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砂型鑄造工藝的砂箱,屬于鑄造輔助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其原理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后,從而獲得零件或毛坯。在鑄造過程中,首先要將原砂放入砂箱,通過向原砂中添加黏結劑及其他輔料做成,制成目標件模型(砂型),其中砂箱的整體結構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砂型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砂型鑄造工藝的砂箱,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砂型鑄造工藝的砂箱,包括底板、箱體、側壁和封板,所述底板、箱體、側壁和封板圍合成砂箱內腔,所述箱體上設置有篩網結構,所述篩網結構包括固定連接在箱體上的第一不銹鋼篩網、第二不銹鋼篩網和護網板,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和第二不銹鋼篩網設置在箱體與護網板之間,所述篩網結構所處位置的箱體與護網板上開設有透氣孔,所述箱體一側設置有吸氣嘴,所述封板兩側邊緣設置有短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的目數為10目~50目,所述第二不銹鋼篩網的目數為100目~200目,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緊貼箱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底板和箱體上設置有補強板,所述篩網結構通過端板固定在箱體上。
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上箱體上設置篩網結構,避免砂箱密封后黏合劑無法均勻分散,同時在吸氣嘴抽氣時提高黏合劑在砂箱內的流動性,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和顯著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砂型鑄造工藝的砂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篩網結構的A-A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砂型鑄造工藝的砂箱,包括底板1、箱體4、側壁6和封板13,所述底板1、箱體4、側壁6和封板13圍合成砂箱內腔,所述箱體4上設置有篩網結構3,所述篩網結構3包括固定連接在箱體4上的第一不銹鋼篩網10、第二不銹鋼篩網11和護網板12,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10和第二不銹鋼篩網11設置在箱體4與護網板12之間,所述篩網結構3所處位置的箱體4與護網板12上開設有透氣孔9,所述箱體4一側設置有吸氣嘴8,所述封板13兩側邊緣設置有短管7。該技術方案通過在上箱體4上設置篩網結構3,避免砂箱密封后黏合劑無法均勻分散,同時在吸氣嘴8抽氣時提高黏合劑在砂箱內的流動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10的目數為10目~50目,所述第二不銹鋼篩網11的目數為100目~200目,所述第一不銹鋼篩網10緊貼箱體4,該優(yōu)選方案采用不同目數的篩網結構,有效避免原砂從砂箱中留出,造成砂型表面缺陷。
更進一步的,所述底板1和箱體4上設置有補強板5,所述篩網結構3通過端板2固定在箱體4上,其中補強板5的作用是提高砂箱的結構強度。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