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成像設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智能成像設備廣泛運用于交通、防盜監控系統中,智能成像設備包括光學機械掃描、電子掃描、固體自掃描和天線掃描等方式,其中光學機械掃描(如多光譜掃描儀)多采用發射經對屋面進行掃描,經分光、檢波和光電轉換后輸出影像數據;電子掃描如返束光導管電視攝像機,屬像面掃描方式,其過程是光學成像于光導管靶面,經電子束掃描后將信號放大輸出;固定自掃描如法國SPOT衛星的光電掃描傳感器,亦屬像面掃描方式。景物經物鏡成像在由許多電荷耦合期間(CCD)組成的探測面陣上,經光電轉換后輸出;天線掃描如側視雷達,屬物面掃描方式的一種主動式遙感成像系統,通過天線發射微波波束并接受景物反射的回波經解調后輸出。而成像系統中的攝像機殼體大都采用塑料澆注成型,在注塑成型的過程中,殼體的邊緣會有毛刺等瑕疵,現有技術中,都是采用人工加工的方式進行去毛刺處理,并且需要對殼體的兩側同時進行打磨處理,由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本身結構不規則,并且體積較大,從而導致人工在拿取的過程中存在著不方便的問題,從而導致加工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人工打磨存在的拿取不方便以及打磨效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殼體的支撐框架,并且塑料殼體的上端位于支撐框架上邊緣的上方,所述支撐框架與塑料殼體的外形相互適配,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塑料殼體頂壓在支撐框架內的伸縮氣缸,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經連接桿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與設置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連接;所述機架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一滑動槽滑動的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有第一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連接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二滑動槽滑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連接有打磨裝置;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拉伸彈簧,所述第一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塊上,所述第二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拉伸彈簧,所述第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塊上。
所述支撐框架的內邊緣設置有橡膠緩沖墊。
所述打磨裝置包括固定在第二滑塊上的機械手,所述機械手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鉸接在第一支撐臂上,并且第二支撐臂能夠沿著第一支撐臂進行旋轉,所述第一支撐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導向輥,所述第二支撐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導向輥,所述第一支撐臂上還設置有主動輥,所述主動輥由固定在第一支撐臂上的驅動電機帶動旋轉,所述主動輥、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外圍包覆有磨砂帶。
所述第一支撐臂開設有腔體,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伸入第一支撐臂的腔體內。
所述伸入第一支撐臂內的第二支撐臂的端部連接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撐臂的腔體內。
所述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邊緣設置有用于限制磨砂帶位置的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殼體的支撐框架,并且塑料殼體的上端位于支撐框架上邊緣的上方,所述支撐框架與塑料殼體的外形相互適配,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塑料殼體頂壓在支撐框架內的伸縮氣缸,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經連接桿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與設置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連接;所述機架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一滑動槽滑動的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有第一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連接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二滑動槽滑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連接有打磨裝置;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拉伸彈簧,所述第一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塊上,所述第二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拉伸彈簧,所述第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塊上。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直接將塑料殼體防止在支撐框架上,并且用伸縮氣缸將塑料殼體緊固在支撐框架上,然后通過打磨裝置進行打磨處理,在打磨的過程中,支撐框架在底座的作用下帶動轉動,以此同時,打磨裝置在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作用下,自動適應由于塑料殼體外形的變化而帶來的位置影響,保證塑料殼體在轉動過程中打磨裝置能夠進行打磨,在整個過程中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塑料殼體邊緣打磨的效率。
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打磨裝置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對塑料殼體的兩側同時進行加工,并且具有倒角的功能,防止后續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劃傷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同時本實用新型具有自調節的功能,能夠滿足不同厚度,不同倒角要求的處理,具有使用范圍廣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01、機架,02、底座,03、伺服電機,04、連接桿,05、支撐框架,06、伸縮氣缸,07、第一固定塊,08、第一滑塊,09、第一伸縮氣缸,010、第二滑塊,011、第二固定塊,012、第二拉伸彈簧,013、打磨裝置,1、機械手,2、第一支撐臂,3、壓縮彈簧,4、腔體,5、銷軸,6、主動輥,7、第二支撐臂,8、第一導向輥,9、磨砂帶,10、第二導向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所用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包括機架01,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殼體的支撐框架05,并且塑料殼體的上端位于支撐框架05上邊緣的上方,保證打磨裝置能夠對塑料殼體進行打磨處理,所述支撐框架05與塑料殼體的外形相互適配,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將塑料殼體頂壓在支撐框架05內的伸縮氣缸06,所述支撐框架05的下端經連接桿04連接有底座02,所述底座02與設置在機架01上的伺服電機03連接,通過伺服電機03帶動底座02進行旋轉,從而帶動支撐框架05進行旋轉;所述機架01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07,所述第一固定塊07上設置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一滑動槽滑動的第一滑塊08,所述第一滑塊80設置有第一伸縮氣缸09,所述第一伸縮氣缸09的上端連接有第二固定塊011,所述第二固定塊011上設置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二滑動槽滑動的第二滑塊010,所述第二滑塊010連接有打磨裝置013;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塊08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拉伸彈簧,所述第一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塊07上,所述第二滑塊010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拉伸彈簧012,所述第二拉伸彈簧0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塊011上。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直接將塑料殼體防止在支撐框架上,并且用伸縮氣缸將塑料殼體緊固在支撐框架上,然后通過打磨裝置進行打磨處理,在打磨的過程中,支撐框架在底座的作用下帶動轉動,以此同時,打磨裝置在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作用下,自動適應由于塑料殼體外形的變化而帶來的位置影響,保證塑料殼體在轉動過程中打磨裝置能夠進行打磨,在整個過程中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塑料殼體邊緣打磨的效率。
