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基板研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在玻璃生產環節中,玻璃的兩應用邊過于鋒利,會造成對后續工藝的破壞,并對操作人員的安全產生一定影響,故須對玻璃的應用邊進行處理,通常使用研磨輪對玻璃進行磨削可達到使用要求。在傳統的液晶玻璃基板研磨機加工過程中,研磨輪與玻璃基板相對運動而對玻璃基板的邊緣部進行研磨,在研磨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和粉末飛塵,為防止研磨輪和玻璃基板的溫度升高而破壞設備和玻璃制品,研磨機一般連接有冷卻水系統,該冷卻水系統包括冷卻水水箱、水泵和冷卻水噴嘴,冷卻水噴嘴與研磨機的研磨輪同步移動,研磨輪移動的同時,冷卻水從冷卻水噴嘴噴出并按噴嘴的設計角度噴灑于研磨輪和玻璃基板上以對其進行降溫。但常見的冷卻水噴嘴與研磨輪和玻璃基板的相對角度、噴嘴的數量設計均不合理,冷卻水不能及時充分的噴灑在研磨輪和玻璃基板的待降溫部位,致使研磨機在對玻璃端緣部研磨時產生的熱量不能充分散去,對玻璃基板的邊部質量產生較大影響,易造成邊燒,邊燒比例為5%,在降低良品率的同時,也給玻璃基板在后續傳送及包裝運輸過程中帶來碎板的隱患,導致客戶端在加工過程中,因研磨不良出現批量碎板及長時間待機;由于研磨過程產生的熱量不能充分散去,研磨輪一直處于高溫作業,縮短了研磨輪的壽命,增大了生產成本。隨著玻璃基板生產線的投入使用,急需研究一種可有效降低研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的研磨裝置,進而降低玻璃制品的邊燒現象,提高玻璃品質,延長研磨設備的使用壽命。技術實現要素: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主要目的是解決液晶玻璃基板在研磨產熱時不能有效降溫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輪,所述研磨輪的外周面設有內凹槽;冷卻水噴嘴,所述冷卻水噴嘴包括第一噴嘴和第二噴嘴;移動支架,所述研磨輪和所述冷卻水噴嘴均設于所述移動支架上;其中,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與內凹槽壁抵接時形成抵接部位;所述第一噴嘴向所述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一噴灑方向;所述第二噴嘴向所述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二噴灑方向。作為優選,所述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起始端,所述研磨輪自轉且轉離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終止端;所述第一噴嘴向所述抵接部位的起始端噴灑冷卻水,所述第二噴嘴向所述抵接部位的終止端噴灑冷卻水;噴灑在所述抵接部位的起始端的冷卻水隨著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而進入研磨輪的內凹槽并對內凹槽內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降溫。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噴灑方向和被研磨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平行;所述第二噴灑方向和被研磨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平行。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形成第一夾角,所述第一夾角為5°-50°;所述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形成第二夾角,所述第二夾角為5°-50°。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夾角為5°-30°;所述第二夾角為5°-30°。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夾角為5°-15°,優選為7°-13°;所述第二夾角為5°-15°,優選為7°-13°。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水噴嘴包括第三噴嘴,所述第三噴嘴向所述抵接部位的下側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三噴灑方向。作為優選,所述第三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形成第三夾角,所述第三夾角為20°-50°。作為優選,所述第三夾角為40°-50°。作為優選,所述第三夾角為43°-4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研磨裝置針對液晶玻璃基板在研磨時產生大量熱量但不能有效降溫的技術問題,通過對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中的冷卻水噴嘴的數量和噴灑角度進行優化設計,達到了充分且及時帶走研磨輪對玻璃基板研磨時產生的熱量的目的,有效降低了液晶玻璃基板和研磨輪的溫度,減少液晶玻璃基板的邊燒現象,提高液晶玻璃制品的質量,延長研磨設備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研磨輪對液晶玻璃基板端緣部研磨和冷卻過程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冷卻水噴嘴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冷卻水噴嘴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的另一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對比例1的冷卻水噴嘴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對比例2-6的冷卻水噴嘴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研磨輪,101、內凹槽,2、液晶玻璃基板,201、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3、抵接部位,301、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2、抵接部位的終止端,4、移動支架,401、第一噴嘴,402、第二噴嘴,403、第三噴嘴,5、導軌,501、第一噴灑方向,502、第二噴灑方向,503、第三噴灑方向,504、單噴灑方向,6、單噴嘴,601、第一夾角,602、第二夾角,603、第三夾角,701、第一表面,702、第二表面。