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取件機上的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取件機上的底座。
背景技術:
取件機是用于壓鑄產品在完成壓鑄后需要在壓模或注模腔內取出成型產品的一種設備,取件機能夠減少人力操作,讓生產程序化,使得安全、穩定及高效。現有的取件機的底座大多采用一體式成型結構,這種結構的底座由于其重量較重,這使得搬運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取件機上的底座,它具有結構簡單及搬運較為方便的特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取件機上的底座,其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及支撐柱,所述上底板上開設有通孔,所述支撐柱的上端面開設有螺孔,所述通孔與螺孔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的上端面設置有定位凸柱,所述支撐柱的下端面設置有定位盲孔,所述定位凸柱與定位盲孔過盈配合;所述上底板上設置有固定孔。
所述支撐柱的外周面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與下底板的端面抵接。
所述通孔內設置有臺階,所述臺階與螺栓上的螺帽使用配合。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上底板通過螺栓與支撐柱連接,而下底板通過定位凸柱與 支撐柱連接,這種分體式連接結構在搬運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拆分并分別搬運,這使得搬運較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底板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下底板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見圖1至圖4所示:一種用于取件機上的底座,其包括上底板10、下底板20及支撐柱30,支撐柱30為四個,其相互對應設置。在上底板10上開設有通孔11,通孔11內設置有臺階13,在支撐柱30的上端面開設有螺孔31,螺栓貫穿通孔11并與螺孔31螺接,螺栓上的螺帽與臺階13抵接;通過這種結構設置其在搬運的時候通過旋開螺栓讓支撐柱30與上底板10分離,這樣讓搬運較為輕便。在上底板10上設置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能方便取件機上的部件在上底板10上固定連接。在下底板20的上端面設置有定位凸柱21,在支撐柱30的下端面設置有定位盲孔,定位凸柱21與定位盲孔過盈配合;定位凸柱21同樣能夠與定位盲孔在搬運的時候進行分離,讓下底板20與支撐柱30進行拆分,這樣便于搬運。在支撐柱30的外周面設置有加強板32,加強板32與下底板20的端面抵接,加強板32能夠增加支撐柱30的底面支撐面積,讓工作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