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拋光機吸附和傳動系統。
背景技術:
拋光機作為一種拋光設備,在2.5D、3D玻璃、藍寶石以及其它硬、脆材料的異形表面拋光中廣泛應用。
就現有拋光機而言,由于其設計上存在的不足,其存在對工件吸附效果欠佳、拋光效率較低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工件吸附效果好,能改善拋光軌跡,提高拋光效率的拋光機吸附和傳動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拋光機吸附和傳動系統,包括轉盤軸承Ⅰ、支撐板、齒輪Ⅰ、齒圈Ⅰ、齒輪Ⅱ、旋轉接頭Ⅰ、中心軸、旋轉接頭Ⅱ、轉盤軸承Ⅱ、齒輪Ⅲ、安裝板和回轉組件;所述轉盤軸承Ⅰ安裝在支撐板上部,所述安裝板固定在轉盤軸承Ⅰ上,所述中心軸和回轉組件固定在安裝板上;所述齒輪Ⅲ與轉盤軸承Ⅰ相嚙合;所述轉盤軸承Ⅱ安裝在支撐板下部,所述齒輪Ⅰ與轉盤軸承Ⅱ相嚙合,所述齒圈Ⅰ位于轉盤軸承Ⅱ上,所述齒輪Ⅱ安裝在回轉組件上,與齒圈Ⅰ相嚙合;所述回轉組件上設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轉接頭Ⅰ安裝在回轉組件底部,并與吸附通道連通,所述中心軸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Ⅰ相連,所述旋轉接頭Ⅱ安裝在中心軸底部,并與通氣孔連通。
進一步,所述回轉組件為5個。
進一步,還設有驅動裝置Ⅰ,所述驅動裝置Ⅰ與齒輪Ⅰ相連。
進一步,還設有驅動裝置Ⅱ,所述驅動裝置Ⅱ與齒輪Ⅲ相連。
進一步,還設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與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Ⅱ相連。
另一種技術方案:包括轉盤軸承Ⅰ、支撐板、齒輪Ⅱ、旋轉接頭Ⅰ、中心軸、旋轉接頭Ⅱ、齒輪Ⅲ、安裝板、回轉組件和齒圈Ⅱ;所述轉盤軸承Ⅰ安裝在支撐板上部,所述安裝板固定在轉盤軸承Ⅰ上,所述中心軸和回轉組件固定在安裝板上;所述齒輪Ⅲ與轉盤軸承Ⅰ相嚙合;所述齒圈Ⅱ位于支撐板下部,所述齒輪Ⅱ安裝在回轉組件上,與齒圈Ⅱ相嚙合;所述回轉組件上設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轉接頭Ⅰ安裝在回轉組件底部,并與吸附通道連通,所述中心軸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Ⅰ相連,所述旋轉接頭Ⅱ安裝在中心軸底部,并與通氣孔連通。
進一步,還設有驅動裝置Ⅱ,所述驅動裝置Ⅱ與齒輪Ⅲ相連。
進一步,還設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與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Ⅱ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采用行星運動的基本拋光原理有效的改善拋光軌跡,提高拋光效率;
(2)該吸附和傳動系統可以有效的利用真空泵實現工件在拋光過程中的有效吸附,同時利用該傳動方式可以實現工件的公轉和自轉;
(3)該系統下載盤的公轉和自轉采用兩個獨立的驅動裝置驅動,適用范圍更廣;或者,采用一個驅動裝置進行驅動,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轉盤軸承Ⅰ,2.支撐板,3.齒輪Ⅰ,4.驅動裝置Ⅰ,5.齒圈Ⅰ,6.齒輪Ⅱ,7.旋轉接頭Ⅰ,8.中心軸,9.旋轉接頭Ⅱ,10.真空泵,11.驅動裝置Ⅱ,12.轉盤軸承Ⅱ,13.齒輪Ⅲ,14.安裝板,15.回轉組件,16.齒圈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參照圖1,本實施例包括轉盤軸承Ⅰ1、支撐板2、齒輪Ⅰ3、驅動裝置Ⅰ4、齒圈Ⅰ5、齒輪Ⅱ6、旋轉接頭Ⅰ7、中心軸8、旋轉接頭Ⅱ9、真空泵10、驅動裝置Ⅱ11、轉盤軸承Ⅱ12、齒輪Ⅲ13、安裝板14和回轉組件15;所述轉盤軸承Ⅰ1安裝在支撐板2上部,所述安裝板14固定在轉盤軸承Ⅰ1上,所述中心軸8和回轉組件15固定在安裝板14上;所述齒輪Ⅲ13與轉盤軸承Ⅰ1相嚙合,所述齒輪Ⅲ13與驅動裝置Ⅱ11相連;所述轉盤軸承Ⅱ12安裝在支撐板2下部,所述齒輪Ⅰ3與轉盤軸承Ⅱ12相嚙合,所述齒輪Ⅰ3與驅動裝置Ⅰ4相連,所述齒圈Ⅰ5位于轉盤軸承Ⅱ12上,所述齒輪Ⅱ6安裝在回轉組件15上,與齒圈Ⅰ5相嚙合;所述回轉組件15上設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轉接頭Ⅰ7安裝在回轉組件15底部,并與吸附通道連通,所述中心軸8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Ⅰ7相連,所述旋轉接頭Ⅱ9安裝在中心軸8底部,并與通氣孔連通,所述真空泵10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Ⅱ9相連。
本實施例中,所述回轉組件15為5個。
本實施例通過驅動裝置Ⅰ4、齒輪Ⅰ3、轉盤軸承Ⅱ12、齒圈Ⅰ5、齒輪Ⅱ6實現回轉組件15的自轉,通過驅動裝置Ⅱ11、齒輪Ⅲ13、轉盤軸承Ⅰ1實現回轉組件15的公轉;通過真空泵10、旋轉接頭Ⅱ9、中心軸8的通氣孔、旋轉接頭Ⅰ7、回轉組件15的吸附通道實現對工件的有效吸附。
實施例2
參照圖2,本實施例包括轉盤軸承Ⅰ1、支撐板2、齒輪Ⅱ6、旋轉接頭Ⅰ7、中心軸8、旋轉接頭Ⅱ9、真空泵10、驅動裝置Ⅱ11、齒輪Ⅲ13、安裝板14、回轉組件15和齒圈Ⅱ16;所述轉盤軸承Ⅰ1安裝在支撐板2上部,所述安裝板14固定在轉盤軸承Ⅰ1上,所述中心軸8和回轉組件15固定在安裝板14上;所述齒輪Ⅲ13與轉盤軸承Ⅰ1相嚙合,所述齒輪Ⅲ13與驅動裝置Ⅱ11相連;所述齒圈Ⅱ16位于支撐板2下部,所述齒輪Ⅱ6安裝在回轉組件15上,與齒圈Ⅱ16相嚙合;所述回轉組件15上設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轉接頭Ⅰ7安裝在回轉組件15底部,并與吸附通道連通,所述中心軸8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Ⅰ7相連,所述旋轉接頭Ⅱ9安裝在中心軸8底部,并與通氣孔連通,所述真空泵10通過氣管與旋轉接頭Ⅱ9相連。
本實施例中,所述回轉組件15為5個。
本實施例通過齒圈Ⅱ16與齒輪Ⅱ6的嚙合實現回轉組件15的自轉,通過驅動裝置Ⅱ11、齒輪Ⅲ13、轉盤軸承Ⅰ1實現回轉組件15的公轉;通過真空泵10、旋轉接頭Ⅱ9、中心軸8的通氣孔、旋轉接頭Ⅰ7、回轉組件15的吸附通道實現對工件的有效吸附。