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下述說明中的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實施例1一種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上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輪1,上述研磨輪1的外周面設有內凹槽101;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與內凹槽壁抵接時形成抵接部位3;冷卻水噴嘴,上述冷卻水噴嘴包括第一噴嘴401和第二噴嘴402;上述第一噴嘴401向上述抵接部位3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一噴灑方向501;上述第二噴嘴402向上述抵接部位3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二噴灑方向502;移動支架4,上述研磨輪1和上述冷卻水噴嘴均設于上述移動支架4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對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進行研磨和降溫的過程為:研磨輪1在移動支架4上自轉,同時研磨輪1通過移動支架4在導軌5上移動而沿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從一端移動至另一端以對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進行研磨,研磨同時冷卻水噴嘴與研磨輪1同步移動并噴灑冷卻水以降低研磨過程產生的熱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的冷卻系統進行優化,具體是對冷卻水噴嘴的數量和噴灑方向進行優化,冷卻水噴嘴在移動支架上的安裝位置只要滿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求的冷卻水噴嘴可以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即可;冷卻水噴嘴的形狀和尺寸不作限定,移動支架在導軌上的安裝、冷卻水系統中泵和水箱的設置、液晶玻璃基板在基板支架上的安裝固定及研磨裝置的其他輔助結構等均不作限定。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冷卻水噴嘴的數量設計為兩個,并分別位于抵接部位3的兩側,當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當研磨輪自轉且轉離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終止端302;第一噴灑方向501向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噴灑冷卻水;第二噴灑方向502向抵接部位的終止端302噴灑冷卻水;尤其當冷卻水噴嘴向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噴灑冷卻水時,該處的冷卻水隨著研磨輪1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2而順勢進入研磨輪1的內凹槽101內,此時,內凹槽101內的液晶玻璃基板充分被冷卻水降溫,再向抵接部位的終止端302噴灑冷卻水,保證了抵接部位3處的液晶玻璃基板由于研磨而產生的熱量被充分排除,有效降低液晶玻璃基板和研磨輪的溫度。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第一噴灑方向501和卡入內凹槽101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平行;第二噴灑方向502和卡入內凹槽101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平行。采用上述設計,將噴灑方向設計為平行于被研磨的端緣部(被研磨的玻璃邊部或稱為玻璃邊緣部),使冷卻水和研磨產熱接觸面積變大,使冷卻水充分且準確的噴灑于抵接部位(或研磨產熱部位)。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50°夾角;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50°夾角。采用上述設計的夾角,可使冷卻水充分進入研磨輪的內凹槽而對液晶玻璃基板有效降溫。其中,當液晶玻璃基板被水平固定于基板支架(該基板支架用于固定液晶玻璃基板)上時,液晶玻璃基板具有的相對的第一表面701和第二表面702均為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第一表面701和第二表面702分別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玻璃邊部)相接。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30°夾角;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30°夾角;更優選的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15°夾角;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5°-15°夾角;進一步優選的,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7°-13°夾角;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7°-13°夾角;最優選的,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10°夾角;第二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10°夾角,當采用10°夾角時,降溫效果最佳。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冷卻水噴嘴包括第三噴嘴,第三噴嘴向抵接部位的下側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三噴灑方向。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第三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20°-50°夾角。優選的,第三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40°-50°夾角;更優選的,第三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43°-47°夾角。采用上述優選的角度設計,從第三噴嘴噴灑出的冷卻水可較好的輔助排除玻璃研磨部位產生的熱量,達到最大程度的降溫。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的具體結構參見圖1。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噴嘴和第二噴嘴優選設計于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701上(上表面),第三噴嘴優選設計于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702上(下表面),采用上述設計,液晶玻璃基板上表面的水沖力大于液晶玻璃基板下表面的水沖力,有利于液晶玻璃在基板支架(基板支架用于支持并固定液晶玻璃基板)上的穩固;若將第一噴嘴和第二噴嘴設計于液晶玻璃基板的下表面(第二表面),將第三噴嘴設計于液晶玻璃基板的上表面(第一表面),則會導致該液晶玻璃基板的下表面的水沖力大于液晶玻璃基板的上表面的水沖力,如此會導致液晶玻璃基板易被下表面的水壓力沖起而不能穩固于基板支架上,也會影響液晶玻璃基板和研磨輪的抵接部位,從而影響三個噴嘴沿著抵接部位的切線方向噴灑冷卻水的方向不精確,最終不能對液晶玻璃基板研磨產熱部位有效降溫。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移動支架的下側再安裝冷卻水的第三噴嘴可更有效降低液晶玻璃基板的研磨熱量,該冷卻水噴嘴在移動支架下方的安裝位置只要滿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設計的第三噴嘴與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下表面)形成設計角度的要求即可,具體為第三噴嘴的噴灑方向朝向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下表面)上靠近研磨輪內凹槽的部位。通過在抵接部位(產熱部位)的三個不同方向分別安裝三個噴嘴水,可多方位向產熱部位噴灑冷卻水以降低玻璃研磨產生的溫度,通過對三個噴嘴的噴灑方向進行特殊的角度設計,可更準確更充分的將冷卻水噴灑至產熱部位且不浪費水資源。