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澆口輔助工具。
背景技術:
澆口即鑄造澆鑄時金屬液進入的口,在澆鑄成型后,成型工件上的澆口需要進行切除或修磨,成型工件的澆口處通常厚度不均勻或產生一些較粗的毛邊,傳統的磨澆口方式為工作人員用手抓握成型工件,將澆口置于磨砂輪上進行打磨,此種方式具有以下缺點:手抓握的力不足,成型工件容易顫動造成危險或誤磨;成型工件頂住磨砂輪的壓力不足,較粗的毛邊或較厚的位置打磨效率低;工作人員容易手酸。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磨澆口輔助工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磨澆口輔助工具,包括用以放置在人體大腿上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連有相互平行的板體A,所述板體A的上表面的邊緣固連有板體B,所述板體B垂直于板體A,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對稱設置有用以與人體大腿接觸的左大腿橡膠支撐墊、右大腿橡膠支撐墊,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與右大腿橡膠支撐墊的底部均開設有用以與人體大腿相貼合的弧形凹面,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與右大腿橡膠支撐墊均垂直于板體B,兩弧形凹面在近板體B的端部均往下延伸有用以抵住人體膝蓋的限位板,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在遠離板體B端的兩側對稱固設有兩條彈性束帶,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在遠離板體B端的兩側也對稱固設有兩條彈性束帶,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兩條彈性束帶之間經尼龍扣扣接,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兩條彈性束帶之間也經尼龍扣扣接。
優選的,所述板體A在位于板體B正對面的邊緣處往外延伸并懸空于底板上,所述板體A在懸空的邊緣側開設有用以便于手提的直槽口。
優選的,所述尼龍扣包括尼龍鉤帶和尼龍絨帶,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其中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設置有尼龍鉤帶,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另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設置有尼龍絨帶,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其中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也設置有尼龍鉤帶,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另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也設置有尼龍絨帶。
優選的,所述板體A與底板之間經釘子固連,所述板體B與板體A之間經釘子固連,所述板體A、底板、板體B的材料均為木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磨澆口輔助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時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其中工作人員的小腿往內傾斜,工作人員的大腿便同時向下傾斜,此時將底板放在工作人員的大腿上,其中弧形凹面貼在大腿的上部表面,限位板抵住工作人員的膝蓋,彈性束帶經尼龍扣扣接在左大腿與右大腿上進行輔助工具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員手持成型工件傾斜倚靠在板體B的上邊緣,成型工件的澆口朝上對準磨砂輪的下方,磨砂時工作人員利用腳尖貼地,踮起腳跟,帶動膝蓋、大腿將底板往上頂,間接帶動成型工件的澆口頂住磨砂輪進行磨砂,成型工件的澆口頂住磨砂輪的力增大,磨砂效率高,與此同時經板體B的倚靠以及手的抓握,成型工件顫動幅度小,安全性提高,手不容易發酸。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板體A,3-板體B,4-左大腿橡膠支撐墊,5-右大腿橡膠支撐墊,6-弧形凹面,7-限位板,8-彈性束帶,9-直槽口,10-尼龍鉤帶,11-尼龍絨帶,12-小腿,13-大腿,14-膝蓋,15-磨砂輪,16-澆口,17-成型工件,18-手。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4所示,一種磨澆口輔助工具,包括用以放置在人體大腿上的底板1,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連有相互平行的板體A2,所述板體A的上表面的邊緣固連有板體B3,所述板體B垂直于板體A,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對稱設置有用以與人體大腿接觸的左大腿橡膠支撐墊4、右大腿橡膠支撐墊5,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與右大腿橡膠支撐墊的底部均開設有用以與人體大腿相貼合的弧形凹面6,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與右大腿橡膠支撐墊均垂直于板體B,兩弧形凹面在近板體B的端部均往下延伸有用以抵住人體膝蓋的限位板7,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在遠離板體B端的兩側對稱固設有兩條彈性束帶8,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在遠離板體B端的兩側也對稱固設有兩條彈性束帶,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兩條彈性束帶之間經尼龍扣扣接,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兩條彈性束帶之間也經尼龍扣扣接。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板體A在位于板體B正對面的邊緣處往外延伸并懸空于底板上,所述板體A在懸空的邊緣側開設有用以便于手提的直槽口9。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尼龍扣包括尼龍鉤帶10和尼龍絨帶11,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其中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設置有尼龍鉤帶,所述左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另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設置有尼龍絨帶,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其中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也設置有尼龍鉤帶,所述右大腿橡膠支撐墊上的另一條彈性束帶的端部也設置有尼龍絨帶。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板體A與底板之間經釘子固連,所述板體B與板體A之間經釘子固連,所述板體A、底板、板體B的材料均為木材。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人體大腿的粗細不一樣,所述弧形凹面的截面形狀不需要完全與大腿吻合,所述弧形凹面僅需大致貼在大腿上部表面的部分肉體上即可。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板體B或板體A使用較久磨損后,可將板體B或板體A拆下進行更換。
具體實施過程:使用時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其中工作人員的小腿12往內傾斜,工作人員的大腿13便同時向下傾斜,此時將底板放在工作人員的大腿上,其中弧形凹面貼在大腿的上部表面,限位板抵住工作人員的膝蓋14,彈性束帶經尼龍扣扣接在左大腿與右大腿上進行輔助工具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員手持成型工件傾斜倚靠在板體B的上邊緣,成型工件的澆口朝上對準磨砂輪15的下方,磨砂時工作人員利用腳尖貼地,踮起腳跟,帶動膝蓋、大腿將底板往上頂,間接帶動成型工件17的澆口16頂住磨砂輪進行磨砂,成型工件的澆口頂住磨砂輪的力增大,磨砂效率高,與此同時經板體B的倚靠以及手18的抓握,成型工件顫動幅度小,安全性提高,手不容易發酸;在磨砂過程中,工作人員可通過手抓握成型工件,根據加工要求沿著板體B的上邊緣調整成型工件的傾斜角度。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磨澆口輔助工具。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