為了防止在安裝過程中出現損壞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框架05的內邊緣設置有橡膠緩沖墊。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伸縮氣缸06能夠轉動的安裝在機架上,從而保證支撐框架05在轉動的過程中,伸縮氣缸06能夠跟隨一起轉動,防止損壞塑料殼體的內底部,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其中本實用新型的伸縮氣缸06和第一伸縮氣缸09均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打磨裝置013包括固定在第二滑塊010上的機械手1,所述機械手1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7,所述第二支撐臂7鉸接在第一支撐臂2上,并且第二支撐臂7能夠沿著第一支撐臂2進行旋轉,所述第一支撐臂2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導向輥8,所述第二支撐臂7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導向輥10,所述第一支撐臂2上還設置有主動輥6,所述主動輥6由固定在第一支撐臂2上的驅動電機帶動旋轉(其中附圖中沒有畫出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屬于現有技術產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贅述。所述主動輥6、第一導向輥8和第二導向輥10的外圍包覆有磨砂帶9。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將機械手放置在帶加工塑料殼體的上方,向下移動機械手使得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上的磨砂帶接觸到塑料殼體,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主動輥旋轉,從而帶動磨砂帶旋轉從而對塑料殼體的邊緣進行加工處離消除毛刺。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打磨裝置能夠對塑料殼體的兩側同時進行加工,并且具有倒角的功能,防止后續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劃傷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支撐臂7經銷軸5與第一支撐臂2鉸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支撐臂2開設有腔體4,所述第二支撐臂7的一端伸入第一支撐臂2的腔體5內。
所述伸入第一支撐臂2內的第二支撐臂7的端部連接有壓縮彈簧3,所述壓縮彈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撐臂2的腔體4內。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自調節的功能,能夠滿足不同厚度,不同倒角要求的處理,具有使用范圍廣的特點。
為了防止磨砂帶在轉動過程中出現滑移的情況,所述第一導向輥2和第二導向輥7的邊緣設置有用于限制磨砂帶位置的凸起,從而保證磨砂帶的正常運轉。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所述第一支撐臂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導向輪,所述第二支撐臂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導向輪,導向輪分布在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外圍,并且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輪的兩側均設置有導向輪,導向輪的軸線與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軸線相互垂直。通過導向輪的作用再次對磨砂帶進行限位,防止磨砂帶在轉動過程中因跑偏而畫出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殼體的支撐框架,并且塑料殼體的上端位于支撐框架上邊緣的上方,所述支撐框架與塑料殼體的外形相互適配,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塑料殼體頂壓在支撐框架內的伸縮氣缸,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經連接桿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與設置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連接;所述機架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一滑動槽滑動的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有第一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連接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二滑動槽滑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連接有打磨裝置;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拉伸彈簧,所述第一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塊上,所述第二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拉伸彈簧,所述第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塊上。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基于成像系統中的塑料殼體邊緣打磨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殼體的支撐框架,并且塑料殼體的上端位于支撐框架上邊緣的上方,所述支撐框架與塑料殼體的外形相互適配,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塑料殼體頂壓在支撐框架內的伸縮氣缸,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經連接桿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與設置在機架上的伺服電機連接;所述機架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一滑動槽滑動的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有第一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連接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套設有能夠沿著第二滑動槽滑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連接有打磨裝置;所述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拉伸彈簧,所述第一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塊上,所述第二滑塊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拉伸彈簧,所述第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塊上;所述支撐框架的內邊緣設置有橡膠緩沖墊。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基礎之上,所述打磨裝置包括固定在第二滑塊上的機械手,所述機械手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鉸接在第一支撐臂上,并且第二支撐臂能夠沿著第一支撐臂進行旋轉,所述第一支撐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導向輥,所述第二支撐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導向輥,所述第一支撐臂上還設置有主動輥,所述主動輥由固定在第一支撐臂上的驅動電機帶動旋轉,所述主動輥、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外圍包覆有磨砂帶。
實施例四
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之上,所述第一支撐臂開設有腔體,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伸入第一支撐臂的腔體內。
實施例五
在實施例四的基礎之上,所述伸入第一支撐臂內的第二支撐臂的端部連接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撐臂的腔體內。
實施例六
在實施例三至實施例五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之上,所述第一導向輥和第二導向輥的邊緣設置有用于限制磨砂帶位置的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