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轉底爐出料排氣裝置,屬于冶金領域。
背景技術:
轉底爐直接還原技術作為非高爐煉鐵的主要技術之一,其以流程簡單和經濟性好等優越性得到普遍關注。該工藝將含鐵原料與煤粉或其它含碳物質、粘結劑混勻后制成含碳球團并干燥,不經過焙燒直接把球團鋪在轉底爐上,在爐內溫度1200~1300℃的還原區域還原為金屬化球團。反應完畢后從轉底爐出來的還原球團溫度較高,達1000℃左右,為方便還原球團的儲存和運輸,需通過冷卻裝置對高溫球團進行冷卻。目前轉底爐出料處通常為水淬池加撈渣機的配置形式,水淬池為敞開,該種配置形式存在以下問題:
1.高溫球團在水淬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水蒸汽,工人操作環境差,并會對廠區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2.水淬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水蒸汽會對周圍的撈渣機、轉底爐等設備造成影響,易使設備表面銹蝕,降低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底爐出料排氣裝置,將水淬池通過集風罩封閉起來,產生的水蒸氣通過管道和煙囪排出到大氣中,提高工人工作舒適度。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轉底爐出料排氣裝置,包含位于水淬池上的集風罩、與集風罩連接的管道和與管道連接的煙囪,所述集風罩包含本體、進料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料口設有進料管伸入到集風罩內,進料管的出口為斜面,斜面朝向集風罩方向,所述排氣口與管道連接,所述管道為傾斜狀。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上設有抽風機。
作為優選,所述進料管的出口上鉸接有擋板。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的傾斜角為10~35°。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的傾斜角為15°。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轉底爐出料排氣裝置,通過在水淬池上方加設集氣罩,使水蒸汽集中并通過煙囪外排,有效改善水淬池周邊的工作環境,并降低了水蒸汽對周邊設備的影響;集氣罩與煙囪之間設有抽風機,以加強排氣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轉底爐出料排氣裝置,包含位于水淬池上的集風罩1、與集風罩1連接的管道4和與管道4連接的煙囪3,所述集風罩1包含本體、進料口和排氣口,進料口和排氣口均位于本體上,所述進料口設有進料管伸入到集風罩1內,進料管由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進料管的出口為斜面,斜面朝向集風罩1方向,這樣可以防止在入料時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料管排出在集風罩1外,所述排氣口與管道4連接,所述管道4為傾斜狀,所述管道4的傾斜角為10~35°,優選為15°。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管道4上設有抽風機2,增強管道4的抽取集風罩1內水蒸氣的能力。所述進料管的出口上鉸接有擋板,在進料結束后,擋板在集風罩1內密封進料管,在進料口設有密封蓋,進一步的對集風罩1進行密封,密封效果好。
在本實用新型中,高溫球團從轉底爐通過溜槽排進水淬池上方的進料口中中,集氣罩1位于水淬池上方,集氣罩1與煙囪3通過管道4連接,高溫球團在水淬過程中生成的大量水蒸汽通過集氣罩1收集,而后經管道從煙囪3中排出,所述管道4中設有抽風機2,以加強排氣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