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說明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研磨裝置的降溫效果。實施例2選取待研磨的液晶玻璃基板2,將液晶玻璃基板2固定于研磨機工作臺上,再將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卡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中(該內凹槽也稱為研磨輪的輪槽),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與研磨輪的內凹槽101抵接形成抵接部位3;玻璃安裝就緒后,啟動研磨機和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噴嘴與研磨輪由同一電機帶動工作并可同步移動,冷卻水噴嘴設置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噴嘴401和第二噴嘴402,第一噴嘴401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的被研磨的端緣部(被研磨的玻璃邊部)的方向,向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一噴灑方向501,第一噴灑方向501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701(上表面)形成第一夾角601,第一夾角601為5°,噴灑在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起始端)的冷卻水隨著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而充分進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內,從而對內凹槽內卡住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進行有效降溫,第二噴嘴402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的被研磨的端緣部(被研磨的玻璃邊部)的方向,向抵接部位的終止端302(研磨輪自轉且轉離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終止端)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二噴灑方向502,第二噴灑方向502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701(上表面)形成第二夾角602,第二夾角602為5°;研磨輪1自轉的同時沿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從液晶玻璃基板2的一端移動至另一端,在移動過程中對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進行研磨,研磨輪研磨同時,兩個冷卻水噴嘴做同步運動,并同時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進而有效降低研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量;冷卻水噴嘴具體角度設計參見表1;研磨且冷卻過程參見圖2。實施例3選取待研磨的液晶玻璃基板2,將液晶玻璃基板2固定于研磨機工作臺上,再將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卡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該內凹槽也稱為研磨輪的輪槽),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與研磨輪的內凹槽101抵接形成一塊抵接部位3;玻璃安裝就緒后,啟動研磨機和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噴嘴與研磨輪由同一電機帶動工作并可同步移動,冷卻水噴嘴設置有三個,分別為第一噴嘴401、第二噴嘴402和第三噴嘴403,第一噴嘴401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的被研磨的端緣部(被研磨的玻璃邊部)的方向,向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一噴灑方向501,第一噴灑方向501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形成第一夾角601,第一夾角601為10°,噴灑在抵接部位的起始端301(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起始端)的冷卻水隨著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充分進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內,從而對內凹槽內卡住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進行有效降溫,第二噴嘴402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的被研磨的端緣部(被研磨的玻璃邊部)的方向,向抵接部位的終止端302(研磨輪自轉且轉離液晶玻璃基板時形成抵接部位的終止端)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二噴灑方向502,第二噴灑方向502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形成第二夾角602,第二夾角602為10°,第三噴嘴403設置于液晶玻璃基板的下側(即與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即第三噴嘴403向研磨輪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的抵接部位的下側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三噴灑方向503,第三噴灑方向503與液晶玻璃基板2的第二表面(下表面)形成第三夾角603,第三夾角603為45°;研磨輪1自轉的同時沿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從液晶玻璃基板2的一端移動至另一端,在移動過程中對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形成研磨,研磨輪對玻璃基板進行研磨的同時,三個冷卻水噴嘴做同步運動,并同時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進而有效降低研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量;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研磨裝置和研磨且冷卻過程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實施例4本實施例4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5本實施例5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6本實施例6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7本實施例7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8本實施例8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9本實施例9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1。