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粉末冶金制粉裝置。
背景技術: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屬粉末或用金屬粉末(或金屬粉末與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作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造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交通、機械、電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業等領域,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制粉裝置,采用旋轉電極方法進行制粉,消耗大量的電能,不夠節能環保,傳統的水冷卻制粉,效率較低,冷卻效果不明顯得不到充分冷卻,冷卻時間短,制粉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粉末冶金制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粉末冶金制粉裝置,包括加熱箱,所述加熱箱的內腔設有坩堝,所述坩堝的下方設有霧化裝置,所述霧化裝置的底端連接輸送管的一端,所述輸送管與散熱管連通,所述輸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散熱管與粉末儲罐連接,所述輸送管的外壁緊密排列有呈螺旋狀的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所述第一冷卻管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位于第一水箱的內腔,所述第一水箱位于散熱管的左側,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三連接管,所述第三連接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水箱的內腔底端,所述第二冷卻管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位于第二水箱的內腔,所述第二水箱位于散熱管的右側,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四連接管,所述第四連接管延伸位于第二水箱的內腔底端。
優選的,所述散熱管是中空圓柱體狀,且散熱管的兩端開有開槽。
優選的,所述坩堝為漏斗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粉末冶金制粉裝置,結構簡單,通過霧化裝置進行制粉,霧化后的粉末輸送到輸送管內,輸送管的兩側外壁貼合有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分別連接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內抽水進入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對輸送管進行全方位冷卻,因為輸送管、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是螺旋狀結構,可以減緩粉末的下落速度,霧化的粉末會在輸送管內受到更好的冷卻,最后輸送至粉末儲罐內,同時冷卻管內的水可以循環利用,節約了資源,保證了冷卻效果和制粉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加熱箱、2坩堝、3霧化裝置、4輸送管、5散熱管、6粉末儲罐、7第一冷卻管、71第一連接管、72第三連接管、8第二冷卻管、81第二連接管、82第四連接管、9第一水泵、10第一水箱、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粉末冶金制粉裝置,包括加熱箱1,加熱箱1的內腔設有坩堝2,坩堝2為漏斗狀,坩堝2的下方設有霧化裝置3,霧化裝置3的底端連接輸送管4的一端,輸送管4與散熱管5連通,散熱管5是中空圓柱體狀,散熱管5的兩端開有開槽,輸送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散熱管5與粉末儲罐6連接,輸送管4的外壁緊密排列有呈螺旋狀的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第一冷卻管7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連接管71,第一連接管7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位于第一水箱10的內腔,第一水箱10位于散熱管5的左側,第一冷卻管7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三連接管72,第三連接管7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水箱10的內腔底端,第二冷卻管8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管81,第二連接管81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水泵11,第二水泵11位于第二水箱12的內腔,第二水箱12位于散熱管5的右側,第二冷卻管8的另一端連接有第四連接管82,第四連接管82延伸位于第二水箱12的內腔底端,通過霧化裝置3進行制粉,霧化后的粉末輸送到輸送管4內,輸送管4的兩側外壁貼合有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分別連接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12,通過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11在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12內抽水進入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對輸送管4進行全方位冷卻,因為輸送管4、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是螺旋狀結構,可以減緩粉末的下落速度,霧化的粉末會在輸送管4內受到更好的冷卻,最后輸送至粉末儲罐6內,同時第一冷卻管7和第二冷卻管8內的水又流入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12。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