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噴涂線前處理裝置,尤其是鋁合金型材表面除油、鈍化等噴漆前處理。
背景技術:
鋁型材在進行噴漆之前均需要進行表面處理,如除油、鈍化等工序,傳統的除油和鈍化均是將型材分別置于處理池內進行,屬于純人工進行;或是有的企業通過流水線處理,如在傳送條兩邊設置水盆對澆,形成兩個水瀑布,但通過對澆不能根據型材的形狀來進行調整,對于長方形或是截面較小的型材可以全部澆到,但對于截面較大的矩形材料或其他形狀的型材,處理液容易澆到型材內部,導致型材兩側可以澆到,而面對水盆的兩側則會出現部分澆到,部分未澆到的情況,從而出現表面處理不徹底,影響噴漆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鋁型材噴漆前進行除油、鈍化等工藝的連續化的前處理裝置,同時該裝置還具備自我識別型材的寬度,從而判斷型材的形狀,并調整對澆瀑布的高度來實現對型材的全面處理。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立式噴涂線前處理裝置,所述前處理裝置包括傳送條,掛鉤,掛鉤間隔均勻的掛在傳送條上,鋁型材的頂部鉤在掛鉤上,所述前處理裝置還包括表面處理系統;所述表面處理系統是在傳送條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相互并排的水盆,鋁型材從水盆中間經過,每個水盆靠傳送條側的下邊沿設有橫向條形水孔,傳送條下部設置有用于回收水盆流出的處理液的回收池,回收池內的處理液經水泵泵入到相應的兩個水盆,水盆的條形水孔的上部通過翻水板支架固定有可旋轉的翻水板。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為了使翻水板的動作能夠智能化,所述前處理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光感應器,PLC控制系統,氣缸,其中光感應器設置在表面處理系統前部來感應型材的寬度,光感應器與PLC控制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連接,PLC控制系統控制氣缸通過拉桿帶動翻水板產生動作,拉桿兩端分別與氣缸伸縮臂和翻水板頂部進行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改進,鋁合金型材在噴涂前需經過鈍化,除油等表面處理且需各自單獨進行,因此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可根據鋁合金型材的表面處理工藝的需要在傳送條兩側分布相對應的多對水盆,并在相應的位置設置處理液回收池和水泵,所述多對水盆中每對水盆增設相應的翻水板和氣缸。每對水盆均通過獨立的氣缸由PLC系統進行控制,這樣即可通過一道流程對型材噴漆前進行全部處理,省時省力。
優選的,所述傳送條傳動速度為恒速,速度范圍為5m/min~15m/min,將傳送條的速率控制在這一范圍是確保型材在傳動過程中不會因為慣性左右產生傾斜,保證在傳送過程中,型材始終是垂直向下的。
優選的,所述掛鉤在傳送條上的間隔距離為5~10cm,這樣在確保掛鉤上鉤掛的型材之間不相互影響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
優選的,所述傳送條兩側的水盆之間的間隔距離為15~25cm,所述水盆的長度為20cm~40cm,通常情況下,型材的長度為5m左右,將水盆設計為20~40cm能保證型材全部能被處理液從上淋到下,且能耗最低,占地空間最小。
優選的,所述掛鉤底部距離水盆底部的水平高度為5~15cm,即型材的頂部距離水盆條形出口的水平高度為5~15cm,更優選的為10cm。
優選的,所述水泵向相應的水盆的供水速率與該水盆的排水速率平衡,能確保水盆內的水不漫灌或是平底,漫灌容易造成工位浸濕或是對設備造成損害,平底則會出現從條形水孔內出來的水不能形成強勁的水瀑布。
優選的,所述翻水板支架位于水盆條形水孔上方1~5cm。
優選的,所述翻水板的長度與水盆的長度一致,所述翻水板的寬度與為4~12cm,翻水板過短,對水瀑布的控制作用減弱,不能較好的調節水瀑布的澆灌面;翻水板過長不僅會產生浪費沒得實質性優點,且容易撞板,即兩邊的翻水板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在每個水盆條形水孔上方設置一可調節的翻水板來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可通過增設光感應器,PLC控制系統,油缸,協同作用對翻水板進行調節,以滿足不同規格鋁型材前處理的需要,確保每類型材均能在前處理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處理。
