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連接部件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生產聯軸節的模具。
背景技術:
聯軸節,又名聯軸器,是用來聯接不同機構中的兩根軸(主動軸和從動軸)使之共同旋轉以傳遞扭矩的機械零件,起銜接作用。目前使用的汽車發動聯軸節由主動連接部和從動連接部組成,如圖1和圖2所示,主動連接部與主動軸固定聯接,從動連接部與從動軸固定聯接,主動連接部外形輪廓為方形,從動連接部外形輪廓為圓柱狀,在主動連接部內設方形內沉孔,在保證聯軸節的強度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方形內沉孔的邊與主動連接部方形輪廓邊成45°±1°角,且必須嚴格保證。現有的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包括中模、上沖、下一沖、下二沖和芯棒,主動連接部外形輪廓由中模成型,從動連接部由下一沖與下二沖形成的腔成型,方形內沉孔和中孔由臺階芯棒成型。但是由于下二沖與下一沖配合處均為圓形,且必須有0.003-0.005mm配合間隙,安裝模具時,下二沖和下一沖會發生相對轉動,方形內沉孔的邊與主動連接部方形輪廓邊成45°±1°角就很難保證,造成聯軸節合格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結構簡單、實用,保證方形內沉孔的邊與主動連接部方形輪廓邊成45°±1°角,提高聯軸節的合格率。
一種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包括下一沖和下二沖,其特點是所述下一沖沿內孔壁開設至少一導槽。導槽向下延伸至下一沖的下端面,導槽的長度為內孔長度的1/3-1/2;所述下二沖沿圓周面開設至少一通孔,通孔中安裝有定位銷,工作時定位銷置于導槽內且實現定向移動,主動連接部外形輪廓由中模成型,從動連接部由下一沖與下二沖形成的腔成型,方形內沉孔和中孔由臺階芯棒成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銷為圓柱體,其固定端面呈圓弧面,圓弧半徑與所述下一沖的內孔半徑相一致,伸出端面呈半球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銷的伸出端長度為所述導槽深度的1/2-1。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槽截面形狀為矩形、半圓形或U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當在下二沖上安裝一定位銷,在下一沖對應位置開一導槽,定位銷與導槽的配合間隙控制在0.003-0.005mm,確保下一沖在下二沖內只做軸向運動而不發生徑向轉動,從而保證了角度偏差,而且每一批次的產品角度一致性都能保證。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方形聯軸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方形聯軸節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的配合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將以示例方式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的具體結構、特點和優點等,然而所有的描述僅是用來進行說明的,而不應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實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隱含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或者被顯示或隱含在各附圖中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仍然可在這些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間繼續進行任意組合或刪減,從而獲得可能沒有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實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實施例。另外,為了簡化圖面起見,相同或相類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圖中可能僅在一處或若干處進行標示。
請結合參考圖3,下面就通過給出的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進行示例性說明。
如圖3所示,一種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包括上沖1、中模2、下一沖3、下二沖4和芯棒5,所述下一沖沿內孔壁開設至少一導槽31。導槽向下延伸至下一沖3的下端面,導槽31的長度為內孔長度的1/3-1/2;所述下二沖4沿圓周面開設至少一通孔41,通孔中安裝有定位銷6,工作時定位銷置于導槽內且實現定向移動,中模用于裝填金屬粉料,且實現聯軸節7主動連接部外形輪廓成型,從動連接部由下一沖與下二沖形成的腔成型,方形內沉孔和中孔由臺階芯棒成型,上沖向下施加一個壓力于粉料,形成主動連接部的上端面。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銷6為圓柱體,其固定端面呈圓弧面,圓弧半徑與所述下一沖3的內孔半徑相一致,伸出端面呈半球面。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銷6的伸出端長度為所述導槽31深度的1/2-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槽31截面形狀為矩形、半圓形或U形。
以上僅以舉例方式來詳細闡明本實用新型的方形聯軸節粉末冶金模具,這些個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實施方式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形和改進。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并為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權利要求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