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陶瓷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骨瓷外壁拋光機。
背景技術:
陶瓷在中國具有著悠久的歷史,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器物。
然而現有的一些技術方案不能有效實現對骨瓷外壁的有效打磨,由于骨瓷本身的質地細軟,且厚度較薄,且一般的骨瓷在制備成型后均價值連城,成本較高,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的而經濟損失,不便于通過堅硬的打磨盤或者拋光機械對整個骨瓷外壁進行充分的打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骨瓷外壁拋光機,旨在解決現有的設別對于骨瓷外壁拋光不均勻。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新型骨瓷外壁拋光機,包括拋光機本體、打磨機構,所述的拋光機本體內的底部設置有底座結構,并在拋光機本體內的側邊設置有滑槽結構,并在滑槽上設置有若干打磨機構,所述的打磨機構由伸縮桿和打磨盤組成,所述的打磨盤由殼體、柔性打磨層、彈簧緩沖座、水管組成,柔性打磨層的表面設置為凹凸狀結構,并在柔性打磨層上設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通孔與水管相互連通,所述的柔性打磨層與殼體之間設置有彈簧緩沖座。
優選地,所述的底座結構的頂面設置一層防滑層。
優選地,所述的拋光機本體上設置有控制開關。
優選地,所述的打磨機構與滑槽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通孔的直徑為0.5-0.7mm。
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骨瓷外壁拋光機,通過設置打磨機構有效實現對骨瓷的外壁進行有效打磨操作,且打磨盤的柔性打磨層通過彈簧緩沖座的設計,便于在骨瓷外壁表面不規則區域內進行充分有效的打磨,滑槽與打磨機構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對骨瓷的各個部位外壁進行打磨處理。整個裝置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可被進一步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打磨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拋光機本體;2、底座;3、打磨機構;4、滑槽;101、控制開關;21、防滑層;31、殼體;32、柔性打磨層;33、彈簧緩沖座;34、通孔;35、水管;36、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新型骨瓷外壁拋光機,包括拋光機本體1、打磨機構3,拋光機本體1內的底部設置有底座2結構,用于防止待打磨的骨瓷,并在拋光機本體1內的側邊設置有滑槽4結構,并在滑槽4上設置有若干打磨機構3,打磨機構3由伸縮桿36和打磨盤組成,所述的打磨盤由殼體31、柔性打磨層32、彈簧緩沖座33、水管35組成,柔性打磨層32的表面設置為凹凸狀結構,并在柔性打磨層32上設置有若干通孔34,通孔34與水管35相互連通,便于在打磨過程中順利出水,柔性打磨層32與殼體31之間設置有彈簧緩沖座33,避免對骨 瓷本身的一些凸狀結構過多的打磨,導致骨瓷的厚度被過多打薄。
底座2結構的頂面設置一層防滑層21,起到防止待打磨的骨瓷產生打滑現象。
拋光機本體1上設置有控制開關101。
打磨機構3與滑槽4可拆卸連接,方便安裝拆卸。
通孔34的直徑為0.5-0.7mm。
整個裝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對骨瓷結構的外壁進行充分有效的打磨。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