實施例10本實施例10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1本實施例11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2本實施例12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3本實施例13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4本實施例14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5本實施例15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6本實施例16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7本實施例17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實施例18本實施例18的研磨方法和采用的研磨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夾角不同;第三噴嘴和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夾角不同;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參見表2。表1.兩個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表2.三個冷卻水噴嘴的角度設計對比例1選取待研磨的液晶玻璃基板2,將液晶玻璃基板2固定于研磨機工作臺上,再將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卡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該內凹槽也稱為研磨輪的輪槽),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與研磨輪的內凹槽101抵接形成一塊抵接部位3;玻璃安裝就緒后,啟動研磨機和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噴嘴與研磨輪由同一電機帶動工作并可同步移動,冷卻水噴嘴設置有一個,為單噴嘴6,單噴嘴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垂直于被研磨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的方向(即該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平行,與抵接部位垂直),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并形成單噴灑方向504,少量冷卻水隨著研磨輪自轉且轉向液晶玻璃基板進入研磨輪的內凹槽101內,從而對內凹槽內卡住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進行降溫;研磨輪1自轉的同時沿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從液晶玻璃基板2的一端移動至另一端,在移動過程中對液晶玻璃基板的端緣部201形成研磨,研磨輪對液晶玻璃基本進行研磨的同時,冷卻水噴嘴與其同步運動并向玻璃基板表面噴灑冷卻水以降低研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5。對比例2對比例2與對比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嘴沿平行于液晶玻璃基板被研磨的端緣部的方向,向抵接部位噴灑冷卻水并形成第一噴灑方向,上述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的夾角為80°;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6。對比例3對比例3與對比例2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的夾角為70°;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6。對比例4對比例4與對比例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的夾角為60°;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6。對比例5對比例5與對比例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的夾角為55°;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6。對比例6對比例6與對比例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噴灑方向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表面)的夾角為15°;單噴嘴的角度設計見表3;上述液晶玻璃基板研磨裝置參見圖6。表3.單噴嘴角度設計對比例單噴嘴與第一表面的夾角平均不良率(%)對比例12°5.1對比例280°4.2對比例370°3.7對比例460°3.6對比例555°3.4對比例615°3.1采用實施例2-實施例18的方法各制備1000塊研磨玻璃;利用本工序的燒邊檢測機對上述17種方法制備的17000塊研磨玻璃進行燒邊質量檢測(燒邊是指研磨熱量不能排出造成的邊部缺陷),分別得到各組實施例的不良率的平均值,具體參見表1和表2。由上述表1中液晶玻璃不良率的測試結果可知實施例3的方法制備的研磨玻璃不良率最小,燒邊現象少,玻璃質量最高。選取實施例3的角度作為最優基礎角度,即第一噴嘴和第二噴嘴分別與液晶玻璃基板的水平面成10°時降溫效果最好。在上述實施例3的最優基礎角度的基礎上,增加第三噴嘴,逐漸調節第三噴嘴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下表面)的夾角并進行研磨,再進行不良率的檢測。由上述表2中液晶玻璃不良率的檢測結果可知實施例15的方法制備的研磨玻璃不良率最小為0.5%(即第三噴嘴與液晶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成45°夾角),采用實施例15的角度設計得到的研磨玻璃不良率最小,燒邊現象最少,玻璃質量最高。通過對比例1-對比例6的方法各制備1000組研磨玻璃,分別檢測其不良率,計算出其平均不良率,具體參見表3。通過對比實施例2-實施例18和對比例1-對比例6的不良率可知: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研磨裝置對液晶玻璃基板進行研磨時,其產生的不良率相對較小,僅有輕微的燒邊現象,以上均在可接受范圍內;而采用傳統的研磨裝置對液晶玻璃基板進行研磨時,其產生的不良率較大,最大可達到5.1%、燒遍現象嚴重。通過上述對比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研磨裝置,優化了冷卻系統的設計,具體的優化了冷卻水噴嘴的數量和冷卻水向產熱部位噴灑冷卻水的角度,進而充分且及時的帶走了研磨輪對玻璃基板研磨時產生的熱量,有效降低了液晶玻璃基板和研磨輪的溫度,減少液晶玻璃基板的邊燒現象,提高了液晶玻璃制品的質量,延長了研磨設備壽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未盡之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從現有技術中選用。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上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