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生產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玻璃模具是專業生產玻璃瓶和玻璃器皿的模具,把熔化的玻璃料導入模具內部,通過模具內部腔體生成各種造型的玻璃制品,因此,玻璃模具內部的形狀直接決定了玻璃制品的外觀。
為了提升玻璃瓶表面的光潔度,需要對模具的型腔進行拋光,由于模具的型腔為曲面,通常采用人工進行拋光,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手工施加的力不穩定,容易導致型腔表面光潔度的差異化,甚至對型腔表面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提升拋光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穩定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包括:移動底座和拋光驅動裝置,所述拋光驅動裝置設置在移動底座的上方,所述移動底座下方設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設置有與移動底座相連的水平氣缸,所述移動底座上設置有與拋光驅動裝置的前端底部相鉸接的銷軸,所述移動底座中設置有一個與拋光驅動裝置的后端底部相鉸接的加壓氣缸,所述拋光驅動裝置為氣壓馬達,所述氣壓馬達的輸出端設置有一根轉軸,所述轉軸的末端設置有拋光頭。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上內凹設置有燕尾滑槽。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移動底座的底部設置有延伸至燕尾滑槽內的滑塊。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拋光頭為錐形磨頭。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加壓氣缸的輸入端設置有供氣管道,所述供氣管道上設置有穩壓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水平氣缸的伸縮帶動了移動底座和拋光頭的水平移動,在拋光頭水平移動的過程中,加壓氣缸利用杠桿原理對拋光頭施加了一定的壓力,使得拋光頭緊貼在型腔的表面進行拋光工作,壓力穩定性好,表面光潔度均勻,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包括:移動底座1和拋光驅動裝置2,所述拋光驅動裝置2設置在移動底座1的上方,所述移動底座1下方設置有固定底座6,所述固定底座6上設置有與移動底座1相連的水平氣缸5,所述拋光驅動裝置2為氣壓馬達,所述氣壓馬達2的輸出端設置有一根轉軸31,所述轉軸31的末端設置有拋光頭3。水平氣缸5的伸縮帶動了移動底座1和拋光頭3的水平移動,逐步進行模具型腔的拋光,速度可控性好。
所述移動底座1上設置有與拋光驅動裝置2的前端底部相鉸接的銷軸11,所述移動底座1中設置有一個與拋光驅動裝置2的后端底部相鉸接的加壓氣缸4。加壓氣缸4利用杠桿原理對拋光頭3施加了一定的壓力,使得拋光頭3緊貼在型腔的表面進行拋光工作,壓力穩定性好,拋光得到的模具型腔表面光潔度比較均勻。
所述固定底座6上內凹設置有燕尾滑槽,所述移動底座1的底部設置有延伸至燕尾滑槽內的滑塊12。燕尾滑槽和滑塊12的配合,提升了移動底座1的水平移動穩定性。
所述拋光頭3為錐形磨頭。錐形磨頭對模具型腔的曲面造型適應性好,緊貼在模具型腔的表面進行高速轉動而拋光,拋光頭3拋光的過程中進行左右的移動,自動化程度高,可反復進行拋光。
所述加壓氣缸4的輸入端設置有供氣管道41,所述供氣管道41上設置有穩壓閥42。利用穩壓閥42調節加壓氣缸4的供氣壓力,調節方便,提升對拋光頭3施加力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移動加壓的模具拋光裝置,可對一定曲面的模具型腔進行拋光,自動化程度高,拋光均勻性好,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