吸煙罩5兩側與安裝座之間連接有兩個斜向設置的側翻氣缸3。推動氣缸4和側翻氣缸3均與PLC控制器連接,利用PLC程序控制推動氣缸4和側翻氣缸3的電磁閥的開閉狀態。當澆鑄機機器人澆料完成,推動氣缸4的后腔通過電磁閥控制進氣,在活塞桿的作用下推送吸煙罩5到鑄造臺側面。推動氣缸4動作3s后,兩個側翻氣缸3通過電磁閥控制后腔進氣,使活塞桿將吸煙罩5從兩側推開,完全罩住鑄件上方,煙氣通過吸煙罩后端排煙通道排入凈化塔處理凈化后排放。待鑄件留模完畢,側模后退,推動氣缸4及側翻氣缸3的電磁閥同時接收側模后退信號,三個氣缸的前腔進氣,頂桿后退,吸煙罩后退并同時翻回。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吸煙管道末端設有吸煙風機,提升吸煙效果及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現,減少了危險器具接觸和污染氣體的接觸,減輕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吸煙效果的增強,改善了員工及設備的工作環境,降低了員工自我保護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