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鍍鋅裝置及其工藝,具體涉及一種鍍鋅除雜裝置及利用該裝置鍍鋅工藝。
背景技術:
鍍鋅是指在金屬、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鍍一層鋅以起美觀、防銹等作用的表面處理技術。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熱鍍鋅。鋅易溶于酸,也能溶于堿,故稱它為兩性金屬。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發生變化。在潮濕的空氣中,鋅表面會生成致密的堿式碳酸鋅膜。熱鍍鋅也叫熱浸鋅和熱浸鍍鋅:是一種有效的金屬防腐方式,主要用于各行業的金屬結構設施上。是將除銹后的鋼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鋅液中,使鋼構件表面附著鋅層,從而起到防腐的目的。隨著鍍鋅工藝的發展,高性能鍍鋅光亮劑的采用,鍍鋅已從單純的防護目的進入防護裝飾性應用。但由于鍍銀溶液劇毒,對環境污染嚴重。在鍍鋅過程中,融化的鋅液中多含有鐵雜質,這些雜質在鍍鋅工藝結束后,在鍍鋅層上會顯示黑斑,造成成品美觀程度大大降低,同時防護作用也大大降低,因此,如何采用物理方法提高鍍鋅工藝的純度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和運行效率高,除雜功能強,產品純度高,工藝簡單的鍍鋅除雜裝置及利用該裝置鍍鋅工藝,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諸多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鍍鋅除雜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之間的電機、與電機相連接的減速機、與減速機輸出端相連接的旋轉軸,所述的旋轉軸上部固定安裝有旋轉筒,旋轉筒外部套裝有固定隔熱筒,固定隔熱筒的內壁安裝有強磁鐵環,在固定隔熱筒上方設置有蓋子,蓋子上開設有投放孔。
所述的旋轉軸通過軸承與固定隔熱筒相連接,在旋轉筒底部上側設置有分流柱,分流柱的直徑與旋轉軸的直徑相等,分流柱的高度為旋轉筒高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旋轉筒的內壁設置有葉片,葉片自上而下設置在旋轉筒的內壁,葉片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
所述的投放孔為四個,四個投放孔對稱分布在蓋子的中心外側。
所述的旋轉筒是采用隔熱材料制成的筒狀結構。
一種利用上述鍍鋅除雜裝置鍍鋅的工藝,其鍍鋅工藝如下:將融化的鋅液倒入旋轉筒中,然后蓋上蓋子,打開電機,設定好電機旋轉速度,旋轉筒轉動,將融化的鋅液帶動旋轉,融化的鋅液在旋轉的作用下,含有的鐵雜質溶液被安裝在固定隔熱筒內壁的強磁鐵環吸附,將鐵雜質液體分流到旋轉筒內壁,實現融化的鋅液中部高純度狀態,通過投放孔將需要鍍鋅的部件投入到旋轉筒中部,實現高純度鍍鋅。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積極效果:首先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物理方法實現了鍍鋅液的純化,將鍍鋅液中的貼雜質在向心力和請磁鐵的吸附作用下,統一歸置到旋轉筒內壁位置,實現鍍鋅過程中的高純度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筒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蓋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鍍鋅除雜裝置,包括底座1、設置在底座1之間的電機2、與電機2相連接的減速機3、與減速機3輸出端相連接的旋轉軸4,所述的旋轉軸4上部固定安裝有旋轉筒5,旋轉筒5外部套裝有固定隔熱筒8,固定隔熱筒8的內壁安裝有強磁鐵環9,在固定隔熱筒8上方設置有蓋子11,蓋子11上開設有投放孔12。
所述的旋轉軸4通過軸承10與固定隔熱筒8相連接,在旋轉筒5底部上側設置有分流柱7,分流柱7的直徑與旋轉軸4的直徑相等,分流柱7的高度為旋轉筒5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旋轉筒5的內壁設置有葉片6,葉片6自上而下設置在旋轉筒5的內壁,葉片6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的投放孔12為四個,四個投放孔12對稱分布在蓋子11的中心外側。所述的旋轉筒5是采用隔熱材料制成的筒狀結構。
利用上述鍍鋅除雜裝置鍍鋅的工藝,其鍍鋅工藝如下:將融化的鋅液倒入旋轉筒5中,然后蓋上蓋子11,打開電機2,設定好電機旋轉速度,旋轉筒5轉動,將融化的鋅液帶動旋轉,融化的鋅液在旋轉的作用下,含有的鐵雜質溶液被安裝在固定隔熱筒8內壁的強磁鐵環9吸附,將鐵雜質液體分流到旋轉筒5內壁,實現融化的鋅液中部高純度狀態,通過投放孔12將需要鍍鋅的部件投入到旋轉筒5中部,實現高純度鍍鋅。
本專利采用物理方法實現了鍍鋅時的高純度,鍍鋅件產品不會出現黑斑,祛除了傳統鍍鋅中出現的鐵雜質,實現了產品部件的高美觀度和高防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