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壓鑄工藝是一種高效率且少、無切削金屬的成型工藝,壓鑄工藝在現代工業中用于生產各種金屬零件,其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壓鑄工藝原理是利用高壓將金屬液高速壓入一具有特定形狀的精密金屬模具型腔內,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冷卻凝固,金屬液凝固后,壓鑄模具打開,取出鑄件,完成一個壓鑄循環。
現有的壓鑄模具中,在模具上設置有頂出裝置,頂出裝置包括底板、頂針板以及彈性件,該頂出裝置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彈性件帶動頂針板向上移動并將鑄件向外頂出,在彈性件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彈力會不斷的減弱和消退,導致在鑄件在脫模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拉傷現象的產生,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頂出裝置存在的彈性件減弱現象的產生,需要設計一種布局合理、使用壽命長的頂出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布局合理、使用壽命長的頂出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頂出機構,包括:
底板;
下模,其設置于底板上,在底板和下模之間設置有若干連接 柱,所述連接柱的兩端分別與底板和下模相連;
上模,其可移動設置于下模上,在上模和下模之間開設有用于模具成型的注塑型腔;
下頂板,其活動設置于底板上;
司筒組件,其設置于下頂板和下模之間,司筒組件包括司筒下針板、司筒上針板以及司筒,所述司筒下針板設置于下頂板上,所述司筒上針板設置于司筒下針板上,所述司筒設置于司筒下針板的上表面且司筒的上端依次穿過司筒上針板和下模并設置于注塑型腔內,在司筒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在司筒上針板上開設有與限位部對應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設置于限位槽內;
頂針,所述頂針的下端固設于底板上且所述頂針的上端穿設于司筒上。
在上述的一種頂出機構中,在頂針的前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的直徑小于頂針的直徑,在司筒的前端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部對應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的直徑小于司筒的直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板、上模以及下模,在下模和底板之間設置有下頂板和司筒組件,下頂板能帶動上模和司筒組件向上移動并使司筒組件向外頂出模具,同時當司筒組件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司筒組件靜止不動,下頂板帶動上模繼續向上移動至指定位置,方便了模具的取出,同時通過司筒組件代替彈性件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中,100、底板;200、連接柱;300、下頂板;400、司筒上針板;410、司筒下針板;420、司筒;430、限位部;500、頂 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頂出機構包括底板100、下模、上模以及下頂板300,在下頂板300和下模之間設置有司筒420組件,在本實用新型工作的過程中,下頂板300能帶動上模和司筒420組件向上移動,司筒420組件的上端能伸入注塑型腔內并向外頂出成型模具,同時當司筒420組件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司筒420組件靜止不動,下頂板300能帶動上模繼續向上移動至指定位置,保證了下模與上模分離,方便了成型模具的取出。
優選地,上述下模設置于底板100上,在底板100和下模之間設置有多個連接柱200且連接柱200的兩端分別與底板100和下模相連,連接柱200的設置保證了底板100和下模兩者連接的穩固性,同時保證了下模保持靜止不動狀態,使得本實用新型能正常工作。
上述上模設置于下模上,在下模和上模之間開設有用于模具成型的注塑型腔,在工作過程中模具能在注塑型腔內完成成型并通過下頂板300帶動上模與下模分離,從而方便了成型模具的取出,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上述司筒420組件設置于下頂板300和下模之間,具體地,司筒420組件包括司筒下針板410、司筒上針板400以及司筒420,其中,司筒下針板410設置于下頂板300上,司筒上針板400設置于司筒下針板410上,上述司筒420設置于司筒下針板410的上表面上且司筒420的上端向上依次穿過司筒上針板400和下模并設置于注塑型腔,在工作過程中,下針板能帶動司筒下針板410和上模向上移動,并使司筒420向外頂出成型模具,當司筒420 移動至指定位置時,司筒420靜止不動,下頂板300帶動上模繼續向上移動至指定位置,保證了本實用新型能使成型模具自動頂出。
優選地,在司筒420靠近司筒下針板410一側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430,在司筒上針板400上開設有與限位板對應的限位槽,上述限位部430設置于限位槽內,限位槽的設置限制了司筒420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司筒420出現位置偏移而影響司筒420的頂出精度現象的產生,提高了本發明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在司筒420內穿設有頂針500,頂針500的下端依次穿過司筒下針板410和下針板并與底板100固連,頂針500上端穿設于司筒420上,在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中,司筒下針板410能帶動司筒420沿著頂針500移動,避免司筒420在移動過程中發生位置偏移而導致成型件拉傷現象的產生,提高了司筒420的移動精度,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在頂針500的前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裝部,第一安裝部的直徑小于頂針500的直徑,在司筒420的前端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部對應的第二安裝部,第二安裝部的直徑小于司筒420的直徑,上述第二安裝部的內表面能抵靠于第一安裝部的外表面上,避免了司筒420的位置出現偏移現象的產生,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