(2)對于不同工藝的水盆分別采用獨立的氣缸經PLC控制系統獨立的進行控制,是因為光感應器感應到型材規格的變化后,該型材到相應工藝水盆的時間不同步,因此需要進行差異化的控制,即做到型材變化時,型材只有到剛要進入相應的水盆之間進行處理時,翻水板才在氣缸的作用下產生相應的動作。
(3)該裝置在前處理時能做到全程自動化,不需要人為的進行干預,且各工藝階段的處理液能夠循環利用,損耗極低,能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
附圖說明
圖1:前處理裝置正視圖;
圖2:前處理裝置俯視圖;
圖中:1水盆;2回收池;3水泵;4翻水板支架,5掛鉤,6鋁型材,7氣缸,8拉桿,9翻水板,10條形水孔,11傳送條,12光感應器,21二級回收池,22三級回收池,91二級翻水板,92三級翻水板,71二級氣缸,72三級氣缸,101二級水盆,102三級水盆。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立式噴涂線前處理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傳送條,掛鉤,掛鉤間隔均勻的掛在傳送條上,鋁型材的頂部鉤在掛鉤上,所述前處理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表面處理系統;所述表面處理系統是在傳送條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相互并排的水盆,鋁型材從水盆中間經過,每個水盆靠傳送條側的下邊沿設有橫向條形水孔,傳送條下部設置有用于回收水盆流出的處理液的回收池,回收池內的處理液經水泵泵入到相應的兩個水盆,水盆的條形水孔的上部通過翻水板支架固定有可旋轉的翻水板;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光感應器,PLC控制系統,氣缸,其中光感應器設置在表面處理系統前部來感應型材的寬度,光感應器與PLC控制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連接,PLC控制系統控制氣缸通過拉桿帶動翻水板產生動作,拉桿兩端分別與氣缸伸縮臂和翻水板頂部進行活動連接。
此外,所述傳送條傳動速度為恒速,速度范圍為5m/min~15m/min,將傳送條的速率控制在這一范圍是確保型材在傳動過程中不會因為慣性左右產生傾斜,保證在傳送過程中,型材始終是垂直向下的。
所述掛鉤在傳送條上的間隔距離為5~10cm,這樣在確保掛鉤上鉤掛的型材之間不相互影響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
所述傳送條兩側的水盆之間的間隔距離為15~25cm,所述水盆的長度為20cm~40cm,通常情況下,型材的長度為5m左右,將水盆設計為20~40cm能保證型材全部能被處理液從上淋到下,且能耗最低,占地空間最小。
所述掛鉤底部距離水盆底部的水平高度為5~15cm,即型材的頂部距離水盆條形出口的水平高度為5~15cm。
所述水泵向相應的水盆的供水速率與該水盆的排水速率平衡,能確保水盆內的水不漫灌或是平底,漫灌容易造成工位浸濕或是對設備造成損害,平底則會出現從條形水孔內出來的水不能形成強勁的水瀑布。
所述翻水板支架位于水盆條形水孔上方1~5cm。
所述翻水板的長度與水盆的長度一致,所述翻水板的寬度與為4~12cm,翻水板過短,對水瀑布的控制作用減弱,不能較好的調節水瀑布的澆灌面;翻水板過長不僅會產生浪費沒得實質性優點,且容易撞板,即兩邊的翻水板接觸。
實施例2
同實施例1,如圖2,其區別在于,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可根據鋁合金型材的表面處理工藝的需要在傳送條兩側分布相對應的多對水盆,如二級水盆、三級水盆,并在相應的位置設置相應獨立的回收池和水泵,且每對水盆增設相應的翻水板和氣缸,如二級氣缸,三級氣缸,二級翻水板,三級翻水板,每個氣缸單獨的與PLC控制系統不同的輸出端口連接。對于鋁型材噴漆前需經過除油,鈍化等工藝處理,而除油和鈍化等工藝的處理液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傳送條兩側相對應的位置增設對澆水盆,來進行不同工藝的處理,每對水盆均通過獨立的氣缸由PLC系統進行控制,這樣即可通過一道流程對型材噴漆前進行全部處理,省時省力。
實施例3
同實施例1,其區別在于,所述前處理裝置沒有控制系統,其翻水板通過人工進行控制,并由人工來識別鋁型材的型號,并具體調節形式可通過杠桿來代替氣缸,通過人為搖動杠桿來實現翻水板的升降。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